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近代日本选择武力崛起的原因

时间:2022-09-05 02:25:26

试析近代日本选择武力崛起的原因

【摘 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选择了武力崛起的道路,侵台之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利用战争手段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日本生存环境和其资本主义的后进性、半封建性等方面剖析日本选择武力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武力崛起;原因

明治维新后,建立政权的日本资产阶级却选择了以武力为手段,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日本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崛起的道路,从此,日本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一、恶劣的生存环境

日本是东亚岛国,先天的生存环境恶劣,生存空间狭小,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左右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1、狭小的国土面积。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位于亚洲东北部、西北太平洋上一个狭小的群岛国家。东临太平洋,西面日本海,西南与中国、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北面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列岛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这4个主岛和大约30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 [1]属于典型的岛国地理环境,面积狭小,生存的客观地理因素不容乐观。

2、匮乏的物质资源。第一,多山狭小的地形地势,极大压缩了农业活动空间,生存空间有限,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的世界排名几乎垫底。日本地形复杂,近4/5是山地丘陵交错,其余为零散的平原,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可居住面积也只有国土面积的21%。农业是立国之本,其发展在日本不容乐观。其二,极度贫乏的矿产资源,极大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早期。“日本矿产成矿范围小、矿层薄、质量差、杂质多。” [2]能够基本满足本国需要的矿产只有硫磺和石灰石。煤的蕴藏量稍多,但是也须进口。现在,日本的进口煤是国产煤的6倍以上。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与工业原料的石油和铁更是严重缺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它支撑工业发展的矿产也是如此,所以,日本经济表现出更多的对外依赖性。日本对生存空间和工业资源的渴望演变到极致就成了对外侵略掠夺。

3、多发的自然灾害。资源匮乏的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和火山活动激烈。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地震国”,几乎每天都有有感地震发生。日本有大小火山约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1/1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活火山,故又有“火山国”之称,每年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垮塌等灾害不计其数。此外,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饱受台风肆虐之扰,给日本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4、强烈的生存忧患意识。日本民族长期以来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使其先天上就缺乏安全感,民族生存忧患的意识铭心刻骨。第一,本国土地的狭小,迫使日本人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上更加辛勤的劳作,以获得更多的收获;不得不勇敢地向变化莫测的海洋索取,增加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这些不仅养成了日本民族勤奋、勇敢的性格,而且增加了人们获取更多土地的渴望。森岛通夫说:“日本人远离大陆,生活在被海洋隔绝的列岛,对土地的渴望他人无法理解。明治以后,日本发动的一些列战争,归根结底,就是在于获得领地。” [3]第二,国内工业资源的匮乏,迫使日本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外部资源的输入,甚至是对外侵略。如果这些外部条件一旦失去,日本经济发展将一落千丈,甚至倒退。外部条件的不稳定性,使日本惶惶不可终日。“日本贫乏的天然物产,对近代经济的发展来说,构成致命的缺陷。” [4]这促使日本萌生拓展发展空间、掠夺发展所需资源的疯狂念头。第三,自然灾害频发,极大破坏了日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使得本来就艰难的发展雪上加霜,甚至对日本人的生命乃至民族未来都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残酷的现实,强烈的生存忧患意识逐步印刻在日本人心底,对民族生存特别敏感,甚至导致变态的侵略倾向。

在这种极致的危机意识的作用下,日本人特别善于学习、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努力追赶先进文明。但是,当自身具备超越外来文明的能力时,就会一改初始的崇尚、引进,开始反向破坏、侵略、掠夺,以图削弱他人,巩固自己。

二、后进的半封建的资本主义

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它的经济是落后的、脆弱的,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日本只是一个后进的、缺乏竞争力的小伙伴”。[5]如果说狭小的国土、贫乏的资源作为日本近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脆弱的,那么日本后进的半封建的资本主义就决定了日本不可能采取正常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1、天皇制的制度缺陷。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的是以天皇权力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系。1889年,明治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6]天皇处于日本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切最高权力。在这种体制之下,人治取代法治,民主更无从谈起。可以说,天皇不受任何权利限制和制约,再者日本武家政治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挥起战争的利刃。这与后来的法西斯主义一拍即合,天皇制成为法西斯的保护伞,法西斯主义巩固了天皇制。

2、军事封建性的现代工业。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封建国家。崇尚武力是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武力被认为是立国根基。因此,明治维新后,军事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中之重,被称为“战略性工业”,其它经济部门均服从服务于军事发展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军事工业的衍生结果。例如,明治维新后,以没收自幕府关口制造所、横须贺制铁所等为基础,成立陆军东京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等四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生产军事装备,而且是日本生产机械的基地。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的现代工业在发轫之初就带有强烈的的军事封建性。

3、具有侵略性的财阀经济。面对刚起步时发展资本主义的财力问题,更好的集中国家财力发展军事工业。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明治政府实行股份制改革、处理拍卖国营工厂、奖励支持发展民营企业等政策。但是这种变国营为私营的措施并不是那么彻底,与政府交往匪浅的大财阀迅速垄断了这些“拍卖”,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以异常低廉的价格购得原来的国营企业,逐步在钢铁、机械、金融、采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中实现了垄断。这种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将日本财阀与政府紧紧绑在了对外侵略的战舰上,在对外侵略中狼狈为奸。

4、军国主义的国民教育。日本在推崇天皇制,遵循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全力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疯狂进行军国主义的国民教育。这是他们发展侵略战争所需物质基础外的精神基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宣扬“强兵富国”,美化战争、宣传战争,强调“忠君爱国”的法西斯思想,灌输武士道精神。其目的就是制造出沉迷于对外侵略掠夺战争的国民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战争确实在日本近代经济发展的早期起了重要作用。侵略台湾的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为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暴利,解决了日本经济发展在资金、原料等一系列方面的困难,促进了日本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这反过来,又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者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例子,造成短时间的错觉,诱导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参考文献】

[1]冯昭奎.日本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2]张楠.生存需要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动力[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

[3](日)森岛通夫.透视日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54.

[4](日)坂本太郎.世界各国史.日本史[M].东京:山川出版社,1982:6.

[5]胡德坤,姜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经济原因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1987(4).

[6]唐若玲.简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上一篇: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下一篇:同义词判定疑难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