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加的“两娃战争”

时间:2022-09-04 07:50:50

周日的早上,先起床的姐姐正在认真地写日记。后起床的妹妹突然跑到姐姐边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妹妹,你别吵!”姐姐说。

可是妹妹并没有停嘴的迹象。

过了一会儿,姐姐大概真烦了,大叫起来:“走开,别烦我!”

妹妹也毫不示弱:“就不走开,我想怎样就怎样!”

我一听形势不对,就走了过去。姐姐对着我大叫起来:“我做作业时她总来烦我,我真想揍扁她!把她送给别人好了!”说着,说着,姐姐泪如雨下。

妹妹呆住了。

我赶紧抱住了姐姐,姐姐似一头发怒的小狮子,身体绷得紧紧的。

很明显,姐姐虽然爱妹妹,同时在某些时候也在所难免地“怨恨”着妹妹。当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有怨恨时,我们内心其实是不愿意接受的。孩子怎么能怨恨自己的弟弟妹妹呢?事情上,不管我们是否接纳,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情感肯定是又爱又恨,尤其是老大对老二,由于老二作为“外来入侵者”影响了老大的生活和地位,有时产生“恨”意实属难免。

“你不喜欢妹妹影响你!”我接纳了姐姐的情绪。

“是的,她太讨厌了,跟她说走开都不听的,每次总是影响我!”姐姐这么说的时候,妹妹走到旁边,坐在沙发上,假装拿着一本书在看,一直低着头不说话。

“这让你很难受,你现在很讨厌妹妹?”我继续“摹画”着姐姐的情绪。

“我很讨厌她,真想揍扁她!”姐姐忿忿地说。

“妈妈知道了,妹妹有时候确实很讨厌!”很明显,我说这话的时候,怀里的姐姐身体变柔软多了。

“妹妹有时候很讨厌,有时候也很可爱,你爱妹妹,也会恨妹妹!”我试着平静地描述姐姐对妹妹的矛盾情感。我知道,妹妹虽然不吭声,但她的小耳朵可是一直竖着的。

“不,我不爱妹妹,我恨她!”姐姐的身体又僵硬起来。

“妈妈知道了,你现在特别恨妹妹!”我边说边轻轻抚摸姐姐。

对孩子的负面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能让孩子获得被理解感。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曾感到伤心、愤怒、害怕或痛苦,在这样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了。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这个时候,知道她怎么想,比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想要重要得多。

过了一会儿,姐姐终于在我怀里恢复了平静。

我对她说:“等会再写日记吧,先让自己开心起来。”

这时,妹妹又过来了:“姐姐,我们一起玩吧?”不得不说,老二特别会察言观色,一见风波已过,马上讨好巴结。

姐姐看了我一眼,我微笑着示意她去玩。

姐妹俩很快进入游戏中,一切又风平浪静了。

家里有两个孩子,我们总希望孩子们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但很多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发现,这个想法是多么天真!两娃在一起,随时可能爆发或大或小的“战争”!

年幼的孩子们在一起时,时而一起玩耍,时而爆发争吵,时而喜欢对方,时而讨厌对方,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必然会有不同的需求和习惯,于是冲突就会产生。正如我们与伴侣之间的关系一样,难免有爱恨交加的时候。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听到一个孩子说讨厌另一个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能讨厌自己的弟弟呢?”或者说:“你讨厌妹妹是不对的。”当孩子的这种真实情绪不被理解,反而被指责,甚至有时会被大人们强行打上“是非”标签时,孩子们会产生负罪感,同时渐渐学会隐藏真实的情感以保护自己。

但实际上,孩子这种真实的情感并不会消失,会一直在孩子在心里,只是由于成人的压抑被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而压抑的情绪总是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于是,当压抑这种情绪的成人不在的时候,孩子就会逮住机会爆发。更甚者,孩子会把成人压抑他这种情绪时造成的伤痛,加倍地报复到另一个孩子身上,于是,手足相残的局面就可能会上演。

其实,我们可以学着接受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正如我们对孩子也是又爱又恨,只是我们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内心也曾有过恨孩子的想法,因为这会让我们内疚和焦虑。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自己心中、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孩子的内心反而会有一种释放的轻松感,这样才可能在爱恨交加的基础上培养出对兄弟姐妹的真实情感。

又一个周日的早上,我陪姐姐跟着她的国画老师去写生。妹妹则和爸爸留在家里。

写生结束后,我趁这个机会,想弥补一下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和姐姐单独相处的遗憾,于是,我带她去餐厅吃了饭,然后又带她去公园玩。

在公园玩了一会儿,姐姐就说:“妈妈,我们回去吧。”

姐姐平时是很渴望和我单独在一起,好不容易有机会和我单独相处,我也愿意花时间陪她,她却想回去了,我觉得有点奇怪。

“为什么呢?妈妈现在想陪你一起玩呢!”

姐姐却说:“妹妹不在,不好玩。”

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既失望又喜悦。失望的是,我觉得自己对她的重要性其实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喜悦的是,妹妹对她而言已经成为了形影不离的玩伴,虽然在一起是会吵闹,但离开时却也会惦念了。事实上,真实的兄弟姐妹之情就是这样,争争吵吵,追追打打,却又谁也离不开谁……

上一篇:八种有代表性的土壤颜色 下一篇: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