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课上兴趣提升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04 07:35:08

谈科学课上兴趣提升的重要性

摘 要: 科学课上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趋近倾向。兴趣是在需求基础上产生的,对符合需求的事物,人们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掌握知识的兴趣,学习探究能力自然提高。实验是科学课的教学特点,兴趣在科学课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兴趣激发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探究欲望。激发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认识自然和了解自然现象,从实验观察中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发展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效果,离不开兴趣提升。

关键词: 科学课 探究兴趣 兴趣提升

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趋近倾向。兴趣是在需求基础上产生的,对符合需求的事物,人们容易产生兴趣。瞌睡难耐时,需要的是躺倒的时间和空间,对床和枕头感兴趣;饥饿难耐时,需求的是可以充饥的食物,对饭菜产生渴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实验是科学课的教学特点,是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的一种途径。所以,科学课教学不会像语文那样,简单地用语言传授知识,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自然和了解自然现象,从实验观察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要求组织学生动手去做,用眼去看,是上好科学课的关键所在。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首先要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做上课的准备。实验器材要逐个检查,如要用酒精灯,就要检查酒精灯的容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正常点燃。二是学生的准备。让学生明确新课实验内容,利用网络、图书搜集好第一手资料。课前考虑制订实验计划,其中包括可能得出的结论、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全措施等。“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科学课上,老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猜测能力的呵护和培养。猜测后,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理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提出猜测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让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能凭空猜测。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组实验器材,分发给三个实验小组。第一组:木块、石头、塑料泡沫、铁钉、筷子五种形状大小都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对沉浮物体做出标记。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轻重大小无关。第二组:用五个大小不同、重量相等的玻璃瓶放入水中,对沉浮物体做出标记。学生实验发现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小的沉,大的浮。第三组:用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个玻璃瓶做实验,放入水中,对沉浮物体做出标记。学生实验后发现,重的沉,轻的浮。实验结束后,叫三组分别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断思索,既激发了兴趣,又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在否定中探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实验观察要有目的,在实验中发展思维

学生做实验时,注意力有时会集中在一些与课无关的枝叶上。因此,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动手实验,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以便达到预期的目的。做实验切记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做实验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并在以后生活中得到运用。因此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实验目的,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实验上,让他们深入细致地实验、观察、记录,不可使学生随意猜想,以免出现课堂失控局面。我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因怕在一些与课无关的枝叶上浪费时间,在做物体沉浮实验时,为了有目的让学生猜想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从提问开始:什么沉?什么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沉?哪些物体在水中浮?开始实验时,要求学生:1.按大小排列将投入水中的物体,再记录它们在水中沉还是浮。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物体沉与浮跟物体的大小没有关系。2.按轻重排列投入水中的物体,再记录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通过思考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没有关系。为避免学生胡乱猜想、离题太远,老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使学生觉得猜想有时是靠不住的,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效果增强的作用。

二、让学生充分合作动手实验,从而发展思维

科学课教学中除了课堂演示实验外,最重要的是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才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科学实验课以每个成员的合作为主,小组合作得好坏直接关系实验效果强弱。因此,创建良好的实验小组是小组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学《磁铁的两极》一课中关于磁铁具有指南北性质的实验时,让学生把泡沫塑料板放在水槽水面上,然后把条形磁铁轻轻放在泡沫塑料板上,过一会,等磁铁不再转动时,观察磁铁的两端分别指向什么方向?多做几次看结果是不是相同?磁铁的哪端指南?哪端指北?几次试验结果一样吗?让学生讨论这种想象说明了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这节课还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是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第二个活动是研究两个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过程把自交给学生,第一个活动,让学生测量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通过数据比较认识磁极的存在。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第二个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作用;这种吸引和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自己想办法弄清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对发展学生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科学课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兴趣激发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探究欲望的提高。因此,无论是课题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兴趣激发在整个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每一次实验,下大力气研究它,拓展学生思维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一篇:教师巧评价,幼儿少焦虑 下一篇:以家爱提升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