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4 02:41:06

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并尼麦角林组(观察组)与尼麦角林组(对照组),各40例。临床疗效按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

关键词:银杏叶;尼麦角林;血管性痴呆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1018-02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识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本研究探讨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VD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0年2月―2008年2月年门诊及住院的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并尼麦角林组(观察组)和尼麦角林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5岁~89岁(75.26岁±9.16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2.38年。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岁~89岁(76.18岁±9.34岁);病程6个月至7.8年,平均2.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所患基础疾病及各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美国国家神经病变和卒中研究所,国际科学研究各教育学会(MNDS/AIREN)的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Hachinski缺血量表大于7分;简单智能检查量表(MMSE)检查,MMSE评分为12分~27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21分~75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1.3 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AD);全身疾病所致的痴呆;精神障碍(如抑郁症);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消化溃疡活动期、活动性癫痫; 2周内服用其他改善痴呆药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尼麦角林10 mg,每日3次,连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8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12周。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x±s)分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VD是反复卒中后导致的智能损害综合征[2]。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为主,还有性格、记忆、情感障碍、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程呈阶梯式进行性发展。研究证实VD治疗主要取决于脑血管循环改善,增加血流量,激活脑组织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痴呆症状[3]。银杏叶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较好疗效其可能机制为:银杏叶片中银杏内酯B是特异性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研究发现银杏制剂具有以下药理作用:①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提高大脑缺血区血流量;②能够提高胆碱能神经功能加速神经冲动的传导,易化突触的传递,从而利于信息传递,记忆巩固再现,可延缓痴呆的发展;③增加血中促皮质激素的浓度,这与抗衰老抗应激有关;④可提高巨噬细胞作用,其提高免疫力及抗过敏、抗衰老、益智作用均有利于痴呆的治疗和康复。通过上述作用可延缓VD痴呆的症状,保护脑功能[4,5]。

尼麦角林是半合成的麦角衍生物。具有以下机制:拮抗α肾上腺素导致的微血管的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恢复神经元的功能;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而抑制ATP的分解来提高机体ATP的水平,从而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加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胆碱儿茶酚胺神经递质传递功能,并提高大脑行为机动脑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效改善记忆与学习能力[6];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和脑细胞的合成[7]。

本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两药联用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晏勇.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相关问题[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8,10(5):321-323.

[2] Lopez OL,Kuller LH,Becker JT.Diagnosis,risk factors,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J].Curr Neurol Sci Rep,2004,4(5):358.

[3] 张立红,周永翠,王玉良,等.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动态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9(10):102.

[4] 孙明江,张守志,郑群,等.银杏叶制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理基础及应用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221.

[5] 章剑今.银杏叶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2):32.

[6] 于明,包晓群.尼麦角林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1):7.

[7] 任军.尼麦角林治疗慢性供血不足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06,9(4):129.

作者简介:刘俊贤(1966―),男,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商业供销职工医院(邮编:030002);杨惠萍,工作于太钢总医院。

(收稿日期:2011-04-2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脑电图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