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看企业竞合关系

时间:2022-09-05 01:13:37

从博弈论看企业竞合关系

【摘 要】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经济行为者之间进行策略性决策以及策略的科学。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均衡关系。在企业之间,博弈的现象很普遍,利用博弈论分析企业间的行为,寻求企业间的均衡,从而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里本文引入一个广义均衡的概念,本文所说的广义均衡是指经济行为者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即经济行为者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和竞争者的利益最大化,即使牺牲自身部分利益也在所不惜的均衡。

【关键词】整体利益;竞争与合作;广义均衡;效用函数

一、前言

博弈论中,所谓的经济行为者都是理性的,即经济行为者都是理性人。理性人是指面临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总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那些人。这里的理性人是相对与自私的人相对而言的,即理性人可能是利己者也可以是利他者。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参与者知道博弈的结构,知道他们的竞争对手知道博弈的结构,知道他们的竞争对手知道他们知道博弈的结构。在博弈中,如果存在某种行为使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参与者就会积极努力的达成更好的结果。要实现利益的最大,需要相互合作,而在合作中有存在竞争。

本文研究的是在局部市场内有两个竞争者,通过博弈的分析来探讨两个竞争者之间的行为,是合作,共同分割市场?还是通过与局部市场以为的其他经济行为者相互合作来抗争,引进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一起分割市场?下面引入一个案例如表1所示:

假设在局部市场内,只有甲、乙两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即选择合作与不合作。当甲、乙两个厂商选择合作时,甲厂商可以获得5单位的效益,乙厂商可以获得6单位的效益;当甲厂商选择合作,而乙厂商选择不合作时,甲厂商可以获得1单位的收益,而乙厂商可以获得5单位的收益;当甲厂商选择不合作,而乙厂商选择合作时,甲厂商可以获得7单位的收益,而乙厂商可以获得1单位的收益;当甲厂商选择不合作,而乙厂商选择合作时,甲厂商可以获得2单位的收益,乙厂商可以获得3单位的效益。在静态的博弈中,两个厂商最终选择的策略组合是(不合作,不合作)。在这种状态下,没有哪个厂商愿意改变自己的策略。这真的是最终的均衡吗?这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吗?在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均衡吗?

二、模型分析

笔者认为选择组合(不合作,不合作)欠妥,两个厂商都是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引入一个效益函数:

P=a+b 其中

P表示整体的效益,

a表示经济行为者一方做出行为时所获得的效益,

b表示另一经济行为者做出行为时所获得的效益。

选择组合(不合作,不合作)时,两个厂商获得的P就是2+3个效益,也就是整体可获得5个效益;选择组合(合作,合作)时,两个厂商获得的P就是5+6个效益,也就是整体可获得11个效益;选择组合(合作,不合作)时,两个厂商获得的P就是7+1个效益,也就是整体可获得8个效益;选择组合(不合作,合作)时,两个厂商获得的效益就是1+5个效益,也就是整体可获得6个效益。

由此可看到,选择组合(不合作,不合作)时的整体效益最小,为5个效益,继而为组合(合作,不合作),为6个效益,再者是组合(不合作,合作),为8个效益,最后是组合(合作,合作),为11个效益。作为理性的厂商,为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固然会选择组合(合作,合作)。

再来看我们非常熟悉的“智猪博弈”如表2

猪圈里有两头猪,―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只有有―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一个控制着猪食的供应的按钮。按―下按钮,8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按按钮的猪需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和小猪各吃到4个单位;若两猪同时到,大猪吃到5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这里每头猪都有两种战略:按或等待。可以计算出表2的效益函数分别为:

4,6,6,0

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来看,可供选择的组合有(等待,按)和(按,等待),但是组合(等待,按)中,大猪虽然获得7单位的收益,但是小猪获得的收益为-1,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利益过分的被别人所侵蚀,所以,组合(等待,按)就不可能出现,因此,只有选择组合(按,等待)。

