化学教学中的科学记忆法

时间:2022-09-05 06:20:36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记忆法

在化学学习中,知识点多且较为烦琐,这对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记忆才能够省时高效,这需科学的记忆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教授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使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为知识转化成能力打下根基.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科学记忆呢?对此,笔者提出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以便为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简化记忆法,抓重点,化

繁为简,加深知识记忆

在化学教材中,许多概念与操作等需牢记,如果学生对其只是死记硬背,那么就会事倍功半,遗忘速度快.如果由化学概念中提取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而展开简化记忆,不但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又便于长久记忆.

例如,在记忆 “催化剂概念”时,教师可教会学生简化记忆: 一改变与两不变; 在记忆“溶解度的概念”时,则是: 三定一态;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可根据它们的特点简略概括进行记忆: 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化合反应为“多变一” ,而置换反应则是“一单替一单, 成分相交替”;浓硫酸稀释的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搅拌;过滤操作要领的记忆: 一贴、二低、三靠.这样,通过简化记忆法,既抓住知识重点,又将烦琐知识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记忆.

二、利用规律记忆法,掌握规律,

以点带面,提高学习效果

在化学学习中,尽管知识烦琐,但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总结与归纳,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知识的记忆,则能够推测出更多的相似知识点,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例如,通过记忆盐酸与碳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则不难写出盐酸与碳酸钾或碳酸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还能够写出碳酸钾、碳酸钙、碳酸钠与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这样,学生可以从规律中学会总结与归纳,学会触类旁通,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记忆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理解记忆法与借助现象法,联

系生活现象,加深知识理解

对于学生而言,要想记住知识,则需懂得知识.因而,理解是进行知识记忆的前提,只有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才能够牢固记忆,然后灵活使用.

在化学教材中,有不少的基本概念,有的学生往往通过背诵来学习与记忆,误认为背会则可学会,这是化学概念学习中的弊端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点加以剖析,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其次,借助现象法.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少实际生活与自然现象,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记忆,那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氧气的物理性质的记忆,在学生掌握空气成分中有氧气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示:通常而言,我们看不到空气的颜色,也闻不到其气味(污染的空气除外).这样,学生可以理解与记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继续提示:在水中,人与许多以肺呼吸的动物难以长时间潜匿, 而以腮呼吸的动物则能够生存其中.这样,学生可记住氧气的另一物理特性:氧气微溶于水.

四、利用口诀记忆法,将零散知识

系统化,省力又省时

口诀记忆法也是化学知识记忆的常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将那些零散、乏味而又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口诀编制,使其朗朗上口,增强听觉、视觉的感官体验,从而加深记忆,省力又省时.

例如,(1)制氧气: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2)氢气还原氧化铜: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3)化学计算: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五、利用综合记忆法,加强感官体

验,强化学生知识记忆

在事物的认识中,人类需要借助各种感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整体感官意识,发挥化学优势,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处理与记忆.如记忆化学方程式,方法之一即联系反应事实.在教材中,不少具有代表性、重要的化学反应均配备相应的实验,在实验观察中,学生则可以清楚哪些物质参与了反应,并生成哪些物质,其反应条件是怎样的,并发生什么现象,这样在方程式的书写中则能够得心应手,记忆也深刻.因此,教师应发挥实验的优势,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条件,使其动脑动手,加强各种感官体验,强化记忆痕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在化学知识的记忆中,其记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上述几种,如趣味法、实验法、对比法、联想法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加强记忆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根据实际灵活地选用记忆方法,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科学记忆方法的探究中,提高学习效果.

上一篇:新课程数学教学探讨 下一篇:探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