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话风景

时间:2022-09-04 04:36:54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8岁的玄奘孤身一人开始了西行取经路,在19年的时间里,他九死一生,从新疆出境,途径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抵达印度游学取经,归国后,经他口述、由他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详细地描述了西行沿途国家的宗教文化、地理风景、人文政治……这些早已是尽人皆知的消息。而本文则试图从旅行和人文地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条西行路,提取其中具有行游价值的信息为读者提供出行的启发。而今的人们也不必经历玄奘那般的艰难困苦,就可以再次领略玄奘之路上的绝美风景。

火焰之城——新疆吐鲁番

不难想象玄奘之行所面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事实上,真正的唐僧玄奘的出境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许可,也就没有电视剧中的“通关文牒”。为了偷出国境,当时没有得到官方“过所”(如今的护照)的他,出关的经历堪称一部惊险大片。他需要穿越荒漠、翻过高山,而且绕过大量边防堡垒,然而玄奘也因此见闻了诸多前人未曾领略的风景。

维吾尔人称火焰山为“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主峰高831.7米,它自东而西,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夏季山区气温有47摄氏度,太阳直射的地方高达80摄氏度,甚至可以把鸡蛋烤熟,所以在《西游记》中,想象力丰富的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为书中的火焰山上浇上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火”。火焰山的外表也很吸引人,其色如火,在最热的时候,甚至直视都会觉得眼睛发烫。如今,火焰山已经是新疆旅游必去的景观之一。

虽然全长100公里的火焰山上寸草不生,但在山体的深处却隐藏着许多植物风茂的沟谷,还有保持了古老的维吾尔族生活传统的小村庄,而且几乎每条沟谷中都有寺院和石窟。位于火焰山西段的葡萄沟,全长8公里,到处布满了果园和葡萄园,世代居住着维、回、汉等民族的果农,从7月到9月都是来这里的合适季节。这时,不但葡萄成熟,村民们也开始晾制新一轮的葡萄干,方方的土荫房四面是土坯砌成的透空的墙,葡萄长串长串地挂在里面,让它们吹上40多天的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的热风,便成了极品美味,游客可一定要尝尝这世界上最甜的无核白葡萄。

新疆的高昌故城也与玄奘西游也有着莫大的关联。在真正的历史中,其实玄奘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却是高昌国国王的异姓兄弟。玄奘当年到此,久仰其名的高昌王麴(qū)文泰一心想把玄奘留下来做大法师,坚决不放行。最终,玄奘以绝食的方法斗争取得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好结果:两人在佛祖面前发誓结拜为异姓兄弟,麴文泰不仅同意玄奘继续西行,还为他以后的行程准备了大量物资和24封写给沿途经过国家的国王的书信,这无疑给玄奘莫大的帮助。虽然玄奘同时也答应了在取经回来后取道高昌,会见王兄,但事实上,玄奘遵守约定从南道回归高昌附近的于阗时(贞观十八年,644年),得知了王兄因为和唐朝发生战事已经忧惧而亡了,不得已黯然回国了。

高昌故城是新疆最大的古城遗址,在古维吾尔族语种含义是王城,离现在的火焰山客运站有7公里,离三堡乡很近,打车即到。高昌故城分为外城、内城、宫城,目前可看的遗迹有外城的城门、内城一座高约15米的可汉汗堡,还有宫城遗留的数座3、4米高的上台。特别是玄奘曾经讲过经的佛寺,位于外城西南部,如今只留下山门、大殿、藏经楼等建筑的布局遗迹了。

见证中亚——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当年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海运的发展,这一重要的区域的商路属性渐渐被世人遗忘了,只留下许多记忆在黄沙之下。

当年,玄奘西行曾途径的重要区域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书中具体提到的地名包括: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等等,而如今,我们只需到乌兹别克斯坦就可见证玄奘的见闻了。

尽管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但在古丝绸之路上,300公里之外的撒马尔罕更加声名远扬。《大唐西域记》卷一《三十四国》记载的“飒秣建国”,就是今天的撒马尔罕。玄奘所看到的撒马尔罕,“异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机巧之技,特工诸国。”

