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男女pk公堂:“私房钱”姓公还是姓私?

时间:2022-09-04 06:14:55

2005年6月,相恋一年的许波与瞿艳按当地习俗订了婚。此后,许波继续经营药店,瞿艳也来帮忙,夫唱妇随,过起了同居生活。

又是一年过去了,瞿艳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丽人开始购买电器,添置家具,装修新房,欢欢喜喜准备结婚。不料,当2007年2月到来的时候,顺风满帆的结婚进程却突然停顿下来,因为许波无意间发现了女友的秘密……

“妹妹,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有了工作,是你的幸福,也是姐姐的骄傲。至于我和许波的事,你不要操心。他家里人对我不好,我受不了,但是,现在我不想和他分手,我现在没有钱……你在大学里,要注意身体,如果没有钱,可以向我说,我现在经营着药店,偷偷地藏起一点钱,每个月大概三四百元吧……”

这是女友瞿艳写给妹妹的一封信,它让许波心里翻江倒海。女友漂亮、可人、温柔,他多希望那不是女友的真心话,然而,白纸黑字,不容他有丝毫幻想。两天后的晚上,他将信甩到了女友面前,两人一夜无语。

双方的父母不明就里,不断催促着两人早日完婚。许波不得不将那封信交给父母。事件一下子升级,两家闹到了必须分手的地步。不久之后,许波、瞿艳及他们的父母坐到一起,拟定了一份分手协议:

“许波与瞿艳自即日起解除婚约,并自愿订立如下协议:第一,互不干涉对方生活,不得以任何借口相互闹事;第=,不得损害对方的名誉,不得散布谣言;第三,分手后,双方承认互不相欠,好聚好散。”

分手协议带来了半年时间的安定,但许波的心情一直未能平静。自与瞿艳相恋同居后,订婚他花了不少钱,女友的首饰衣物也让他开支不少,而女友呢,每个月还瞒着他私藏营业款400元,现在人去床空,让他不时泛起种种酸楚。他觉得,这事不能如此罢手。

2007年底,许波找到瞿艳,要求返还私藏的营业款。瞿艳拿出分手协议振振有词地反驳:“这里白纸黑字地写着‘互不相欠,好聚好散’,我们之间的事情已经了结,咱谁也不欠谁的。”

碰了钉子的许波怏怏而归,他一纸诉状将瞿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瞿艳返还同居期间私藏的营业款4200元。许波认为,瞿艳给妹妹写的信中“每个月藏起三四百元”的内容,证明瞿艳在和他同居的时候,每月私藏“私房钱”400元,同居了21个月,共计私藏8400元。这“私房钱”是属于两个人的,因此,瞿艳应返还4200元给他。

瞿艳不承认,她说虽然给妹妹的信里写了私藏营业款的话,但那样说只是为了让在外求学的妹妹心里踏实些,不至于因为家境困难而过于节省,事实上,她一分钱的营业款也没有私藏。分手协议约定“互不相欠,好聚好散”,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感情上和经济上的纠葛,都已一笔勾销。说法:

按照法律规定,谁提出诉讼,谁就要向法院提交证据,这条原则在法律上叫“谁主张谁举证”。许波认为瞿艳藏有私房钱,使自己蒙受损失,空口无凭,那就得拿出证据来。信件不同于借条,它的主观性太强,法官无法判断女方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这封信的,而且瞿艳又否认自己私藏了营业款,所以单凭这封信,不足以证明瞿艳每月私藏营业款400元。许波不能就女友在同居期间藏有私房钱的事情找出有力证据来,因此,法院驳回了许波的诉讼请求。

“私房钱”,一个“私”字道出了它的特性。高度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哪怕是恋人,哪怕是夫妻。正因为保密,私房钱往往成为了一道迷局,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猜测,有时候也有一点点的根据,诸如许波,就从瞿艳的信件中看到了些许蛛丝马迹。但是,这些根据说说可以,一旦拿到法庭上,却常常顶不了真。毕竟,法律是要讲证据的,“证据”本身就疑点重重,又怎么能证明事实呢?

因为证据不足,法院驳回了许波的诉讼请求。如果一方私房钱经查证属实的话,又当如何处理呢?那就要看这钱姓“公”还是姓“私”了。如果私房钱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它仍然是夫妻共同财产,不会因为被一方单独藏匿就姓“私”了。如果私房钱来源于夫妻个人财产,那么它仍然是夫妻个人财产,即便被另一方发现,它也不会因此而姓“公”。未婚同居期间一方藏匿的私房钱,其处理方式也并无二致。

上一篇:她种的菜,有自己的商标 下一篇:房子被撞,姐姐扣车台法吗?(外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