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9-04 05:14:33

浅议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对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多媒体教学 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以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对象,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多媒体技术是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一种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等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刺激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给他们带来惊喜,引起他们的积极反应,且有助于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注意力。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是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增强学生兴趣的天地。例如: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我国春运期间铁路、公路运输人满为患的画面和车站码头人声鼎沸的录像材料,通过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被热闹的画面所吸引,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使学生很容易认识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多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否顺利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传统教学中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费力地说教,有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教师面对的是多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还是一知半解。通过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有机结合,可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这一教学难点,要从实质上揭示环境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让学生观看“系一方净土”录像带中截取下来的3段视频“温室效应”“臭氧层受破坏”“酸雨现象”。这些视频资料,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些生动的画面,抑扬顿挫的解说,声情并茂,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看到了全球环境恶化的表现,意识到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演示完毕,教师启发提问:除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和酸雨外,全球环境恶化还有哪些表现?通过提问,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学生了解了大量生动的材料,丰富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矿物被开采……使学生认识到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的发展导致了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所以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通过几段视频资料的演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多媒体教学真正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动性、个性思维受到严重压抑,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往往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从视觉、听觉中感悟知识,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内化知识。现在我校每个班级教室中都配备了多媒体硬件,教师不是这套设备的惟一使用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是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主人。在学生查找资料或社会实践活动等反馈中,教师大可放权,让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上台演示。如在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四课第二框“走科教兴国之路”前,让学生收集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要求制作PPT在课堂上展示。当时学生查找了龙芯2号、我国最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东方魔稻”等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由学生演示给学生看。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由学生教育学生,其效果也往往是最佳的。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多媒体又可以通过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学会自救自助”中,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火场逃生演示,课件上有3个不同按钮,代表3种不同处理方法,学生可上台自由选择,做错了还可以重新选择,同时课件还能演示正确的逃生路径。这个活动体现了人机互动,但活动的主动权在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吻合了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多学、多想、多尝试,以之来促进本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亮.多媒体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4,11

[2]周红娟.多媒体让思品课堂“活”起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1

[3]王兴玉.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机结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5

[4]王海东.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魅力中国,2009,6

[5]郭玉英.浅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与劣[J].教育革新,2007,2

[6]聂春贺.论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6,10

[7]李玉红.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0,2:116

[8]周炳彦.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4:35

[9]杨生贵,田秀萍.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科研,2008,3

上一篇:多媒体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 下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