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族民间曲艺末伦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9-04 11:09:41

论壮族民间曲艺末伦的语言艺术

摘 要: 早期的末伦用当地原汁原味的壮语演唱,后来随着壮汉文化交流的频繁,解放后又出现了用汉语演唱的末伦。汉语末伦的出现在保留末伦原始特质的基础上又丰富了末伦的文学艺术含量。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分析,末伦的特色在于其拥有丰富的句式结构、巧妙的押韵规律和精彩的修辞手法。末伦独特的语言艺术使其当之不愧地成为壮族民间文化长河中的夺目奇葩。

关键词:末伦 壮族 句式结构 押韵规律 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J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79-04

末伦,系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之一,主要分布在以靖西县为中心的广西西南边境地区,她起源于壮族原生态的宗教文化,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1]早期的末伦用当地原汁原味的壮语演唱,后来随着壮汉文化交流的频繁,解放后又出现了用汉语演唱的末伦。汉语末伦的出现在保留末伦原始特质的基础上又丰富了末伦的文学艺术含量。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分析,末伦的特色在于其拥有丰富的句式结构、巧妙的押韵规律和精彩的修辞手法。末伦独特的语言艺术,使其当之不愧地成为了壮族民间文化长河中的夺目奇葩。

一、丰富的句式结构

末伦句式指的是末伦作品中句数的多少和长短的规律,而末伦的结构即是末伦作品中行、句的安排与处置的方式。无论是句式还是结构,末伦都不受“单一性”的束缚,而是充分地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征。

1.多彩的句式

一般我们接触的诗词歌赋中大部分都是七言四句、七言八句或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的句式,如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显赫的唐诗就以七言句和五言句居多,于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似乎规范的作品在句式上就应采用七言四句、七言八句或五言四句、五言八句,其实不然,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优秀的民间创作在句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壮族的末伦就是其中之一。

末伦的句数没有规律可循,亦不分章节,完全由作者或叹唱者根据叹唱内容的需要自由掌握,少的只有五、六句,多的可以达几十句甚至成百上千句,如《送夫出征》就有近一百三十句,叹述的是即将分离的夫妻俩的绵绵情话和嘱咐叮咛,将爱情与爱国完美结合,恰如其分地融入作品。有些巫婆出身的末伦艺人还可以根据一个故事用末伦叹唱三天三夜,唱得精彩生动、扣人心弦,此类末伦的句数可高达几千句。总的来说,句子数量完全由作者或叹唱者根据叹唱的内容控制,或停或唱,随意发挥,相当灵活,句子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叹唱的生动性和作品的完整性。

根据末伦作品中句子长短的规律,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即整齐句和杂言句。

整齐句是末伦作品中最常见的句式,指的是一首末伦中无论有多少节、句,各句的字数是完全相同的。末伦的整齐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五言句,如《吃斋好》,作品汉译(在保留其句式结构和基本语义的基础上翻译,后文的末伦作品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汉译)后为:“死蛇有人埋,死鼠有人仍,我死皮肉臭,岂能留下闻?和尚尼姑死,也有一堆坟,照样用土埋,贵贱也难分……”;二是七言句,如《怀念阿妹》:“回想与阿妹抽烟,感觉比蜜甜几倍;哥抽一口妹一口,吐出白莲朵朵美;靠近不怕人耻笑,相见就像鱼得水;只盼金针穿银线,妹却出嫁他人陪。好比煮饭锅底漏,好比鞋破被刺锥……”。

杂言句是在一首末伦中以某个整齐句为基础,偶尔夹杂着其他的句式,最常见的末伦杂言句为七言杂以五言句式,如《抽(竹筒)烟歌》:“抽烟抽不停,一筒又一筒,妹递烟筒阿哥接,妹仍心不安,妹想与哥长厮守,早晚忙碌服侍哥,衣衫褴褛亦光彩,缺田少地也乐意……”,再如《送夫出征》:“……慢走哥慢走,且走哥且停,阿妹有话想要说:大地风流勿忘情,见到野花莫要采,碰上洋妹莫发昏……”。七言杂以三言句式也比较多见,如《相思怨》:“……哥啊哥,莫惆怅,莫谗妹有安乐窝,阿哥必有后来福。哥是蝴蝶恋鲜花,春来花开满山坡,任哥挑选最艳朵……”。另外,还有极少数末伦是七言杂以多言句,如《悲苦人生》:“想来裂心肝,太阳渐渐西落去,日复一日将老残,成家立业成空话,投错胎我为人难,有口却难对人言,瞧人家欢欢喜喜多舒畅,看自己悲悲切切好辛酸,有谁似我泪,整夜整夜湿枕巾,想活世间怕人谗,想去跳河恐水深……”。

