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

时间:2022-09-05 01:48:35

【前言】《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是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拿破仑战争开始延续到结束后几十年,小说展现了法国的政治、历史、哲学,也展现了法国的建筑、宗教。以冉阿让入狱,在监狱里生活了19年,放出来之后尝试各种办法赎罪的故...

《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

[摘 要]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也是法国文坛上的经典之作。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小说用文字传递出深刻隽永的文学意味,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不同时期的三版电影很好地反映出了这一点。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字叙述到画面影像,不同的艺术手段传递出相同的情感表现。小说有自己的侧重点,电影同样如此,出发点不同,关注的角度不同,呈现的结果也不同。《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为我们展示了雨果笔下的法国世界。本文将从电影版《悲惨世界》出发,探析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和改动。

[关键词] 《悲惨世界》;小说;电影

雨果是一名作家,在他身上,还散发出强烈的哲学意味和历史沉淀感。雨果在著作《悲惨世界》中,用文字记载了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社会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之下法国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冉阿让是《悲惨世界》的主人公,也是当时法国人民生活的另一种展现。在《悲惨世界》中,我们可以发现,雨果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审思冉阿让的悲惨经历,震撼人心。对小说的浓缩改编,让电影的改编有了更多自己的味道和特色,电影完全成了与小说不一样的艺术作品。电影挣脱了沉重的历史背景,转变为凡人与凡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其实更接地气,也更有说服力。本文将从电影版《悲惨世界》出发,探析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和改动。

一、小说《悲惨世界》和电影版《悲惨世界》

(一)小说《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是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拿破仑战争开始延续到结束后几十年,小说展现了法国的政治、历史、哲学,也展现了法国的建筑、宗教。以冉阿让入狱,在监狱里生活了19年,放出来之后尝试各种办法赎罪的故事。小说题目为《悲惨世界》,观看题目就知道小说不可能是喜剧。小说用主人公的悲剧一生折射出与冉阿让相同或相似的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社会,身处其中的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难处和难以言喻的悲伤,雨果目睹了法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感触比一般人更深,父亲在军队效力,对法国政权也有清醒的认识。小说展现出雨果极深的文学造诣,让人佩服。事实上,这部小说的创作受到两件事的启发,一件发生在1801年,在雨果身边真的有一个人因为一片面包而入狱,出狱后生活举步维艰。另一件事发生在1828年,雨果听到了关于一个囚犯释放后被宗教感化的故事。这两件事对雨果启发很大,雨果为了小说逼真感人,曾经到监狱观察囚犯的生活。小说具有史诗气概,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残忍的法国众生相。

(二)1958年美国版《悲惨世界》

1952年由迈克・莱尼、罗伯特・纽顿主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导演的电影《悲惨世界》上映,引起不小轰动。《悲惨世界》一共有三版,以1958年美国版最为著名。这部电影时长为105分钟,是一部黑白电影。两位演员演技出众,感情真挚丰富,细节拿捏到位,尤其是最后一场在巴黎下水道的戏尤为精彩,让人津津乐道。这部电影改编自雨果同名小说《悲惨世界》,电影的情节大致与小说相同,以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为主线,反映出当时法国社会的阴暗面。冉阿让性格复杂,宗教观念很强,爱护自己的家人。电影用冉阿让的悲惨遭遇,无声地控诉着法国上流社会的无情。冉阿让地位低下,是一名贫农,生活无依,迫不得已偷了面包,因此锒铛入狱,19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对自己、对这个社会有更为清醒的认识。电影没有过多渲染冉阿让的悲惨生活,而是将影片的重点放在故事情节的重构上。小说《悲惨世界》早已深入人心,电影将小说之外的故事在短短的105分钟里展现出来,非常成功。电影还着力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人性,非常感人。1958年美国版的《悲惨世界》是世界公认的经典,从剧本到摄影,从影片节奏到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都展现出这部电影对小说、对雨果的诚意。这部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这部电影同年在意大利上映,不仅了延长了时间,也更豪华。电影呈现出原著小说中没有的清新浪漫风格,观众易于接受。

二、《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

(一)雨果与《悲惨世界》

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祖父是一名木匠,父亲是一名将军,担任要职,受到国王的重用。父亲对雨果的教育很严格,但雨果十分聪明。少时雨果随父亲调任东奔西走,10岁之后才回到法国。雨果从小对写作展现出极大的兴趣,获得了很多奖项,20岁就出版了《颂诗集》,诗歌展现出丰富的异国风情,极富遐想。雨果的诗歌对当时法国社会有深刻的披露,富有现实意义。除了诗歌,雨果还写了很多戏剧和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雨果最负盛名的作品,雨果对自己的小说倾注了很多心血和心力,饱含深情,文笔犀利,对当时法国社会进行了无情而深刻的批判。

《悲惨世界》将传统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用深沉的笔调来刻画一个又一个悲剧,这些悲剧折射出法国社会的风貌,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这部小说很注重细节描写和背景描写,在很多生活跳脱主线来介绍一些常识和历史知识,这样的变化在电影中也强烈地体现出来。《悲惨世界》是雨果非常重要的小说,它与《巴黎圣母院》一样,为世人称道。这部作品对雨果来说也非常重要,这部作品展现出雨果对法国社会的剖析和对法国的拳拳情意,让人无比动容。

