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缠”杂说

时间:2022-09-04 09:26:57

“盘缠”,现代人叫“路费”,虽属名词,但其构成要素却是动词性的“盘”和“缠”。路费为何既要盘又要缠呢?这就得从我国古代的货币谈起了。

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纸币,俗称钞票,分量轻,携带方便,有时出门带张银联卡,连钞票都省了。而古代的货币,主要是方孔圆形的铜钱,分量较重,古人为方便携带,常在孔里穿上绳子,把它盘起来缠在身上,这就是后人称路费为“盘缠”的原因。成语“腰缠万贯”(一贯为一千枚铜钱)就是形容随身携带的钱财之多,其中很形象地用了“缠”这个字。尽管如今我们不再把随身携带的钱缠在身上了,但用“盘缠”表示路费的意思,还是沿用了下来,只是如今人们已不太清楚其由来了。

我国古代的货币制度,按《管子・国蓄》所说,秦以前是三币制,即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即刀币和布币,布是D的同音假借,由小农具演变而来,也有因形似铲而称铲币的)为下币;秦兼并六国之后,按《史记・平准书》所说变为二币制,即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名),以半两铜钱为下币(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珠玉已“不为币”了。

秦汉后铜钱成为市面上流通的主要钱币,“盘缠”所指的路费,是针对铜钱说的。但除了铜钱之外,还曾有过铁钱、金钱和银钱。

据《后汉书・公孙述传》所载,在王莽新朝走向灭亡和东汉王朝建立之前有过一段混乱时期,当时自称蜀王的四川割据政权公孙述,曾废铜钱,置铁官钱。这是有文献记载的关于铁钱的最早记录。晋皇甫谧《高士传》也记有东汉郭泰的“铁钱也,故以二当一”的说法,则东汉也有过铁钱,其价值是铜钱的一半。

金钱和银钱的记载相对较晚。《南史・吕僧珍传》载,有一个叫宋季雅的罢职官员,在吕家附近以一千一百万高价买了住宅。他在吕家儿子出生时前去祝贺,礼单上写贺礼“钱一千”。看门的嫌少不去通报,后来打开礼盒才知这一千钱是金钱。这是关于金钱的最早记载。然从1980年成阳塬下曾出土汉代“金五铢”的考古报道看,早在汉代就已经有方孔圆形的金钱了。至于银钱,据《北齐书・王昕传》中“散银钱”的记载,在南北朝时也已经有了。

唐宋以后,有关金银钱的记载就比较多了。如《旧唐书・玄宗本纪》载先天二年“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银钱”;《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中又有玄宗天宝十载时“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的记载。而《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等书,也对宋时京城民间结婚时散掷金钱的“撒帐”习俗以及小孩过满月送金银钱“添盆”的习俗等多有记载。金银钱原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到了宋朝,在民间也变得很流行了。

但金银钱主要是用于馈赠,一般不用于日常消费。在古代,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还是铜钱。铜钱和现在纸币相比要重多了。一般来说,一枚铜钱的重量大约4克左右,一贯差不多就有8斤重。《醒世恒言》有篇小说叫《15贯戏言成巧祸》,写一个名叫刘君荐的人接受了丈人资助的15贯钱,他是“驮了钱一径出门”的。这“驮”就是用肩背负载。钱少可以盘起来缠在身上,多了就难以又盘又缠,只能驮了,因为15贯差不多有120斤重。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称路费为“盘缠”,其实也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已,就像成语“腰缠万贯”,万贯铜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缠在腰上的。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下一篇:冷冻身体玩穿越,哪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