2.多样的结构

末伦的结构也不受某一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展现出了多样化的特性。众多的末伦作品表明,末伦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平摆、堆积、引进、对举、递进等五种形式。

2.1平摆式。“平摆”若放置木石,平平摆放,给人予一种整齐、平稳的感觉,用美学的观点说就是给人一种对称美、整齐美,没有什么疙瘩和障碍,就像一块平整的地板上,铺着一张四四方方的地毯。如《送夫出征》中的一段:“……中华民族资格老,历史悠久早扬名,方圆纵横数万里,锦绣河山尽风光,艰苦奋斗五千载,地大物博喜气洋……”

2.2堆积式。“堆积”按照朱介凡的解释是“堆累积拢,为高为大”。堆积式的结构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是叙述某件事情,罗列诸多的事例去加以渲染和说明。如《辛酸寡妇》:“夫君命早亡,唯小儿相伴,孤苦一人真难捱,度日如年愁事多:吃穿住用一人担,柴米油盐一人烦,上山下地一人苦,洗衣烧饭一人扛;屋外白眼压低头,田间蛮牛不听使,地里种瓜常被偷,夜黑胆战又心惊。寡妇当家难谁知?”。《辛酸寡妇》以一个寡妇的遭遇为素材,以堆积式结构,列举了寡妇生活上的种种辛酸,反映了一个妇人早年丧夫,与小儿相依为命的孤苦生活,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2.3引进式。引进式是以情境作引子,然后进入叹述的正题。如《恩爱百年》:“白烟缭绕似仙境,吐出雪莲朵朵鲜。抽烟无水苦涟涟,只盼妹能在眼前,嘴上谎称见义母,实则想与妹相见。邀妹一起坡上溜,劝妹勿守空闺房……”。在南壮地区有抽竹筒烟的习俗,壮族男女青年如果确立了恋爱关系,在约会时便会共用一个竹制水筒吸烟,因此过去的竹筒烟是壮乡男女求偶、试情、示爱的一个重要媒介。《恩爱百年》以“白烟缭绕”的情境引出恋爱中的壮乡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爱情的期盼。

2.4对举式。对举正所谓“两相举照,黑白分明”,创作者或是叹唱者用相反的事物对举,以吸引受众的视听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如《猜情》:“……爱与不爱不一样,若爱行三日说近,不爱走两步嫌远;若爱冷水可饱肚,不爱龙肉也难咽……”。作品叹唱的是恋爱中的女子对恋人是否对自己的用真情的揣摩,如果爱会如何?不爱又会怎样?女子假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这两种可能性在作品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5递进式。递进式即“句句相连、层层推进”的结构样式。如《祝寿歌》:“……祝愿父亲得高寿,好比彭祖命久长,彭祖才活八百岁,八百岁后无寿阳;望父如同天上月,夜夜皎洁当空亮,长夜漫漫终过去,日出月亮匿踪影;愿父最好像神农,村头神农世代传,生命旺盛万物间,永世长存寿无疆……”。在《祝寿》中,儿女们在叹唱完父亲的功德之后便开始为父亲祈祷,希望父亲健康长寿,唱词中的祈祷一层一层向前推进,把美好的愿望表达得真诚而热切。

二、巧妙的押韵规律

“押韵的作用,一是便于记忆和吟诵。尤其对于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歌谣作品来说,押韵显得更为重要。二是押韵使作品具有节奏和声调之美,叫人聆听起来娓娓入耳,传诵起来琅琅上口”。[2]酷爱末伦的人都说,每每接触末伦,都会产生“唱不完,停不下”,“听不完,走不开”之感。末伦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巧妙的押韵规律,故能让唱者“琅琅上口”,让听者“娓娓入耳”。

