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易错的数形结合题的解题分析

时间:2022-09-04 09:47:55

一些易错的数形结合题的解题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72-02中图分类号:G632.749文献标识码:B

在化学中,数形结合的试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解这一类试题时,必须首先认清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再结合图形和题目中的数据加以分析。若忽略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仅仅从图形上加以分析,往往会造成各种错误。

1溶解度及电解质溶液类题

(1)A、B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现分别在50gA和80gB的固体中加水150g,加热溶液,并且蒸发50g水后,冷却至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溶液A、B的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小于B

C.t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t1℃时仅能析出固体物质B

解析:首先搞清本题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t1℃时,A、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而实际得到的A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t1℃时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80g B,故有B析出,且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所以A、C错误,B、D正确。若数形坐标不能很好地结合,很容易误选A。

(2)根据图形回答问题:

将A、B、C三种物

质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

t3℃时饱和溶液。当温

度由t3℃降温到t1℃时,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

(填A、B或C)。溶液浓

度不变的是___,变成

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B、C两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解析:本题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溶于100g水配成t3℃时饱和溶液,A、B、C三种物质所用溶质的质量为m(A)=m(B)>m(C)。当温度由t3℃降温到t1℃时隔不久,析出晶体最多的应是溶解度曲线斜率最大物质A,降温时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反而增大,所以在降温过程中,无固体C析出,因此溶液浓度不变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均为C。而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过程中,均有固体析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B、C两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如果不注意分析题中A、B、C三种溶液实际的变化情况,很容易误判B、C两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

(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溶液的pH:c

B.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a、b、c三点溶液用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c

解析:因为此题横坐标表示的是加水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导电能力。所以曲线上的最高点b点表示的是[H+]最大,pH值最小的点。而a、c两点根据其在曲线上的位置可知:[H+]a>[H+]c,pHa

由于a、b、c三点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消耗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也相等。所以D错。

如果不能正确看清纵坐标表示的是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容易误选。

(4)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

C.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1

解析:解答此题特别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是溶液的pH值,因此图形的变化表示稀释后,A的pH大于B,即B的酸性没有A强。若A为强酸,将A溶液稀释1000倍,则A的pH值增大3个单位,即a=4,所以B、C、D正确,A错,选A。易错原因:对稀释弱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理论较模糊。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类题

(1)一定温度下,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X、Y、

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1

B.反应开始

到10s,X的物质

的量浓度减少了

0.79mol・L-1

C.反应开始

到10s时,Y的转

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结合图中的数据,得出A、B是错误的,没有考虑体积的因素。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得出Z的系数易错原因: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理解不透彻,观察图形不仔细,纵坐标表示的是物质的量而不是物质的量的浓度。

(2)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673K、 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的正反应速率比b处的大2NH3 N2+3H2

B.c处反应达到平衡

C.t1时刻和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大。

解析:从分析图形可知,在ab段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在减小,正反应速率在降低,所以选项A正确。

图中c点仅能表示反应进行到某时刻NH3和H2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它们都仍在变化,故未达到平衡状态。t1时刻和t2时刻都处于同样的化学平衡,则n(H2)不变,所以选项B、C不正确。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n(H2)比图中d点的值大。选项D正确。

易错原因:不能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以及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往往会误解为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问题阅读法”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三面延伸 突破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