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马尔代夫?

时间:2022-09-05 05:09:04

南、北极的冰川和冰盖会加速融化,纽约、上海、孟买等都将被海水淹没

“马尔代夫,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是坐落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电影里小麦兜的梦想让无数人神牵梦绕。

“当掀起你洁白的头纱,我只想深深地吻你美丽的脸颊,当拉开房间米色的窗帘,我只想跳入你湛蓝的怀抱,我的天堂……”勾人魂魄的美与蓝,马尔代夫成为烙印在无数游人心底的天堂。

正是这样一个在世界地图上难以显现的弹丸之地,却在最近汇聚了全世界的目光。

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其他13名官员身穿黑色的潜水服,潜入6米深的水下,头戴水下呼吸器,打着手势,召开了首次“水下内阁会议”。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关注一个可能的前景――海平面上涨,或许会在一个世纪内淹没这个印度洋岛国。

“我们必须用更富想像力、更具创造性的方式传播这一信息,这也是我们要做的。”纳希德说,“我们正在努力让人们意识到,这不仅是马尔代夫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行为秀折射出的危境

马尔代夫,是坐落于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其全境由1192个珊瑚岛和26个珊瑚环礁组成,陆地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南北延伸800公里,地形狭长低平。

1000多个岛屿,都是因为古代海底火山爆发而成,其中200个岛屿有人居住,岛屿平均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2米;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

马尔代夫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龙虾、海参、石斑鱼和鲨鱼等。鱼类主要出口日本、斯里兰卡、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2002年渔业产值为4.9亿拉菲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

但近年来,旅游业已超过渔业,成为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支柱。旅游收入对其GDP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2003年全国旅游岛已发展到87个,拥有1.87万张床位,来马游客达56.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23.8亿拉菲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1%。目前,全国60%以上的外汇收入以及90%以上的政府税收来源于旅游业。

根据联合国一份报告的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到2100年将比现在上涨25至58厘米。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一份最新报告则显示,下一个世纪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造成格陵兰冰原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将是目前估计数值的两三倍。

而包括近1200个珊瑚礁岛的马尔代夫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海平面的逼近将令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在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中,马尔代夫一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惨遭淹没。在全国约200个居民岛中,大约有50个面临着海水侵蚀问题,其中16个岛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如此看来,马尔代夫内阁的水下会议,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行为秀,这样的场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事实。

“我们在发出信息,让全世界知道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马尔代夫将发生什么。” 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表示,“我们必须要像准备一场世界大战那样团结起来去阻止气温继续上升,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它威胁着地球上每个人的权利和安全。”

当天,在清澈透明的海水中,纳希德和其他与会官员坐在事先放置在水底的桌子前,大家用手势相互交流,身后是有黑白相间花纹热带鱼环绕着的白色珊瑚。

开会期间,纳希德和其他内阁官员用防水笔在一块白色塑料板上写下了马尔代夫的“求救信号”。这份名为《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决议,将送交今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力不从心的自救

今年3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带头发起的“气候中和网络”组织,马尔代夫成为第七个成员国。

随后,纳希德在英国《观察家报》上发表文章说,通过摒弃石油,改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马尔代夫将不再是温室气体的净排放国。在未来的十年内,马尔代夫将通过全面改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家。

所谓碳中和,是指人们通过植树、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或实施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达到缓解全球变暖的目的。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马尔代夫就开始启动一些试验性自救项目,其中包括修筑人工岛。

谈及人工修建的胡鲁马累项目时,马尔代夫环保组织“蓝色和平”负责人阿里里尔万说:“胡鲁马累的海拔高度已经达到了3米,所以即使海平面上升1米,我们还有机会生存下来。”

他说,马尔代夫有很多个可以填海造地的湖,胡鲁马累模式可以在全国推广,但“我们没有钱”。胡鲁马累岛的建造花费了超过600万美元,目前仍在不断地追加投资。

纳希德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应当对世界气候变暖承担责任,给予马尔代夫一定资助。

此外,马尔代夫也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那就是举国搬迁。纳希德在接受英国《卫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靠自身的绵薄之力是无法阻止全球变暖的,只能到别处购买土地。这是预防最糟结果的保险性政策。如果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我们,我们就只能搬迁。尽管这种情形在60年至70年之内还不至于出现,但马尔代夫必须从现在开始有所准备。”

对于举国搬往何处,纳希德心中已有几个目标国,例如澳大利亚、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和基里巴斯。纳希德说,对于马尔代夫来说,海平面上升问题就像是定时炸弹。

下一个马尔代夫

无独有偶,马尔代夫仅仅是最近几年全球变暖的众多受害者之一。

10月22日,亚得里亚海汹涌的潮汐,再度袭击威尼斯这座浪漫的“水城”。在一片的市区里,当地居民和游客不得不借助临时搭建的木板平台,才得以穿越著名的圣马可广场。这一切早已成为水城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每年秋冬,圣马可广场都要被海潮淹没上百次。

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据科学家预计,如果人类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大的作为,南、北极的冰川和冰盖会加速融化,纽约、上海、孟买等都将被海水淹没,冰岛整个国家将沉入海底;伦敦、阿姆斯特丹将变成新的“威尼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题为《全球冰雪望》的报告曾指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积雪融化、冰川缩退以及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的洪水暴发、海平面上升、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短缺等问题将影响到全球数十亿人。

报告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半球冰雪覆盖的范围以每十年1.3%的速度缩减,如果按照目前气候变暖的模式持续下去,到21世纪末,地球上大部分冰川均会缩小4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会高达80%,而南北两极地区的海冰覆盖范围也将减少四分之一。

报告认为,冰川范围的不断缩小将影响到世界众多的河流,现已受到威胁的河流包括锡尔河、阿姆河、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河、长江和黄河。报告还特别提到永久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永久冻土中含有远古时期的温室气体,北方生物带和北极生态系统内的永久冻土带含有大约7500亿吨有机碳,冻土层的大范围解冻将使这些气体释放进入大气,加速地球的变暖进程。

报告预测说,21世纪末,美国阿拉斯加州布鲁克斯以南的所有地区、格陵兰岛南部海岸的大部分永久冻土带、靠近北极圈的加拿大大部分永久冻土带都将融化,而中国的永久冻土带在本世纪内可能下降30%―50%。

由此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全球海平面20世纪平均上升了17厘米。而从1990年到2080年间,预计海平面还将上升22到34厘米。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十几到二十几厘米的数字无动于衷,但如果看到下一组数据,也许就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了。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在对全球城市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进行评估后指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于低海拔(海拔10米以下)的沿海地区,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它们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尽管这些地区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口占地球总人口的10%,而这些地区的城市人口,则占全球城市总人口的13%。

以埃及北部历史古城亚历山大为例,如果海平面上升50厘米,当地将有200万人不得不放弃家园,21.4万个工作岗位将会消失,损失的财产和旅游收入估计将达35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文化历史遗迹方面难以估量的损失。

许多人担心,形式大于内容的哥本哈根会议很难真正达成有效协议。然而,海平面不会因为人们喋喋不休的争论而放慢它上涨的步伐,也许某一天,当人们还在会议室里讨论谁减排,谁埋单时,海水已淹到我们脚边。

马尔代夫,被全球的旅游者誉为“人间最后的天堂”,然而现在,“天堂”里的35万人,却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居所。

东京,上海,纽约,曼谷…… 谁将成为下一个马尔代夫?!■

上一篇:择善固执的塞思卡拉曼 下一篇:民生H股融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