1.以腰脚连环韵为主

腰脚连环韵是末伦最原始、最具特色、使用最广泛的传统韵律。腰脚连环韵即一曲多韵,前句句尾与下句句中的音节相押韵,句与句之间音韵互相挂押,由始至终,一句环扣一句,上下挂钩,相互依存,像锁链一般一环紧扣一环,滚押直至结束,也称腰脚连环式用韵。如《二度梅》中重台诀别时男主人公梅良玉的一段唱词。《二度梅》原是汉族的一出戏,说的是陈杏元和梅良玉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后来由靖西县的凌雅林先生(已故)改编成末伦,改变后总的故事情节不变,最为感人的是重台诀别一段。朝廷要把陈杏元送给番王做妃子,陈杏元的未婚夫梅良玉送陈杏元到重台,二人便开始对唱,互诉衷肠,感人至极。在重台,梅良玉对陈杏元唱到(音节下标符号一致表明唱词押韵相同,下例同):

汉译后为:

纵然用金银万两,

都难以换来相见。

迎亲兵马成千万,

阿哥内心如刀缴。

真想画下你肖像,

早晚能与我相伴。

阿妹被强占凄凉,

良缘被拆散无奈:

骑马如何逐疾风,

入海如何捞绣针,

……

再如《试情》中的一段:

……

汉译后为:

此刻我俩将别离,

绵绵情话道不尽。

表里不一太常见,

花心男儿实属多。

完全信任定吃亏,

好比摔下床枉死。

……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汉语末伦,在“腰脚连环式用韵”上也不逊于壮语末伦。如《歌颂共产党》:

提起当年流眼泪,

满垌被洪水淹没,

边民受折磨苦愁,

种田不能收逃荒,

空手无米粮难度,

百姓受尽苦难活。

如今来了共产党,

为人民着想造福,

号召修水库开渠,

农田靠水利丰收,

吃穿不用愁快乐,

壮家齐声歌颂党。

当地山歌虽然与末伦一样都押腰脚韵,但末伦的腰脚韵与山歌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地的山歌多为两句为一联,同联上下句之间押腰脚韵,但联与联之间在韵律上没有任何关系,这有别于末伦的腰脚连环韵。如以下两段山歌唱词(在保留其韵律特点、句式结构和基本语意的基础上汉译):

(1)愁绪如猛兽洪水,

想当年眼泪直流;

百姓们挨饿身抖,

壮家人发愁眉皱。

(2)大雨一阵接一阵,

鸭仔身干鸡身湿。

牛想与马来配对,

脸无笼头愧价低。

2.以尾(脚)韵为辅

押尾韵也称押脚韵,即句末的音节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经统计,末伦押尾韵的形式可以分三种,分别为“一二四韵”、“句句韵”、“偶句韵”。“一二四韵”是指第一句和偶数句的句末音节押韵,“句句韵”是指每句的句末音节都押韵,“偶句韵” 是指偶数句的句末音节押韵。我们可以从1959年曾在当地颇为流行的末伦《两老笑山河》一览末伦押尾韵的三种形式。《两老笑山河》是由靖西县的赵开瑞(已故)创词和严端初(已故)译汉而共同完成的一首汉语末伦,内容为彰公和顺公两老笑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靖西边境人民把自古以来的障碍山河修成了一条为中越两国造福的水利。作品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押的是一二四韵,第二部分押的是句句韵,第三、四部分押的是偶句韵。详见如下《两老笑山河》全文:

彰公唱(押一二四韵):“自从传下来,山高堵路水难排;个宝年年发大水,作物失收锅难开;越南那边却受旱,有地不能把秧栽;恶山怪水害处多,边民受苦代传代。”

顺公唱(押句句韵):“听你说来心发凉,从前家乡好凄惨;洪水滔滔浪推浪,祖宗香炉葬鱼肠。”

彰公唱(押偶句韵):“靠党领导办水利,人民齐心献力量;高山低头来认罪,凶恶龙王也投降;开山修渠捉长蛟,荒地变成好田庄;水灾旱灾都除掉,中越边境谷满仓。”

