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

时间:2022-09-05 04:24:18

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

【摘 要】本文是一篇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就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作者又从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化,主要包括加强人的安全心理教育、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标准化体系、致力于特有的企业安全文化景观。

【关键词】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安全教育

前言

十几年的安全工作,使我发现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的习惯性违章和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习惯性漠视,所以规范和指导员工的作业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加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要使从业人员从根本上增强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在生产中把遵守规定成为一种自觉,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时刻激发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自觉性,形成人人讲安全的一种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近年来,随着安全理念和安全研究的不断更新和深化,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树立和体现,并且已经成为安全生产中值得弘扬和倡导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在企业内部不断地建设着企业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对安全所持的态度及对安全认识方法的总和。如果说制度的束缚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冷冰的、立竿见影的、被动的,那么企业安全文化的存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的它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都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文因素工程”,它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措施,它对于预防事故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主要以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它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心理、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得以有效控制,以达到降低人为事故的效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程,这需要我们从长计议、持之以恒。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如何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一)加强人的安全心理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深入人心、感化人心的效果。因此,在人的安全心里进行安全教育时,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优先效应,抓好对新进厂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方式,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为第一印象的烙印。二是近因效应,以本单位或兄弟单位的典型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血的教训启发员工、激励员工。三是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把握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使人形成一个发自内心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 “安全第一”的意识已根深蒂固。

(二)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标准化体系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冶金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体系,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安全标准化体系。这套体系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心产生“我要安全”的意识。就我们公司整体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配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在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班组、岗位、个人安全标准化作业程序。主要是:员工在安全操作规程的约束下,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使职工熟知如何作业规范、标准,如何作业能确保自身安全。这就能系统的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形成规范化作业的习惯。只要我们真正把操作规程、规范作业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上,真正实现安全生产。

(三)致力于特有的企业安全文化景观

1、加强宣传教育,创造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宣传教育的基础是人,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三部分。安全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知”,安全技能的目的在于“会”, 安全态度的目的在于“行”,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围绕安全生产实际,营造浓郁安全文化氛围的关键,对于能否实现安全教育的最大效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安全教育网络至关重要。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二要发挥党政工团各类人员的作用,实施全员、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筑牢树立安全生产防线。三要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鼓励职工争当“安全文化标兵”,班组争创“安全示范岗”等。同时,建立以各种媒介为中心的宣传教育覆盖网;以安全看板为中心的阵地式教育网络;以班组为中心的安全知识学习网络;以强化领导干部转变抓安全工作作风为中心的公开透明监督网络,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2、遵循环境效应规律,优化安全文化环境

“树木择地而繁荣,名花适土而独秀”。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有利于强化安全生产。一是强化作业现场管理,消除隐患,优化安全生产的“硬环境”。 作业现场是事故发生的第一现场,实行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改善作业环境,才能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劳动环境,使职工产生舒适感,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又可以通过加强作业环境的巡查和督察,并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及时消除现场安全隐患,来保障安全生产。二是抓住“访、谈、办”的形式,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访”就是深入职工家庭、宿舍、班组,使“一人安全、全家幸福”成为每个职工的共识;“谈”就是对违章职工谈心交友,摸清思想动态,做好违章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办”就是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调动职工管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企业各级领导应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这是构建安全管理,落实监管体系的核心。规范安全生产例会、每周安全活动日和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检查、安全确认、安全考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培训教育等安全活动的开展。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等内容,逐步完善危险源管理体系,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控措施和报警设施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在构筑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员工的中间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员工树立企业的安全形象、建立安全目标,使之对安全的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企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地趋向一致。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深刻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深化,在深化在求实效,通过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将走上了一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漾 王娜 焦海朋.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J].企业研究,2011年16期.

[2]谭伯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3]慕向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效能[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上一篇:海外承包工程设备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