玄奘所讲述的这个美丽富饶强盛的城市,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在撒马尔罕市北城郊约3公里的地方,有一片高低起伏的荒丘,这里就是古“飒秣建国”的遗址。 在遗址里还有一座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馆里陈列着一幅在遗址出土的边缘已经残缺不全的7世纪壁画。壁画中,一头装饰精美的大象,带领着一群骆驼,骆驼背上,是不同肤色的人及各种货物。这幅壁画,印证了玄奘所记载的繁荣景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出土的中国古钱币,和壁画一起见证着中国和西域各国丝绸往来历史。

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后,有三位历史人物不得不提及,一是中国唐朝和尚玄奘,二是曾一度横扫中西亚的成吉思汗,三是这片国土上最伟大的统治者帖木儿大帝。如今,在乌兹别克斯坦,玄奘和成吉思汗已经逐渐被当地的人们遗忘,而创造了帝国辉煌的帖木儿大帝,则被深深地记忆着。

“帖木儿”这个名字,就像“草原的成吉思汗”,他创建了帖木儿帝国,而建在撒马尔罕市内的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自然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石棺,帖木儿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如今,还附带有一段凑巧的故事: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儿的墓,而两周后希特勒便开始进攻苏联。

在乌兹别克斯坦达瓦兹附近,有一处较为让人惊恐的人文景点“地狱之门”。37年前地质学家钻探天然气时,意外发现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穴,他们使用了所有能用的探测设备,发现其深度无法测量,因为那里的洞穴中充满了可燃气体,没有人敢下去,他们只好把它点燃,待其燃烧后进行探测。从那以后,洞内的天然气不间断地燃烧。没有人知道这些年来有多少宝贵的天然气被白白浪费掉,只见无论是白天黑还是黑夜,深邃的洞穴中烈焰常明。这不灭的火焰倒是跟《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同有妙处,假若《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真实存在的话,想必人们也能借那把芭蕉扇一用了。

千年佛国——印度

当年,玄奘走过中亚、途径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梦寐以求的印度,却没有急于前往佛学中心求学取经,而是在古印度版图内继续游历国家,也因此见证记录了许多国家的奇闻轶事。

在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玄奘32岁时终于抵达了印度北部藏经丰富、大师云集、“德重当时,声驰异域”的那烂陀寺(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这就像来到了《西游记》中的大雷音寺,终于可以面见佛祖,取得真经了。然后,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佛学曾有5年之久,但如今在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的地方,那烂陀寺已经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一片遗迹。现在,印度教庙、清真寺、锡克教庙和教堂构成了印度的文化风景线,然而作为佛教的发源地,82%的人口信奉的却是印度教,难以见到一座依有当年风采的佛教寺庙。

在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的菩提迦耶,据传,是佛祖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修道之处,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菩提迦耶主要遗迹包括菩提树、摩诃菩提佛寺、金刚座等,走进摩诃菩提佛寺(又译为大菩提寺或大觉寺),正面入口是一排台阶和长长的参道,参道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佛塔,上都雕刻有精致的小佛和图案,主体的佛塔高50米,塔上供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寺内还供有释迦牟尼金身佛像一座,散发出令人无法逼视的光芒。

寺背后即是著名的菩提树,也就是释迦牟尼在树下悟道的那棵树。它枝繁叶茂,根盘交错,绿荫密布,形成了巨大的伞盖,几乎能把摩诃菩提寺后半部遮掩不见。树下是有名的“金刚座”,由4根柱子搭成的布幔覆盖,篷内堆满了信徒的鲜花供品。其实目前这棵树是1870年重建时,从斯里兰卡移植过来的,不过据称,树的祖先就是释迦牟尼当年打坐悟道的那棵。

在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以北约10公里处还有一处佛教遗址:鹿野苑。这里是释迦牟尼成佛后最初的僧团成立的地方,被称作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鹿野苑的名称来源于一个佛教典故,为了保护鹿群,菩萨把自己化为鹿王献给了国王,而国王因此感动,建立了公园,以保护鹿群。”

如今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鹿野苑的佛寺还有缅甸寺、中华佛寺,以及泰国、日本的佛寺。鹿野苑也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树,是从阿努伽里加·达摩波罗从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来。

玄奘曾游走印度的各个国家,在佛寺里学法辩经,当年的这两处最为有名的佛教中心、佛陀圣地想必玄奘都曾到访过,在那里追随着释迦摩尼的佛学禅道,最终在中土传扬佛法,影响后人。

上一篇:早产儿黄疸26例护理效果观察 下一篇:阿根廷 如果世界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