合唱(押偶句韵):“托福领袖,感谢恩人共产党;千年万年刻在心,子子孙孙永不忘。”

三、精彩的修辞手法

精彩的修辞手法是众多文学艺术作品征服受众的重要砝码,末伦作品其创作、流传都在民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颇为密切,再加上“壮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有丰富的基本词汇,有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3]因而民众的集体智慧和壮族的语言特色成就了末伦精彩出色的语言。

1.比喻:化平淡抽象为生动具体

比喻是末伦作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格。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末伦作品中本来平淡抽象的语言变得生动具体。下面,我们主要以《送夫出征》为例进行分析。

比喻在《送夫出征》中发挥得甚是绝妙,惟妙惟肖、生动精彩的语言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创作者驾御文字的高深能力。“今让小日本来欺,倘若不拼命抵抗,明日就变亡国奴,我们将受苦受难:大蛇头骨断难行,鱼晒沙滩不能活,火烧山林雀难栖”,这是作品汉译后的一段文字,是妻子送丈夫出征时给丈夫讲述的保家卫国的一番道理,强调了如果不去抗日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生动的比喻将亡国后的灾难讲得深入人心,亡国痛就好比 “蛇断头骨”、“鱼晒沙滩”、“火烧山林”。我们都知道,蛇被斩断了头骨根本就无法爬行,鱼离开了水若能生存便是奇迹,鸟雀在熊熊燃烧的山林烈火中逃生难比登天。从客观上讲,谁都知道亡国奴是苦不堪言的,但“苦”也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作品洋洋洒洒的几个比喻就将这一概念升华到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境界:“苦”被具体化,在从侧面突显一个壮族进步女性的光辉形象的同时,也使亡国的切肤之痛跃然纸上。

夫妻要分离了,天各一方,丈夫为了让妻子放心,对妻子立下了自律守节的承诺:“枝头挂满熟透果,哥是老猴睡树根,宁在树根干渴死,也不偷吃坏名声”。作品将猴子与果比喻成男女两性的关系,猴子天生爱吃果,见了果子没有不抢不吃的道理,而文中“猴子”宁可选择在树根渴死也绝不上树摘果子。这一比喻既充分地表达了丈夫纵然“坐怀”也坚决“不乱”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丈夫对妻子坚贞不二、至死不渝的深厚情感。在表达的效果上,与汉语中“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诗句相比毫不逊色,相反,多了几分浅显而形象的色彩。

丈夫对妻子作出了承诺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莫剪床上长枕头,莫听夜间小虫鸣,莫学蜻蜓点臭水,莫学鬼头四两轻,莫学水中漂浮花……”,丈夫嘱咐妻子恪守妇道,忠诚本分,作品中的嘱咐没有出现一字半句的“直言”,却通过几个比喻把丈夫的“希望”娓娓道来:“剪床上长枕”,“听夜间虫鸣”比喻红杏出墙、移情别恋;“蜻蜓点臭水”比喻朝三暮四、四处留情;“鬼头四两轻”、“水中漂浮花”比喻轻薄堕落、不守妇道。五个“莫”代表着丈夫的要求,与上文丈夫的“自约”相对应,夫道然,妇道亦然。

在其他的末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也是相当的精彩,如在《求情》中,用扁担挑起两捆柴比喻成双结对、两情相悦,用蚂蚁爬进蜜糖盅比喻心心相惜、情投意合;在《二度梅》中,用骑马逐风、海底捞针、山林觅鼠的艰难比喻相见重逢遥不可盼;在《丧妻》中,用挑水途中扁担断比喻中年丧妻,等等。