(二)从小说到电影,情节更为引人入胜

《悲惨世界》的小说总是充满戏剧性,拨动着人的心弦,雨果制造了很多悬念,引人入胜。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冉阿让的各种困境和挣扎,小说基调暗沉,总是给人压抑的感觉。在电影中,导演将主人公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困境时的内心世界更为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因为贫穷偷面包,还是因为面包带来的牢狱之灾,导演都精准到位地捕捉到了冉阿让的各种转变。电影也设置了更多的情节来突显主人公在宗教的感化下,明白生命的意义的场景。这些情节的设置,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也展现出了电影强烈的人性光辉。小说更多的是展现冉阿让的悲惨世界,读者会对他产生无穷无尽的同情,但电影通过情节的增加,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冉阿让的委屈和忏悔,也能感受到法国社会的风貌。冉阿让在各种人生的选择中透露出在自己的悲惨外表下,还存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很难在小说中感受到,但在演员们的眼神和动作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小说篇幅很长,改编成电影难度很大,对于小说中情节的增加或减少都是必然,小说通过大段的文字来强化某一主题,但电影只需截取其中某一段,经过加工处理,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一样能凸显出主题。在对小说情节的选择上,能看出导演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和个人喜好。

在电影中,导演对情节进行了删减,电影仍然以冉阿让的人生经历为主,将爱情、亲情和友情这些感情融入进去,强调电影在人性上的关注。电影将不太符合或者跟主题毫不相关的情节都删除了,言简意赅,通过各条辅线的作用,展现出导演强烈的意图。电影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拿破仑战争前后的法国社会面貌,在道具和场景设置上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宏大的电影画面很容易就将观众带入19世纪的法国,与冉阿让一起经历法国的历史沉浮。很多专家学者都觉得电影在影片主题、情节设置、创作意图、审美角度和人物塑造上都非常成功,体现出了小说的意境和味道。

从小说到电影,《悲惨世界》在情节上更加引人入胜。

(三)从小说到电影,主题更为深刻

《悲惨世界》小说里的人物情感基本上可以用“博爱”来概括,但在电影中,在爱情这个主题上,显然更加明显。冉阿让与芳汀的感情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无论刚开始的误解,还是后来的倾慕之情,这些若有若无的感情非常吸引人。毋庸置疑,芳汀是极具魅力的,无论是充满内容的独特眼神,还是充满感染力的言语,都让总是处于困难之下的冉阿让感受到温暖。同是天涯沦落人,正是因为经历相似,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才能在四周都黑暗的时候找到彼此心中那盏能温暖人心的灯。这种真挚的感情不仅让电影的主题更为深刻,也让观众对雨果笔下的这两个可怜之人充满怜爱。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冉阿让为了能更好地拉近与芳汀的距离,偷偷地认字读信的场景,这些在小说中都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温馨。芳汀之后让冉阿让帮忙读信,非常地感人。电影主题定位为展现人性的光辉,这些场景能很好地升华了主题。两个人在逆境中彼此关怀、彼此温暖的画面能很好地展现人性的可敬之处。在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命运的无情,在电影中,命运还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一丝温情。

虽然小说与电影的主题不尽相同,但电影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忠于原著的。电影将小说想要表达的内容在画面影像中很好地展现了出来。电影的导演经验丰富,对法国文化理解得也较为透彻,运用了各种电影艺术和技术尽最大努力展现了小说的灵魂和魅力。在当时,很多导演都会在自己的镜头里尽量多地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是他们的责任,也是广大民众的呼声。雨果的作品正是描写法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电影也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电影叙事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再现和升华,对于里恩来说,经典是一种神圣,挖掘小说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深刻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意蕴和社会价值。

三、结 语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用大片大片的文字、错综复杂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为读者展示出冉阿让的苦难,改编的电影连雨果自己也不禁惊叹说:“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但是电影限于时间,对原著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删除、浓缩和富于画面性的改动,同时去繁从简,设置了大量易于观众接受的故事情节。整部电影节奏比较明快,不拖泥带水。很多人都说小说《悲惨世界》堪称史诗巨作,那么,电影版的《悲惨世界》就是一位小人物的奋斗史。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展现,还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虽然都不如小说原著中的入木三分,在时代和历史背景上做的文章也不像原著中那么恢宏,但在情节的增添上更加引人入胜,在主题升华上也更为深刻。

[参考文献]

[1] 于卫平.情节的重构――简析《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J].安徽文学,2009(10).

[2] 叶一舟.热闹贺岁 强强对决[J].电影,2007(02).

[3] 杨亦军.“史”与“论”的精妙结合――评吴岳添的《法国小说发展史》[J].法国研究,2006(01).

[4] 李煜.浅谈《巴黎圣母院》中对比手法的运用[J].现代语文,2006(01).

[作者简介] 郭学文(1965― ),男,四川成都人,硕士,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上一篇:动漫《花木兰》对文化资源传播的启示 下一篇:中国影视呼唤精品原创动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