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因人而宜

时间:2022-09-04 08:57:50

【前言】贵在因人而宜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所长。老年人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不把这些财富贡献给社会,也是一种浪费。一些工作雇佣老年人,不仅因为他们对工资要求不高,更因为他们有经验有耐心,办事稳妥。应该给老年人“打发清闲日子的权力”...

别拦着老年人工作

■韩学政

在辽宁锦州某高校,有一位已经退休10年的老教师千辛万苦编写了一本《英文缩写简明字典》。这位老教师为什么退了还要那么辛苦?这部字典的社会价值大吗?继而想问,老年人退休后,该不该继续工作或者找点事情做,这是一种养生之道吗?

退休以后,在家编写英文字典不是谁都能做的事情。但是,学外语、参加高考、写自传或者文学作品的却不乏其人。从80岁的老夫妇学外语到72岁的汪侠第四次参加高考,总会有不少老年人用一种“不服老”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他的能力,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有人认为老年人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享清福。还有人认为本是年轻人该做的事情,老年人不应该过分热衷。有人说得更直接:“老年人工作是在抢年轻人的饭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所长。老年人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不把这些财富贡献给社会,也是一种浪费。一些工作雇佣老年人,不仅因为他们对工资要求不高,更因为他们有经验有耐心,办事稳妥。应该给老年人“打发清闲日子的权力”,既然他们编的字典能成为畅销书,既然他们学的外语也有用武之地,为什么要拦着呢?

要学会适应新生活

■李英

人到晚年,要学会“处事”。很多老年人会质疑:我们工作了一辈子,难道进入老年反而不会处事了吗?

是的,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迅速,很多过去的观念、方法都未必适用了,这就需要老年人要适应新情况,学习新方法,重新学习做事做人。

就说说每天的必修课――家务劳动。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对2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调查,其中25%的城市老年人每天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家务劳动。如今有保洁公司可以上门服务,费用并不高昂,可是一些老年人却不了解相关的信息,即使住在二十多层的高楼上也要自己擦玻璃,冒着生命危险不说,还费工费力。再如购物通过电子商务,不但快捷便宜,还送货上门,货到付款。而一些老年人却死也不肯相信现代化手段,却相信游商小贩的推销。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自己家的音响、摄像机等电器,和家庭、社区中的年轻人拉开了距离。

在精神生活方面,在如何带孙子,如何照顾病人,如何和子女沟通等等问题上,老年人也面临考验,很多自己惯用的方法已经过时了。

一些老年人还希望再就业,但这更需要头脑清醒。朋友老张退休后想找点事情做做,他开始试着卖保险,后来还在朋友的商店打过工,但是都不是很理想。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以他的业余爱好作为工作呢?老张对侍弄花草情有独钟,种的花都让邻居们羡慕不已。于是他找到某家园艺公司,开始了完全崭新的领域,他还专门去大学进修了有关课程。老张的业余爱好成了“工作”,这给他带来许多好处和乐趣。这些工作做起来虽然又脏又累,还要出力流汗,但兴趣使他不觉累也不觉苦,身体一直保持强健,还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选对方法才能延年益寿

■杨天定

健康长寿是人人追求的目标,老年人更加急迫。

单是锻炼身体就有漫步、跑步、爬山、游泳、太极拳、秧歌舞、大小球类等等,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宜每个人。选择得当,事半功倍,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选得不好,事与愿违。

这不是危言耸听。前几年某日清晨,一个老人正在马路上兴致勃勃、汗流浃背地跑步锻练,突然一个跟斗栽倒在地,心脏病发作,不省人事。显然他的身体不适宜跑步。还有一位老年人喜欢打篮球,但是他患有高血压,捡球时发生了脑溢血,也是选错了项目。我还遇到一个年过七旬的女同志,她听别人说撞墙、撞树可以健康长寿,也将脊背靠在一面大理石墙壁上咚咚咚地撞起来。人老了,骨骼血管都很脆弱,我真担心她会撞出什么问题来。

不过,正面的例子也很多,一个叫张德合的离休干部,认准了一项锻炼方法――走路。天天笑呵呵地在公园里、马路上走来走去,走出了快乐,走出了健康,年过86岁,依然耳不聋,眼不花。还有一个老年人根据自己体质选择太极拳,几十年坚持下来,不但自己有了好身体,还培养出来一批太极拳爱好者,结交了一批好朋友。

另有一个朋友叫温西山,步入耄耋之年,他选择的项目是做好事。办好事也能健身吗?我看能,办好事就有好心情,有了好心情自然容易健康长寿。特别是他办的“老年婚姻介绍所”,免费为老年人服务,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红娘”,鳏寡老人的贴心人,天天来回跑为他们撮合婚姻,不但跑出好心情,还跑出好身体。

可见,闲不住的老年人千万不要跟“风”,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特长等情况做一番选择,无论运动还是做事。

年老不等于丧失决策能力

■赵博珍

突然接到姨妈的孙女打来的电话,说姨妈要从兰州到北京,而且要在北京养老。听到这个消息着实吓了我一跳。因为姨妈已经是92岁高龄了,她的工作单位在兰州,儿女也在大西北,原来住的养老院条件也不错,为什么非要到北京来养老呢?

我们几个晚辈怎么都无法理解姨妈的想法,总觉得她有点异想天开,甚至有点埋怨她太任性。记得前几年,姨妈曾在电话里问我,北京生活设施完善不完善。我当时以为她要来旅游,说心里话,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出门”,我有些不敢接待她,毕竟她这么大岁数,有点闪失,对不起亲朋好友。其实,姨妈一直有落叶归根的念头,刚退休时候就曾动过到北京养老的念头,可是迫于当时条件所限,没有能实现。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姨妈仍是一门心思要来北京养老,而且还真付诸行动了。

虽然子女没有一个同意的,可是92岁的姨妈不但精神矍铄,而且思维敏捷。她委托我推荐养老院,再安排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帮助办理在兰州的医疗关系。没出半个月,姨妈异地养老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姨妈很快就熟悉了养老院的新环境,说那儿的护理人员对她照顾得都不错,环境也很优美。看来我们真的多虑了。更可喜的是,姨妈多年的高血压不药而愈,她说,感觉心情格外地好,连呼吸都顺畅了。

姨妈到北京来养老这件事让我感慨良多,没想到姨妈的手续办得这么快。真是时代不同了,老年人要勇于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生活,他们并没有丧失这样的能力。

上一篇:工作信息 第6期 下一篇:在废墟中升华的情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