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着,也为每一天

时间:2022-09-04 07:31:54

秋天的征兆从何处而来?也许是清晨时分穿过树叶晃动的格外静爽的光影,或是天黑前最后一阵骤然响动的蝉鸣,或是深夜里窗外忽然飘来的几声虫吟。此时,我们往往会想起,少年时候秋天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门外两张长板凳拼起来的桌子边吃饭。晚饭过后,小孩子坐到竹床上,拿一把缝了布边的棕榈扇,一下一下地赶蚊子。男人们说着话,嘴上的烟头在空气中一红一暗的。星河明亮,露水渐渐地打了下来,青黑的田地上积起了一层白白的雾,空气里有一种湿凉的寂静。这时候,小孩子很适合背一首《唐诗三百首》里面的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杜牧的《秋夕》。少年时第一次读这首诗,便觉得格外亲近,因它与我日常的生活有相似处,虽然诗写的其实是宫中寂寞的宫女,无论情境与情感,都是十分清冷的。小孩子只看到扑萤火虫与指认牵牛织女星,而无法领会诗背后的设色与情事了。如今看来,《秋夕》真是一首十分寂寞的诗啊。它说,白色蜡烛的烛火和秋夜的星月辉光,映照在美丽的画了画的屏风上,让屏风显得也有点冷一样。那位寂寞的宫女,拿着一把轻罗做成的小团扇,在庭院里扑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渐渐夜已经很深了,银河凉得如同流水,她还坐在那里,痴痴地看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整首诗充溢着秋夜清冷的气息,永为银河所隔的牵牛织女星,也暗示着这是一个曾经受过宠爱、终又被冷落的宫人,无从打发宫中漫长孤独的时光,只有做着这些无聊的小事,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画屏分明已经冷了,秋天最后一丝残热也已消退,拿在手上的轻罗小扇却还舍不得就此抛弃,只好拿来扑一扑萤火虫,暂作消遣。罗扇既是自夏至秋的风物,也是宫女自身的象征:秋凉一至,终逃避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秋扇见捐”,是诗人们写宫女诗时常用的典故。典故之常用,一方面因譬喻本身的灵秀贴切;另一方面也因这个典故的出处非常有名,即其来源于相传汉代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嫔,班况之女,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是《列女传》所记载的有名的贤妃,才德与姿容兼备。初选入宫时,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与班婕妤有关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大约是她拒绝与成帝同辇的故事。此时她所受恩宠正隆,成帝想与她同辇共游,却为她所拒。在古代图画上,凡是圣贤之君,都是名臣在侧,只有末代昏庸的君主,才有宠爱的姬妾在旁。一位正得宠幸的婕妤,能够如此克己有礼,实在是件很端庄的事。为此,班婕妤得到了皇帝和太后深切的嘉许。但宫中女子,恩荣无定,得宠与失宠,都是一时间的事。后来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得宠,骄横跋扈,班婕妤恐怕日久为其所害,因请入长信宫供奉太后。直到成帝驾崩,婕妤充奉园陵,最后就葬在陵园中。其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深深的孤寂中。相传她曾作赋自伤,写下“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这样清冷的句子。《怨歌行》这首诗,也只是相传为她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附会,因此诗的情绪与她的遭际很相合。

汉代的诗歌,流传到今天,很多作诗的人都已不可考,如“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或托为某位名人所作,如托为苏武、李陵所作的离别诗。而有名的相传为女子所作的诗,一首是传说为卓文君所作的《白头吟》,另一首便是这则《怨歌行》。两首诗都与爱情相关,《白头吟》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怨歌行》则是咏叹女子无可依凭的命运: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刚从织机上截断的齐地所产的细绢,皎洁得如同冬日之霜雪。而这样光洁簇新的纨素,将它裁为象征爱情的合欢扇,团团好似明月一般。扇是团扇,因此如明月。我国古代用的大都是团扇,折扇到明朝时才有。“团团”,仿佛可见女子执扇观看的模样,宝爱之意由此显现。这样美丽轻盈的扇子,出入于君子的怀袖之中(因为古代的衣服袖子宽大,即使是团扇,也可以放在里面),动摇之间,便带来微风,惬人心意。虽是这样备受宠爱,扇子却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秋天来了,凉风夺走炎热,团扇便不免会被抛弃在箱子中,君子的恩情在半路上便断绝了。“凉飙夺炎热”一句,“夺”字用得新奇,一般人自是欢迎凉风至,暑热清,而这里竟用“夺”字,正是秋扇害怕被抛弃的情感体现。

诗的表面写团扇,实则写遭际如同团扇的女子。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女子的命运正如一柄团扇,当君子喜爱之时,便出入怀袖之中;当君子厌弃之时,便被抛置于箧笥之中。自这首诗之后,秋扇在古典诗歌里便常常用作弃妇的象征。又因为相传是班婕妤所作,秋扇这一意象就更常出现在描写宫女的诗中,上面杜牧的《秋夕》便是。此外,源自这一母题的诗,较有代表性的还有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想象班婕妤搬入长信宫中,与太后同住后的生活。秋天的清晨,长信宫殿的大门打开了,班婕妤拿着扫帚,亲自在太后宫中劳作。扫完地,没事可做,便暂且拿着团扇徘徊一会。这里的徘徊,既是脚步的徘徊,也是心绪的纷乱无着。就这样拿着扇子,默默想到自己的容貌虽然洁白如同美玉,却尚不及寒秋中一只乌鸦,因为那乌鸦从昭阳宫上飞过,还能被太阳照到一会。昭阳宫是赵飞燕的宫殿,成帝既然宠幸赵飞燕,自然常常宿在她的宫中。而古代常常以太阳象征皇帝,“昭阳日影”指的便是皇帝的恩幸了。诗人不直接写婕妤的凄怨,只写出每天最有希望的清晨,她扫完地后便无事可做,只有拿着团扇徘徊的光景,深深的寂寞与哀苦便洇于字间了。因为隐忍的平静,更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上一篇:电子杂谈 9期 下一篇:东方不败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