2.夸张:引发联想,增强感染力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在末伦作品中,作者采用了许多夸张的笔法,在引发听观者无限联想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叹夫吸烟吸毒》中,作品在对烟鬼丈夫的丑相描述上就大胆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社会上,吸烟吸毒者跟懒惰、盗窃、的人一样,都属于社会上不务正业的闲散人员,吸烟吸毒既危害社会、危害家庭,更危害自身的健康,为警醒世人,作品将吸烟吸毒的丈夫的丑陋形象刻画到了让人扼腕痛惜的地步:“躺在床上吐白圈,浑身乏力似烂泥,神态七分像鬼魅,活似一只脱毛狗,睡在泥箕似卷虾,身子比蟑螂单薄,四肢枯瘦似竹签,你瞧他那死尸脸,干枯胜过水瓜渣。他若站立更难看,四两扁头低过肩;走路迈脚直打抖,风吹立马倒路边;一旦张口打哈欠,两眼泪水滴涟涟。再看他那穷酸样,上身套件短袖衫,走起路来摆两手,两串飘摇似纸钱;下身穿条无头裤,两手分别提两边,若要腾手抓把痒,裤子就滑到脚尖”,这是作品汉译后的一段文字,作品在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基础上对烟鬼丈夫的丑相进行了刻意地、合理地夸大描写,集中了所有烟鬼的形象特点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典型的吸烟吸毒者的丑陋形象,让人展开了浮篇联系:七分似鬼的曲卷卧态、瘦比竹签的四肢、枯胜水瓜渣的死尸脸、弱不禁风的身子……听观这首末伦仿佛就像在观赏一幅吸毒者的肖像漫画,虽然夸张但不失真实。

在《约会》中作品也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约会》以男子迫切想与热恋中的女子约会以解相思之苦为内容,作品中男子为了让恋人同意赴约,对于自己的“相思病”进行了一番夸大的描写,汉译后的表述为“久不见妹心倒悬,吃饭拿筷错拿单;过去粗粮满口香,如今龙血也难咽;想妹想到哥脚软,想妹想到抬脚难,以前一脚踢死牛,如今小鸡踢不翻”,此段文字夸张地表达了男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盼与情人相见的迫切愿望,虽表述得相当直白,但也不失感染力,轻而易举地就把人带入了联想的境界:“筷错拿单”、“龙血难咽”、“抬脚困难”、“小鸡踢不翻” ……一个不思茶饭、寝食难安、相思成疾的热恋男子的形象成功地浮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3.排比:叙事透辟,增强气势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排比修辞格的使用在末伦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既有助于叙事透辟,也有利于增强语势。

如《再推三年也不迟》中,排比手法的使用就使作品的语言表达效果锦上添花,充分显示出了条分缕析、说理透辟,内容集中、节奏紧凑的语言特点。在过去的年代壮族地区中结婚较早的都是社交不广、思想严重保守的妇女,社交能力强、思想比较开放、在歌场上比较活跃的“风流”女性,一般结婚都会比较晚,一是因为她们比较富有独立精神和反抗意识,另外是他们歌场上的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一般都会极力劝说她们晚婚,以多上几年自由时光。《再推三年也不迟》作为传统的末伦曲目,就以劝朋友晚婚为内容,作品汉译后的表述是“妹欲去做别人妻,年岁太小不适宜,掐指才满十六岁,桃子未脱汗毛丝,畲地甘蔗未曾甜,李果尚青未成吃,苞谷须缨未见红,小鸭嘴扁未有力,小鸡未知把虫找,小鹊未能站高枝,天上月亮未圆满,再推三年也不迟”,在这一作品中排比几乎贯通全篇,十二句话中排比覆盖了八句话,八个“未”将八个比喻一气呵成,从未成熟的果子到没长大的小动物再到天上尚未圆满的月亮,将年岁太小不适宜结婚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

再如《求情》,作品巧用排比,抒发了对单身生活的无奈和期待与意中人相恋并结为连理的强烈愿望。“想砍柴火做两捆,却无人用扁担穿;想将棉花纺成线,纺机无带机难转;想吃酒肉暖身子,无人共享也枉然”,这是作品汉译后的一段文字,作品用扁担挑起两捆柴、机带牵引纺机转、两人共享酒肉比喻成双结对、两情相悦,三个“想”与三个“无”紧凑地联系在了一起,三个转折三个对比将作品主人公的期待、盼望,失落、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注释:

[1]李萍.巫事活动・土司制度・歌舞天赋――新论壮族末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王光荣著.歌谣的魅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206页;

[3]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198页。

作者简介:李萍(1980―),女,广西靖西县人,壮族,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民俗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及其现代化发展。

上一篇:股灾过后,我们依然活着 下一篇:天保 云南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