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技术专业实训室设备管理的探究

时间:2022-09-05 02:31:31

钻井技术专业实训室设备管理的探究

【摘要】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室不断推动机制创新,不但吸引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实训人员,也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实训实习设备,因此,实训室规模上网逐渐扩大,带动了高职院校学生实训能力的提高,实训效率的提高。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缺乏全面高效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实训室的设备、仪器上造成极大浪费和管理制度的错位,本文针对我院钻井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中的管理模式和创新体制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是针对于实训设备的资源整合。

【关键词】实训室;设备管理;资源整合;探究

引言

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具有专业性强、规格多、数量大等特点,所以导致了在实训设备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以我校钻井技术专业为例:具有大型设备,包括实训实习的钻机等10台以上,几乎每一台就占据一间或半间实训室,导致学生实训不便,同时造成实训设备利用率低,实训管理差等缺陷,因此就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我们在本文进行了探讨。

1、钻井实训资源整合

钻井实训资源整合就是用创新、科学的方法管理钻井实训仪器、设备。石油钻井类高职院校每一个实训室都集中了大量仪器、设备,所以加强计划、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安全性及利用率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实训室运行的有效与否。在团队的规划和分布中,相同的实训设备相应增加,不同种类的设备也随之增多。因此,淘汰更新旧设备,统筹规划,共享使用,并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提高现有钻井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钻井实训资源管理

1)仪器、设备的购置

需要购置钻井仪器、设备首先提出申请,报有关领导批准。调查钻井设备供应商的资质、信誉、质量以及以往项目等保证能力,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和使用情况,并建立钻井供应商档案。

2)仪器、设备的验收

按供货合同逐项核对所到仪器、设备正确无误,设备、仪器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系统软件和备件清单齐全。根据仪器、设备性能指标说明书制定相应的方法,按钻井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试运行,证明该仪器、设备各项技术参数、性能达到规定要求。并保留测试的原始运行记录。

3)仪器、设备的建档

仪器、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如下:①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制造商的名称、仪器型号、出厂编号、存放地点、生产日期、实训室使用日期;②随机技术文件,包括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③验收记录、设备、仪器检定或校准合格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及维修情况和报废单等。

4)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

设备、仪器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使仪器的状态一目了然,便于管理。状态标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①绿色标识,表明设备、仪器具有正式计量检定合格证书和校准合格报告,处于正常使用状态。②黄色标识,表明设备、仪器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处于使用状态。③红色标识,表明设备、仪器已经损坏或经校准不合格,处于停用状态。

5)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凡是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仪器、设备,都应由指定的钻井检定或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经过核查、证明仪器、设备有问题的必须进一步分析,如确定其性能不合格,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贴上停用标识,尽快对设备、仪器进行维修,以免延误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6)仪器与设备的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

钻井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过一定的理论、操作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准随意使用任何仪器、设备。钻井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行业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在设备使用前、过程中、事后作好必要的检查和记录,同时应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对于使用频率较少的大型仪器、设备及长期几乎不用的仪器仪表,每月应至少开机通电检查一次,并做好维护与保养记录。

3、钻井实训设备管理职责

本着下级向上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下级保证设备运转正常,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上一级负责解决下一级不能处理的问题;

发挥其自己的职责,对设备每天做到心中有数;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和钻井总公司设备管理的规定,严禁超保漏保,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每天按要求巡回检查设备,督促小班人员搞好各项工作;

参照HSE标准要求搞好设备卫生,现场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杜绝“脏,松,乱,差”和“跑,冒,滴,漏”现象;

实行设备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排除,整改;

降低修理时间,积极修旧利废,杜绝浪费;

负责冬防保温工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4、结论

石油钻井属于特殊行业,钻井仪器、设备更属于行业性很强的大型设备,所以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石油钻井行业标准执行。一定要按照仪器与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使用及维护保养进行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技[2003]2号.

[2]郑志文,马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1)

上一篇:变电站安全管理浅谈 下一篇:做好县城电网规划优化电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