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及行为研究

时间:2022-09-04 09:00:13

新一代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及行为研究

[摘要] 新一代旅游者的旅游感知表现在旅游自我实现意识的增强,体验及参与意识的增强,旅游消费者的公益环保意识的增强。而旅游行为表现在旅游信息的获取的优越性、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广泛性、旅游方式的多样化、旅游消费的高水平化。

[关键词] 新一代旅游者 旅游感知 旅游行为

一、新一代旅游者的旅游心理特征

1.旅游者自我实现意识的增强。在社会稳定和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更注重体现个人的自我实现意识,而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更容易获得各种旅游方面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和旅行经验的丰富,使人们对旅行社及旅游中介机构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人们出游的自我实现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结伴旅游或全家一起出游,自主地选择目的地、参观的景点及其他旅游活动。这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符合的,即个体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在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的前提下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已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达到寻求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这种需求层次的提升,促使散客旅游迅速发展。

2.体验以及参与意识的增强。在当今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渴望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接受旅游产品的方式上,游者从被动接受发展到对旅游产品提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希望和旅游企业一起,按照旅游者自己新的生活意识和消费需求开发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生活共感型”旅游产品,开拓发应旅游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生活共创型”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旅游消费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再加工,通过创造性消费来体现他们独特的个性与自身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旅游消费者的公益环保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自然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到重视,旅游消费者公益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惜我们生存的环境,重视生活质量,追求永续消费,表现在旅游消费中,希望通过自己消费绿色旅游产品来体现自己生态环保意识,成为绿色消费者。

二、旅游者出游方式的行为决策

1.旅游信息获取方面的优越性。首先新一代旅游者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表现在纸本、各种数据库、电子书、网站信息、bbs、e-mail、blog、wiki、即时聊天室等各种信息来源。再次新一代旅游者获取信息方式的随意性,他们不仅在办公室、在家庭、在出差旅途中、在候车厅都会进行目标明确的相关信息搜索。其次,表现在获取信息途径的协同性,他们喜欢通过不同途径同时获得信息,希望在上网时候,能同时能满足听说读写的信息需求。最后表现在信息解读的独立性上,新一代旅游者在获取信息时都有自己独立的声音和视角,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辨别信息的真伪,凭借敏锐的嗅觉和熟练的信息搜集技术获取更多更客观的信息。

2.旅游目的。旅游是一种亲身的体验:体验离家出门的每一步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旅游所追求的是一种有价值的体验:在一段时间的繁忙工作后,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闻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在迷人的山水和朋友般的友情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善、美。这种体验,将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

3.旅游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各次调查统计,我国旅游市场中参团旅游者比重较低,主要以散客出游方式为主。从2000年的全国平均数据看来,则参加团体旅游方式的游客占7.9%,散客比重高达92.1%。另外从交通方式上划分,现在旅行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不同的选择。乘坐邮轮游览槟城、马六甲海峡是一份闲适;徒步穿行“罗布泊、漂流雅鲁藏布江是一种探险;登上豪华列车游丝路是文化旅程;自驾越野车旅行;周末郊外小住既可减压,又可怡情……

4.旅游消费的高水平化。把我国居民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低收入人群, 其中大多数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其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 只有当他们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他们才会来考虑去旅游.第二类是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群体的消费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 25000元之间, 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 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余, 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我国整体旅游状况的影响是最大的, 对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启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经济启动的成败。但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的集中推进, 使这些居民预期支出大增, 有钱也不敢花.第三类是高收入群体, 其中大多数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经营者、IT 行业从业人员, 他们这部分人在旅游时虽然不再为钱的问题而担心, 可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忙于工作, 真正休息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5.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广泛性。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一篇文章得出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四个规律,分别是: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内。中国城市居民的出游目的地,城市多于风景名胜区,且较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圈内。中国城市居民关于目的地选择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明显不一致。

参考文献:

[1]丁喜纲毕军涛林立巧:对Web2.0模式下酒店电子商务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97~100

[2]李 静张 凤杜乐乐等:中国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1):93~95

[3]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2):97~103

上一篇: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消费文化浅析 下一篇:文化差异与广告设计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