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问题整治工作方案

时间:2022-09-04 09:29:25

社会治安问题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平安”的总体目标,将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和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党的十精神,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整治力度,集中力量及时解决社会治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治安乱点治理,扎扎实实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好、开展好,使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机制更加完善,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人们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领导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窦胜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协调和督导坚持。

四、工作责任

(一)坚持“条块结合”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排查整治工作以属地为主,部门配合,实行条块联动。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哪些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治理哪些治安问题,什么矛盾突出就重点化解什么矛盾纠纷。

(三)坚持“标本兼治”原则。着眼建设,因势利导,疏堵结合,以平安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

(四)坚持“注重实效”原则。通过排查整治,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出矛盾纠纷,找准和政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整治内容

(一)重点地区:城乡结合部。治安复杂村、街巷,案件高发,黑恶势力犯罪、犯罪高发的区域,城镇治安混乱的商业区、城乡校园及其周边、工业园、公路沿线、矿山、企业周边等。

(二)重点行业: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行业以及废品收购站点,二手手机、车辆等市场,典当行等。

(三)重点场所: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等娱乐休闲场所,贵重物品经营场所,网吧,集贸市场,车站,旅游景点等公众场所,以及容易为犯罪分子藏身的中小旅馆,出租房等。

(四)重点领域: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批发市场、物流运输、建筑工程、征地拆迁、矿产开发等。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领导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亲自动员,一线指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村和相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落实制度。要落实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制度,建立定期例会制度,镇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工作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重大情况;建立情况分析研判制度,确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早预防、早控制、早解决;建立台账管理机制,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中的各类重点人员、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进行分级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进度报告机制,各村每月向活动办公室上报排查情况。努力实现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有效根治、常态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的工作目标。

(三)重点排查。要按照省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确定标准,广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大排查活动,认真排查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三无”小区、城乡出租屋、中小旅馆、批发市场、娱乐场所、人员积聚所、物流行业集中区域、废旧物品收购站(点)和案件多发区域治安混乱问题,真正把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摸清、摸全、摸透。对排查的问题,要逐一登记造册和备案、逐一落实牵头单位和责任人、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逐一落实整治措施、限期整治到位。

(四)强化整治。对排查的突出治安问题,实行“四定一包”工作制度,即“定工作责任、定整治时限、定整治效果、定奖惩措施,包案领导负责制”,并建立台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逐一整治、限期整治。

(五)实行奖惩。对排查整治工作扎实认真、问题排查准确彻底、整改措施到位,整治成效显著的村、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年终综治工作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排查不力、整治成效不明显,甚至在排查整治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责任追究。特别是在省验收、暗访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对相关单位和个人从严处理。

上一篇: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 下一篇:述评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