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绚丽的天空笼罩一层阴霾

时间:2022-09-04 01:03:31

【摘要】二、语文重在人文性而不是知识性 据第一个观点我们已知,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是跨学科、超学科的,它是“百科之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面有一句话点明了语文作为学科的本...

别让绚丽的天空笼罩一层阴霾

大视野语文就是在重新认知解读语文的基础上,从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角度、更高的层面来对待语文和语文教学。其核心在于转变语文观念,突破相袭已久的陈腐思维。其强调语文的职责,淡化功利;注重教学的自主性,扬弃被动适应性;倡导通过发掘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优势,替代对课堂模式的雕琢,以不变应万变。其目的是让语文的教与学更贴近语文本质,并寻找一条能维持语文的永久魅力,根本扭转目前语文教学困局的途径。大视野语文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语文是文化传承

应试机制下,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自身职责的特质,习惯于做一个教书匠,教学内容上紧扣考点、教材,一成不变;思路离不开分数成绩这一个优劣标准,眼光总盯着课堂表现时效;使语文教学在知识讲授、练习考查、分析讲解这一简单轮回里转圈。让原本应绚丽多彩的语文教学变成单调乏味的程式,渐渐养成学生的心理疲劳,直至厌倦。

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民族甚至人类文化的传承者,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一个视野狭窄、学识浅陋、对民族传统无视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今天的许多所谓“名师”,我敢断言,没有了应试的土壤,他们什么都不是。

语文就内容而言,它涵盖了我们民族乃至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几千年文化涵养下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情感、风尚习俗以及以之为依托的价值观、审美观的承载和体现。过去它被称为“国学”是很有道理的。失去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何谈语文?古人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之指代语文教师的学识素养很贴切,“学者型教师”中“学者”的含义就是对人类民族文化必须广泛涉猎、参详。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在文化传统上下功夫,负起薪尽火传的职责。我们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代代传递下去。

二、语文重在人文性而不是知识性

据第一个观点我们已知,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是跨学科、超学科的,它是“百科之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面有一句话点明了语文作为学科的本质特点:语文是工具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工具性”好理解,语言就是一种社会工具,作为语言学科,工具性强调了语文社会功用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掌握认识理解事物的途径,把握沟通、交流、表达的方式手段。

这还远不是语文的全部,就语文而言,“情商甚于智商”。语文在学生的人格养成中占中心地位。对于“审美性”,大多数人不愿深入理解,甚至忽视,最多也就是简单地认为能对一篇作品做出千人一面的规范性解读。其实不然,审美的基础在于实践活动中对自然人生探幽发微的感知和领会,它离不开思想、情感、经验、是非观、价值观,人生态度等一系列人文内涵。古人说“进德修业”,“德”在首位,“行有余力,然后学文”,学习首先要学会立身做人。没有一个人格健全志趣高尚,鲜活充满灵性的个体,何谈“审美”?审美是基于人文之上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人格养成为本,审美鉴赏为用,这是语文“育人”特点的反映,也是“审美性”的重要内涵。所以,“审美性”要求我们首先培养出有情商,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积极,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这是语文教育的宗旨。

三、最好的教师是生活,最好的课堂是社会

语文素养的提高,功在课外。生活是语文的全书,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没有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积极性,缺少情商,失去对周身事物感受理解认知的热情,很难学好语文。文化是活的,不是陈列室的古董。语文的文化内涵,即一个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尚、文艺哲思,会通过生活社会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好的语文教师,能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语文现象,在社会实践中时时受到濡染,加强对语文的了解认识。语文从来就不是存在教本和课堂有限时空的,语文无处不在,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只要能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探求奥秘的兴趣,足矣。

四、教材是一扇打开的窗,不是关闭的门

教材就是教学中心,这是共识,恰恰也成了制约创新的心理习惯。教材是一扇打开的窗户,不是一扇关闭的门。无论多么严密的教材体系,首先它的容量有限;其次作为教学的统一范本,这一基点就决定它的局限。因此,面对教材我们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低估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许多学生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许多教师漠视甚或遏止学生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深入求知,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无关考试。针对这一情况,高中的选修系列做了可谓成功的探索,以专题的形式,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系统化的认知或能力(只是当下还不具备真正实行选修的现实基础)。跳出对教材权威的崇拜,我们会发现现行教材本身还有很多其他问题,编排中的文体混乱现象,经常出现同一作者的作品,同一内容的作品等。反思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做的都是重复无效教学。为了扩充教材的内容,教材编订者推出了读本、诵读等配套教材,但实际教学中,为了考试,我们对辅导教材如诵读、读本甚至选修等根本无暇顾及。在从事语文教育多年后,回过头想一下,你会发现,除了应付考试的那些有限的知识,你给了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了吗?教材不是封闭的,打个比方,它的作用就是一味药引。教学中,我们明知道很多东西费时费力又无用,还不如丢下它,做些切实的事。生活中、社会中、典籍中有许多鲜活的教材,何须因教材作茧自缚。

这只是大视野语文的几个基本观点,作为尝试,它还要求在课堂形式授课方式等方面做一系列探索。语文与生活、社会、历史、时代、心灵情感等广泛联系着,本是最阳光、最具灵性的课堂,但今天这一片绚丽的天空却总是掩着一层驱不散的雾霾。作为一孔之见,也许有些唐突。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已是积习沉疴,非无关痛痒的几下修剪所能扭转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