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乡贤的乡土情怀

时间:2022-09-05 05:08:23

在大埔采访,《源流》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是“乡贤”,无论在学校还是乡村,处处都有“乡贤”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身影。

“乡贤是桃源发展教育的强大助力军。”大埔桃源镇领导说,近年来,该镇积极争取海内外乡贤的支持和帮助,促成了乡贤“一对一”爱心帮扶,切实解决寒门学子上学难问题。考入广东工业大学就读本科的小钟得到了深圳(桃源)同乡会副会长陈永宁先生3千元的资助;考入大埔县虎山中学就读高中的小范得到了东莞大埔籍乡贤蓝天珍女士高中三年共1.8万元的资助……

在大埔枫朗镇,《源流》记者了解到,外出乡贤为植树造林捐资逾200万元!这个数字凝聚着大埔县枫朗镇外出乡贤们对家乡公益事业的关注和热情。据了解,枫朗镇自从发出《“我为家乡种棵树,我为枫朗添片绿”倡议书》,得到了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外出乡贤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一位在北京的企业家带头捐资10万元,其他乡贤你3万、我5万踊跃捐款,筹得资金超过200万元。在植树节前后,枫朗镇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植树活动,在主干道、大院、学校等地种植大枫树、大香樟、大白玉兰等名贵树种,并在山地种植枫树、荷树等约3000亩,着力重塑“枫林月朗”奇观。

常怀仁爱之心为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客家人的大爱情怀,写不尽,道不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他祖籍广东大埔,后出外创业。1982年荣获英女皇荣誉奖章,1993年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2010年7月1日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

在1979年,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修马路,建桥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自此之后,田家炳的善举一发不可收拾,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慈善事业的美名。为了做慈善事业,田家炳卖掉了自己上亿的别墅豪宅,租不到100平方米的公寓自住。90多岁了,连私家车也没有,每天坐公车出入。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田家炳的做法也许让人感到不可理喻,但事实上,这正是大埔乡贤共同的大爱情怀。为了做公益事业,奋不顾身的客家人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些热心助老、助残、助孤、助学、助医、助困等慈善救助活动的人士,并非个个都是千万富豪、知名企业家,大部分仅仅是事业刚刚起步、生活刚刚稳定的普通乡亲。

大埔人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成立了不少的教育基金会,廖光明教育基金会是由大埔县旅深乡亲、实业家廖光明先生为纪念其父亲廖新员先生,捐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一幢市值1000多万元的房产设立的。该基金会旨在奖励该县在教学和科研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鼓励大埔学子成才,资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扶持教育科研等。该基金会成立后,将把其属下的房产每年出租的租金约45万元用来奖教奖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饶芳权离开家乡已经60多年了,当他得知大埔将打造广东省清洁能源基地时,非常高兴,表示将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人脉优势,为家乡的电力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在大麻镇小留村,许多外出返乡的乡贤、老板纷纷响应梅州市委建设“森林里的宜居城乡”的号召,以实际行动主动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带上小孩回家种树。据介绍,今年1至4月份,大埔已完成种植5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义务植树20万人次,共种植60万株名贵树木树苗。

大埔的学校,也凝聚了乡贤的心血。大埔县外出乡贤张耀华得知家乡正在建设大埔实验小学时,当即决定捐资2500多万元帮助该校建设。新建的大埔县实验小学位于县城西部,办学规模为60个班。张耀华表示,回报家乡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也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只要自己有能力,我就一直会为家乡的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要教育下一代,世世代代做下去。”大埔县洲瑞镇乡贤、梅州市俊发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俊发对《源流》记者说,慈善就是带着对亲人的感情,用爱心、责任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大爱。它不只是富人的事业,也不只是政府或慈善组织推动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明标志。作为大埔人,看到家乡的变化,看到更多家乡的人走出去成就客家人的事业,才是最大的安慰。

现年49岁的蓝某是湖寮镇河腰村的特困户,一直是当地重点帮扶对象,2005年,蓝某的丈夫患癌症去世,2006年到2011年,其本人又先后经历了腰椎摔断、车祸以及脑溢血,花去医疗费用20余万元,目前瘫痪在床。屋漏更添连夜雨。今年3月3日,平时能够照顾其的唯一儿子30岁邱某又因患肝腹水在福建龙岩住院治疗,至今已花费医疗费用2万余元,由于无法继续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其子想放弃治疗。正当蓝某孤苦无援时,大埔民警伸出了援助之手。副县长、公安局长温启龙带头捐款200元,广大民警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捐款,县公安局将满载着全体民警爱心和祝福的13350元募捐款及时交到了蓝某家人手中,帮助其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老家是山区的,能从山沟里走出来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一人有难大家帮,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很温暖了。”一位参与了捐资的普通干警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善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拿出的那些钱和物,而是通过这种行为为社会的进步树立了标识和道德观,也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友爱,这就是大埔人的大爱情怀。

上一篇:陈修忠:老区群众的贴心人 下一篇:书诗两绝——兰亭和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