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和周南:相见恨晚,思念绵长

时间:2022-09-04 10:01:01

1931年1月,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单行本出版发行,引起空前轰动,就在这时,他真正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红颜知己。那是在北京新闻界和教育界在春明女中联合举办的赈灾游园会上,喜欢戏剧的张恨水被要求上台演出《玉堂春》中《女起解》一折中的一个角色,而当时与他演对手戏“苏三”的正是她的一个女粉丝——周南。

周南那时还是春明女中的学生,她没想到有一日竟能与偶像同台。意外又惊喜的她在台上拼尽全力,生怕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出现。本就一副好嗓子的周南赢得满堂喝彩,相比之下,张恨水却显得狼狈极了。

回来后,张恨水坐卧难安,他的眼前全是周南轻歌曼舞的身影,他的耳边不停回想她低回婉转的唱腔。犹豫了几天,他再也无法忍受相思之苦,于是鼓足勇气给周南写了一封信,夹在一本自己写的小说《春明外史》里,寄往春明女中。他在信中写道:“周小姐,很想听到你的高见,如果有什么看法,请于周末到北海公园的茶肆里面谈。”他为见面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满怀期待地等着回复。他没想到的是,自从与他见了一面后,周南就对他念念不忘,情愫暗生,等接到他的信后,她原本觉得奢侈的心被激起层层涟漪。

约定的时间,他去时发现周南已经在等他了。在优美的环境里,他们荡舟湖上,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侃侃而谈,时间过得很快,可他们的话题没完没了,意犹未尽。

这以后,他们开始频繁约会。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心里都认定对方是自己一直寻觅的理想伴侣,可一直都没捅破。这样的僵局最终被周南主动打破,一次,周南突然问他:“我们能够永远在一起吗?”这句突如其来的话让张恨水悲喜交加。周南并不在意张恨水的过往,但还是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一心追求爱情的周南不管不顾,最终,家人也被迫妥协。同年,认识仅两个月的他们在北京正式结婚了。那年,他36岁,她16岁。

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张恨水前往重庆,投身抗战小说的创作中。周南放心不下他,带着儿子,不畏艰险奔赴重庆与他团聚。一路上,她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爱人的身边。在重庆,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度过了艰苦却温馨的八年生活。

1946年,周南全家迁回北京定居。颠沛流离的生活刚刚结束,1948年底,张恨水突患中风,丧失了写作能力。一向视写作如生命的张恨水不堪受此打击,整日郁郁寡欢,周南陪伴在他的左右,悉心照料,疏导他的情绪。1954年,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张恨水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再一次拿起笔,重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可身体单薄的周南却积劳成疾,罹患乳腺癌。为了不让丈夫担心,不影响他的工作,她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每天笑脸迎人,直到卧床不起。1959年10月14日,周南离开人世。

上一篇:爱心穿越太平洋,大义哥十年的守护和追寻 下一篇:小议幼儿教育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