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时间:2022-09-04 02:57:26

倒叙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了倒叙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倒叙法;实验;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XJG1114

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的更新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要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均已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或者专业基础课。笔者发现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得到一个结论需要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或为了讲清一个难懂的物理量需要引入很多方面的知识,怎样能在短时间内,重点突出、循循善诱的完成实验的讲解?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理顺整个实验的思路?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笔者从2008年至2013年每年的上下学期各抽出2个班级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倒叙教学法进行尝试,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1倒叙法

所谓"倒叙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一堂课、一个章节的新知识点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提出来,让学生产生悬念,积极引发思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对新旧知识点进行对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倒叙教学法有如下的优点:

⑴针对性强。倒叙法适用于教材中讨论某个问题时推导过程过于复杂,结论不能很快看懂的实验。⑵对教师要求高。倒叙法要求教师对整个实验的理论、目的和实验进程相当得熟练,能够找到一个贴近实验、贴近学生的知识点,并以此来引入实验的讲解。⑶与理论联系紧密。倒叙法要求实验内容紧贴理论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融入理论课的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2倒叙法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实例

在物理化学实验中运用倒叙可以使问题之间始终有主线贯通,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过程和最终目的,同时还可以对相似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继而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举例如下:

2.1乙酸乙酯的皂化。讲解本实验运用倒叙法可以这样进行,这个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出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这一点很多同学预习时不知道),可以根据公式来求得,而式中的k2和k1怎样求出呢?根据实验教材的顺序从后面(倒叙)开始讲,即这两个速率常数是通过作κt与(κ0-κt)/t的图中的斜率得到的,那横、纵坐标的数值哪里来?接下去可以讲在这个皂化反应进行中电导率的变化趋势,以及电导率在本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作用,这种倒着讲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想像,去思考,这样讲实验比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讲下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做到实验的整体把握。

2.2燃烧热的测定。倒叙法在该实验中的运用如下:首先提出最终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即本实验要求出萘的燃烧热必须通过公式求出,式中Cp,m怎样求得呢?从最后面的实验步骤的往前推(倒叙)可以看出有个物质为苯甲酸,这里可以提问同学依据苯甲酸是否可以求出Cp,m呢?再往前推实验步骤可以看出本实验一开始就是先测量的苯甲酸的燃烧热,所以这样不至于使学生只看实验步骤时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测量苯甲酸和萘两个物质的燃烧热。从而可以在有限的实验讲解时间内让学生先弄清楚本实验的大体结构为测量2个物质的燃烧热。任一个物质的燃烧热测量时也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即先讲物质燃烧放热,那物质怎样燃烧?怎样去点着物质?物质在哪里燃烧?然后再讲物质是怎样装到氧弹中,怎样充氧?最后讲物质怎样压片?怎样称量?这样倒叙式讲完以后可以再按照正序给学生通一遍,正反结合的讲会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很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实验室过程中出错的几率也很低。

2.3磁化率的测定。关于本实验教材上的理论讲述大量的公式、大量的符号,学生看起来比较费劲,且不容易看懂,我们将倒叙式教学法引入这个实验,首先给学生提出本实验的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计算所得的未配对电子数来研究原子或离子的电子结构,进而研究络合物分子的配键类型,这样实验的问题就成为怎样得到络合物的未配对电子数n。下面的公式①-③相互结合可以求出n,

?m=?B[n(n+2)]1/2[其中?B=9.274*10-24J.T-1]--①

XM=X顺=NA?m2?0/3kT--②

(XM=2(?m空管+样品-?m空管)Mgh/?0WH2[其中?0=4?*10-7N.A-2]--③

(?m空管+样品计算方法:?m空管+样品(H1)=1/2[?m1(H1)+?m2(H1)]--④

其中?m1(H1)=m1(H1)-m1(H0);?m2(H1)=m2(H1)-m2(H0),?m空管+样品(H2)=1/2[?m1(H2)+?m2(H2)]--⑤

其中?m1(H2)=m1(H2)-m1(H0);?m2(H2)=m2(H2)-m2(H0)。接下来直接将公式③拿出来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中公式③是本实验教材中的最后一个公式,讲清楚H的测量方法(采用间接法),这样整个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预见其过程为首先先测量H,然后根据公式③求出XM进而?m,最后可以求出n,学生自己有了思路自己就可以进行实验,这样的讲解思路与课本上不同,不是从每个物理量的介绍开始,需要教师能够整体把握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中运用倒叙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地掌握了课程的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该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以灌输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作为探索者,教师不扮演教学者的角色,而是从旁点拨和指导,是参与者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高度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学生从中学会了思考,达到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的目的。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运用倒叙法讲授物理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倒叙法",让地理课堂教学更精彩,江苏教师,2013,14:43-44.

[2]孙存华,李扬,光合作用底物二氧化碳中氧代谢途径的教学探讨,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1):88-90

上一篇:论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下一篇:对科学探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