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强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44例

时间:2022-09-04 10:33:10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补肾强骨汤口服,对照组用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和接骨七厘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补肾强骨汤 骨质疏松性骨折 对照观察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临床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其中又以胸腰椎骨折为最多见。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补肾强骨汤治疗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6岁,平均73.6岁。全部患者都有近期用力不当,或轻微的坐跌史,致腰背痛,站立困难,行走不能。X线检查示:胸腰椎体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其中57例涉及1个椎体,8例涉及2个椎体,椎体出现楔形变或鱼椎样改变,但椎体压缩都小于1/3。临床治疗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养45天,之后下地扶拐行走。治疗期间坚持“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或飞燕点水法”功能锻炼。治疗组:服用补肾强骨汤,处方:熟地黄15g,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当归、川牛膝各10g,清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期疼痛明显者,加红花6g、桃仁、川芎、枳壳各10g;中后期疼痛缓解者,加鹿角胶、龟版胶各10g,烊化冲服。对照组:服用中成药,骨折早期服用活血止痛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中后期服用接骨七厘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均服药45天为1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除,活动恢复到外伤前的功能水平;有效:疼痛轻微,或有腰背酸坠不适,能徒手步行活动,但功能较外伤前差;无效:腰背痛明显,仍需以卧床休养为主。

3.2 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44例中,临床治愈27例,占61.36%;有效14例,占31.82%;无效3例,6.82%,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21例中,临床治愈8例,占38.10%;有效8例,占38.10%;无效5例,占23.81%,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4 体会

老年人由于骨组织生理性退变,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所以轻度的暴力就可致骨折,而椎体胸腰段又是骨折好发部位,这类患者大都采用保守的临床休养治疗,而较长时间的卧床,可使已经老化的骨骼系统又需经历制动性骨质疏松所致的快速骨丢失,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性骨丢失为每年1%,而治疗性制动将导致平均每周1%的骨丢失[1]。结果是患者的骨量和骨强度进一步降低,即使骨折愈合,也会遗留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功能障碍。所以在治疗同时,需要注意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中医学认为,骨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过程受到肾精的制约,《黄帝内经》条文中就有“肾气平均,筋骨劲强”,“肾脏衰,形体皆极”的描述。肾精亏虚则骨髓化源不足,骨失所养,骨骼变得脆弱乏力,导致骨痛,容易骨折。补肾药物能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使骨钙沉积,提高骨矿含量,所以认为补肾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则[2]。补肾强骨汤具有滋补肾精、充髓强骨作用,方中山茱萸、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具有补肝肾、益精髓、强腰膝作用;熟地黄、当归、川牛膝养血、活血;清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另外,红花、桃仁、川芎、枳壳活血理气,鹿角胶补阴中之阳,行督脉之血,龟版胶补阴中之阴,益任脉之血。临床观察表明,补肾强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能有效防止骨量流失,减少骨痛,促进功能康复。

5 参考文献

[1]郭世绂.废用性骨质疏松症[J].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基础与临床,2004,3(3):129-130.

[2]叶海,万冬翠.名医谈骨质疏松症[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128-130.

收稿日期 2007-04-10

上一篇:特殊型距骨后突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下一篇:辨证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