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持续湿化用于脑干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研究

时间:2022-09-04 03:54:39

氧气驱动持续湿化用于脑干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驱动湿化对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脑干出血昏迷且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验组(56例)气管切开后采用氧气驱动持续24小时湿化,每天雾化吸入 4次。对照组( 46例) 气管切开后每2小时注入气道3-5ml湿化液进行湿化,每天雾化吸入4次。两组均于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氧气驱动持续湿化较常规湿化更能更有效帮助排痰。

【关键词】脑干出血;持续湿化;氧气驱动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05-01

脑干是人体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脑干出血患者,发病后昏迷深,吞咽反射差,咳嗽反射差,咳痰无力,常出现口咽分泌物、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成为一项有效措施。而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则在救治成功中起着重要作用。我科 2009 年 7 月-2012 年 6 月开展了持续湿化气道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9年 7 月-2012年 6月我科收治 102例气管切开而未用呼吸机支持的脑外科昏迷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 56 例,其中男 32 例、女 24 例,年龄 48-66岁,对照组 46例,其中男 27 例、年龄 45-69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种无明显差异( P> 0. 05) 。

1.2 方法 实验组 (1)用 0. 9% 氯化钠 8ml+氨茶碱注射液0.25g+地塞米松针5mg雾化吸入, 每日 4 次, 每次 20 m in;( 2) 使用同一厂家生产同型号简易喷雾器,氧流量2L/min, 用 0. 9% 氯化钠液250ml、作为湿化液,以10ml/h持续24 h滴注于雾化罐内,行持续湿化;(3) 常规每 2h 吸痰 1 次, 病人痰液增多时或呛咳出痰液时及时吸出;( 4) 每次吸痰时间为 10-15 s, 吸引 负压 < 0. 053 M Pa, 吸 痰管 用硅 胶 F 10 号。对照组 (1) 用 0. 9% 氯化钠 8ml+氨茶碱注射液0.25g+地塞米松针5mg雾化吸入, 每日 4 次, 每次 20 m in;(2)每间隔 2 h 向管内注入 0. 9% 氯化 钠 3-5 ml 作气道冲 洗和吸痰;(2) 吸痰时间 及方法、同试验组。

痰液黏稠度判定将两组各分为 3 个亚组: 气管切开第3天、第7 天及第14天, 并记录各时间段的痰液情况。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与连接管处的性状及在连接管内壁的附着情况作为主要判断标准:( 1) 痰液黏稠度判定是在吸引 负压 0. 053 M Pa 下,用 F 10 号硅胶吸痰 管吸痰。稀痰: 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 吸痰后连接管接头处上无痰液滞留;中度黏痰:痰的外观较黏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连接管接头处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 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连接管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易用水冲净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8.0 版统计软件进行 数据处理,痰液粘稠度的发生率采用 V 2 检验, 气管 切开带管时间采用 t 检验。

2结果

两组气管切开不同时间痰液粘稠度比较,实验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相同亚组对比p

3讨论

神经外科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 相对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下气道,并且呼吸道内水分在气管切开处不断大量丧失,引起纤毛运动下降或 停止,气道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同时气道湿化不足还可引起呼吸道过分干燥,使痰液变得黏稠并形成痰痂,从而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痰痂堵塞增加肺部 感染。研究证实,肺部感染率随着气管湿化程度的 降低而升高[1]。因此,气管切开病人必须给予充分的湿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传统多采用间断湿化,但由于每次气管滴液量大( 3-5 m l) ,易发生刺激性呛咳, 甚 至引起憋 闷、SPO2 下降, 致 使病 情加 重。 而且呛咳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 影响湿化效果。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已有较多的报告[2]。持续滴入雾化会因为长时间雾化剂进入终末气道可导致肺不张,血氧分压下降,从而主张小雾量、长时间、湿化法。试验组采用 0. 9% 氯化钠 250 ml24小时持续湿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中、重度粘痰发生率均均低于对照组。说 明对照组气道湿化相对不足,没有达到有效气道湿 化的目的,而试验组能有效地湿化气道。对于神经外科脑干出血病人气道开放后的气道湿化, 在方法上持续 雾化吸入消除了间断湿化和持续滴入湿化的湿化程度的波动和湿化不均,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正常功能。 但持续气道湿化尤其是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有时可出现湿化过度,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痰液稀薄量多,SPO 2下 降。其原因是湿化液量过多, 超过了气管 及肺对水份的清除能力, 可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的顺应性下降, 造成通气及换气功能下降。持续雾化气道湿化发生过度湿化相对较少, 但仍应警 惕和重视, 须经常巡视, 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另外, 湿化液雾 化吸 入气 道 时的 温度 应该 保持 在 32-37℃, 温度过高或过低则吸入后易致小气道痉挛或灼伤。

参考文献

[1]芦良花,孙明明,孟辉.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5):336.

[2]严丽英,李玲,严寒荣.从套管口处直接喷雾湿化气道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9):716.

上一篇:颅内肿瘤放疗的护理 下一篇:浅谈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