将大猪和小猪类化成局部市场那的大企业和小企业,针对对市场中的需求,当两个企业同时采取行动时,大企业可以获得3单位的收益,小企业可以获得1单位的收益;当大企业采取行动,而小企业不采取行动时,分别可获得收益2和4;当大企业选择等待,而小企业行动时,大企业可获得7单位的收益,而小企业还得牺牲1单位的收益,但是,任何的组织或个人都不希望过分的削减自己的利益来为他人服务;当两者都选择等待时,他们就不会获得任何的收益。所以最终只能在组合(按,等待)和(按,按)中抉择。因此,大企业的收益会收到小企业的牵制,当小企业选择“按”的时候,小企业可以获得1单位的收益,而大企业可以获得3单位的收益;当小企业选择“等待”时,可以获得4单位的收益,同时大企业的收益也会增加到2单位。因此,从小企业的层面看,选择组合(等待,按)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从大企业的层面看,选择组合(按,等待)是最佳的选择,虽然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可以通过契约或者合同与小企业达成联盟,共同分割市场。而小企业也只有与大企业达成同盟,而且也不敢违反同盟的约定,因为小企业害怕自己背叛同盟时,会遭到大企业严厉的报复,所以在局部市场内形成卡特尔模型。

某地有A、B两个厂商,他们同时发现了共同的商机,即为本地提供甜菜或者咸菜,而他们的能力又只能经营一种菜,表3所表示的是他们的收益情况。

当A厂商经营甜菜,而B厂商也经营甜菜,也就是组合(甜菜,甜菜),A可以获得-4单位的收益,B也可以获得-4单位的收益;当A厂商经营甜菜,而B厂商经营咸菜时,对应的组合为(甜菜,咸菜),A可以获得15单位的收益,B则可以获得8单位的收益;当A经营咸菜,而B经营甜菜时,对应的组合(咸菜,甜菜),A可以获得8单位的收益,而B可以获得15单位的收益;当A经营咸菜,而B也经营咸菜时,对应组合(咸菜,咸菜),这时A可获得的收益为-4单位,B获得的收益也为-4单位。

以往的静态博弈后,得到的结果是两个厂商都经营甜菜,即组合(甜菜,甜菜),但是这样的结果很不理想,没有获得收益,反而两个厂商都亏损了!而上述四种组合产生的整体效益分别为:

-8,23,23,-8

选择组合(甜菜,甜菜)最终可以获得-8单位的整体效益,而选择组合(甜菜,咸菜)或者组合(咸菜,甜菜)均可获得23单位的整体收益。理性的厂商会看到,只有两个厂商经营不同的菜时,他们才可以获得收益。然而,经营甜菜可以获得15单位的收益,而经营咸菜只能获得8单位的收益,他们又该怎样经营呢?这就要看哪个厂商首先采取行动的,先行动的厂商一定会选择经营甜菜,因为经营甜菜获得的收益高,而后行动的厂商只有经营咸菜才可以获得收益。除非后行动的厂商愿意做损人不利己的事,那样两个厂商都只能亏损。

三、博弈中厂商间的竞合关系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中,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合作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竞争就谈不上合作,而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竞争。

首先,两个厂商在同一市场上存在,为了满足同样的需求,他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行动方案,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每个厂商就开始考虑:当自己行动时,竞争的厂商会怎样行动,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当竞争的厂商行动时,自己又会怎样行动,又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且,还得考虑先后行动会带来的影响等等。于是,竞争就开始了。

其次,两个厂商在权衡自己利得与损失后,又会产生更多的考虑,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是继续相互斗争下去?还是尝试合作?还是主动退出该市场?当选择相互继续斗争下去,拼出胜负,最终迫使对手退出该市尝,自己独享这块“蛋糕”。而这样的结果固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一些列的法律法规随即而来,因为在该市场以形成垄断。当选择主动退出该市场,把这块“蛋糕”拱手送给竞争者。当然主动退出的厂商不会获利,而没有退出的厂商则可获得更高的利益。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者,不会轻易的将“蛋糕”送给竞争者,所以,便继续考虑怎样分割这块“蛋糕”。最后,选择尝试合作,虽然合作后,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会受到削减,但是总比没有获利强,于是合作在竞争的基础上出现了。

