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设理论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4 04:40:24

输入假设理论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 要: 商务英语写作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主修课,它涵盖的范围广,包括各类商务往来信函、传真,以及电子邮件等,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商务应用文是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和从事商务英语研究工作的学者一直关心的问题。本文运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结合商务英语写作课的具体实际,阐述了在商务英语写作课教学中把握好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度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输入假设理论 商务英语写作 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市场对商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些陈词和行话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在传真和电子邮件中使用。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更看重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偏重输入,轻视输出,从而使输入和输出不对称(这里指有知识而不会在实践中使用)。就商务英语写作课而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能促使学生在商务英语写作中有所突破。笔者运用输入假设理论,结合商务英语写作课特点,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的改革提出了以下看法和措施。

二、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

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5个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即习得―学习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在这个5个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中,习得―学习假设是其理论的核心,是构成其理论框架的“最有用最重要的观点”[1]。克拉申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就是用公式表示就是“i+1”,按照克拉申的说法,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语言输入太难以致学习者理解不了,同样,如果学习者在接受语言学习时的输入为“i+0”或者“i-1”,那么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会低于其现有水平,其学习效果就会削弱。因此,只有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学习者才能在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还认为,实现最佳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2)语言必须是足够的;(3)语言输入必须是有趣的(interesting)和关联的(relevant)。除了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所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外,输入的量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启示我们,要实现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成功,学习者一定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i”,只有在“i”的基础上大量输入,学习者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飞跃。

三、输入假设理论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的启发

商务英语写作(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和有关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正确掌握商务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是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然而,就目前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写作课教学而言,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商务英语教学老师,那就是学生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的内容学得懂,也爱学,就是写不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会给学生走入社会后从事商务活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写作课教学中,我们不妨借鉴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好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办法。

1.掌握好写作前的第一手材料“i”。这里“i”指的是写作时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比如在对外贸易交流过程中,包括各类商务书信和传真,以及电子邮件的格式、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价、推销、还盘、成交、支付、装运、保险、申诉、索赔、争议等。这些商务活动涉及的范围广,词汇多,其中涵括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行话,学生在写作前如果对这些材料中单词、词组、专业术语及行文方法不熟悉,是无法完整写好其中任何一个商务活动文章的。有的老师在授课时采取讲完一个章节的基本知识后,马上布置一篇文章要学生写作的方法,学生于是一边写一边翻书查资料,花了好长时间,文章出来了,结果是行文不准确,错误很多,更严重的是这种写完一篇文章后学生自己印象不深,收效不大,长期下去,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笔者认为,学生在行文之前,应该输入对所写材料的语料,并对这些材料的掌握达到熟练的程度,做到写作时随意拈来。

2.在“i”的基础上,大量输入“+1”。A llright指出“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产生外语习得,语言输入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和交际机会相结合促进输出,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得到保证”[2]。当学生对写作语料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要把握时机,对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大量习作,这个过程除了在课堂上完成外,还要布置学生在课后大量练习,因为课堂练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学生习得的文章,老师要认真阅读,仔细修改,对于优秀作文,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出来。还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老师对输入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适用性,更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克拉申认为输入应该是有趣的、关联的,这是获得的最佳输入的条件之一。输入的材料是否具有有趣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输入的目的,而输入方式能否多样化关系到语言输入的效率和质量高低[3]。输入的材料多样、关联和生动有趣,能大大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并消除疲劳。因此,材料内容对于老师而言十分重要。

3.输入材料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将来对外贸过程中和其他商务活动中能够写出所需要的文本。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联系实际,有意识地选择与商务实践相对应的材料。其写作题目、写作内容最好与当前市场的某个环节相关联,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好像自己置身于那个环境之中,写作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要学生为某一个公司写一份进出口合同,就要将如下三个方面放置于写作中:(1)合同的首部,包括:合同双方的行名、合同的标题(购货合同、劳务输出合同等)、合同的编号、签约日期和地点、合同的序言;(2)合同的正文,包括:商品名称和规格、数量、单价和总值、包装、装运期、装运港、目的港,以及支付、保险、检验、索赔、仲裁;(3)合同的结尾,包括合同的份数和保存、使用文字、双方机构的全称[4]。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两个学生分为一组,一个代表买方,另一个代表卖方。这样学生就好像置身于公司与公司签订合同的情景中,写作兴趣会大大提高,容易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实现i+1。

4.实现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商务英语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在商务活动中写出不同风格的商务应用文和函电,当学生实现了“i+1”后,就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说,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现在国家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每年来高校联系实习的电子商务单位越来越多,这就为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2014年和东莞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培训中心进行合作,将71名学生送到深圳、东莞等地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自己学习的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效果相当好,很多学生经过实习,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电子商务、商务往来信件的操作。这可以说明当输入(i+1)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实现输出就不那么困难了。

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理论强调基础知识“i”的学习,更注重新知识的输入(i+1)。这一理论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写作课同样有指导意义,就商务英语写作而言,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商务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术语等,才能在商务写作中得心应手。对于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有效输入和输出,还需要专家和学者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1985.

[2]A llright, R.L.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4 5(2):156-174.

[3]罗立胜,李子南,葛岚. 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4]尹小莹,杨润辉.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M]. 2004.

上一篇:发现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所在 下一篇:分层突破,激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