再次,合作虽然出现了,但是获利少的厂商会有不甘心,凭什么竞争对手可以获得高的收益,而自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而且获利高的厂商也会不甘心,因为不合作可以带来比现在还高的收益,而为什么自己要合作。于是,每个厂商都跃跃欲试,都想尝试不合作带来的丰富的收益。但是选择不合作的结果只有获利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因为,选择不合作的厂商会害怕遭到合作者的严厉报复,致使亏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偷鸡不成反蚀米”。趋于这样的思量,于是每个厂商虽然很想不合作,但是又不得不合作,又害怕竞争对手不合作,又害怕合作者知道自己想不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又显现出来,但是为了利益,还是只有合作。

最后,两个厂商形成合作的关系,在局部市场达成联盟,形成了卡特尔。以往的卡特尔最后都不能成功,那是因为卡特尔的成员过多,合作的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等。对于只有两个成员的卡特尔,只要不明确最后的合作时间,每个参与者都不知道终止期的具体时间。所以,欺骗或者违约行为总会受到报复这样的威胁,使得每个参与者都会把合作策略长期的维持下去。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空调大战、冰箱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家电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消费者就会偷着乐。然而价格战的结局是灾难性的,谁都没有赚到钱,因为博弈双方的利益真好为零。所以,价格战对家电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厂商之间要想获利,最好的办法就是合作,同时抬价或者保持价格不变。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第一、一次性的博弈或者有限次的博弈中,博弈双方的合作意识不强,总会想到不合作;第二、对竞争者的行为要做出回报,一个永远只知道合作的厂商是不会有人跟他合作的。

那么,如何提高合作性呢?首先,要建立持久的关系,哪怕是完美的爱情,也需要建立结婚契约来维持双方的关系。比如说,火车站的小商贩为什么会骗人,因为消费者不会和他达成持久的关系,消费者只是暂时性的消费;第二、要增强识别合作者的能力,如果自己不清楚合作者的行动是真的合作还是还是表面的合作,就没有办法回报合作者了。当合作者采取不合作的行动时,就要采取惩罚等手段“回报”合作者;第三、要维持声誉,说要报复不合作者,就要采取行动,让不合作者知道你不是好惹的,才不敢与你不合作;第四、能够分步完成的对局不要一次性做完,以此来维持长期的合作。比如,在谈判、贸易中都要分步进行,以促使对方采取合作的态度。要是一次性就做完了,长期的合作就很难实现;第五、不要羡慕或者嫉妒别人的成功,所谓的“一报还一报”就是这样的典范;第六、不要首先做出背叛的行动,免得背上罪魁祸首的舆论压力;第七、不仅对背叛要做出回报,对合作也要做出回报,这样才能维持持久的合作关系;第八、不要耍小聪明,试图占别人的便宜。满足以上的八点,合作才有可能长期的持续下去。

四、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远不止本文涉及的这么简单,而且企业的决策还受经营者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不外乎不是竞争就是合作。竞争可以激发市场的需求,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任何的竞争与合作,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即使不能实现最大化,也要保证自身的利益不要过分的受到别的企业的过分削减甚至不获利。当合作者背叛时,要让其背叛的行为收到应有的惩罚,以便长期的合作关系的发展。

正确的处理好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各方面关系的维持。合作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竞争就谈不上合作,没有合作,也就不会体现出竞争。博弈论对人类的贡献很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博弈对现代的企业的经营观念和方法的改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化企业间的合作将是企业间实现双赢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邓镝.营销策划案例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罗剑锋.企业竞合理论研究综述[J].财务与金融,2012(2).

[3]熊启滨,胡放之.合作与非完全合作博弈理论研究综述[J].三峡大学学报,2009(3).

[4]吕玲玉.关于囚徒困境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33).

[5]付冬芹,丰容基.博弈论在生活中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1(6).

[6]查亚锦.博弈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2).

[7]岳峰.“智猪博弈”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启示[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6).

[8]孙利辉,徐寅峰,李纯青.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学报,2002(3).

上一篇:加快构建泰州戴南不锈钢支柱产业行业协会问题... 下一篇: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学业规划与就业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