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菜太多有机菜败走超市

时间:2022-09-04 08:24:22

冒牌菜太多有机菜败走超市

曾经被热炒、风靡一时的“有机蔬菜”为何如今淡出了各大超市,难觅身影?一位从事有机蔬菜生产的负责人无奈地说,有机菜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因为生产、认证等环节存在“真空”监管的情况,导致农药菜冒充有机菜销售的情况很多。此外,由于有机菜种植成本高,竞争不过其他冒牌菜的价格优势,不少经营者产生了“与其再花高成本种菜,不如花两万办‘认证’照样卖有机菜”的观念。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避开“不公平”竞争,直接实行“会员制”,将有机蔬菜直供给客户。

诚信冲击

有机菜集中“消失”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现在各大超市都在提高门槛、检查也较严格,让很多菜都不再打着“有机”旗号销售了。某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徐刚表示,老百姓对有机菜越来越不信任,以至于自己“现在不太愿意打‘有机蔬菜’这个牌子了,我们直接在产品上附上一张有农残检测内容的报告,这个报告可以说明一切。因为前段时间有机蔬菜市场混乱,这个牌子已经让人非常无奈”。

徐刚介绍,一两年前,超市里卖的有机蔬菜大多数是一些打上有机菜标签的非有机蔬菜,虽然后来相关部门对有机蔬菜的严格管制使一些非有机蔬菜自己摘掉了“有机”的帽子。但是由于非有机蔬菜在超市的价格只比普通蔬菜高一倍,市民能接受,对于许多从业生态农业的生产者来说,伪有机蔬菜仍然对有机菜造成了很大冲击。

现在,有的有机蔬菜的农场由于建设较早,大棚和设备不先进等原因,到了冬天就靠承包出去的合作社供给,而不再生产种植,蔬菜品种也大大减少,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放弃了春节期间的销售旺季。

办证冒充

在城阳种植有机菜多年的李昌(化名)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这么多年也积攒了不少老客户,可是说到有机菜的种植,李昌觉得很委屈。种有机蔬菜的人工投入大,产出率不到30%,很容易亏损。但是高成本种菜,种出来的有机菜跟普通菜仅从外貌上来说是难以区分的,“没啥区别,老百姓也分不出来。”李昌说,对于有机蔬菜的认证现在监管基本上属于空白。央视等媒体曾曝光过,只要付钱部分认证机构就能通过认证,而且只需要一两万元,费用很低。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有的基地农场就形成了一种观念:与其花高成本种有机菜,还不如花上一两万块办“认证”,办下证来的普通菜照样可以当成有机菜卖。

目前,我国的蔬菜认证分为三个层次: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无公害认证和绿色认证都是政府主导的,农业部门对这两种认证有监管权,但有机蔬菜的认证是属于市场行为,并不在当地农业部门备案登记,无法对其进行监管。这对李昌这样的有机菜农来说既无奈又受伤。

价格太高

在超市,与普通蔬菜区人们拥挤选购的情况相比,品牌蔬菜选购的顾客明显要少很多,有机蔬菜的价格常高得让大部分市民难以接受。比如冬天市民最常吃的白菜,在麦凯乐超市,普通的白菜是1.6元/千克,“钱谷山”白菜则是4元/千克,而在佳世客的胶州白菜9.8元/千克。相对昂贵的价格让很多市民在面对有机蔬菜的选购时都是“望价却步”。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徐刚介绍,生产有机蔬菜的成本和要求很高,想打有机蔬菜的招牌需要经过国家规定的认证机构检测通过后,才能称之为有机蔬菜,且有机菜根据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也分为不同的档次。比如,无公害蔬菜的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但是到了有机蔬菜就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了。所以种植有机菜成本很高,售价自然也会较高。

走高端,会员制

超市难觅身影的有机蔬菜,究竟通过何种途径销售?几家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都给出了同样答复,“走高端,会员制。”一方面,由于进驻超市物流费太高,另外管理费、耗损也不低,种植有机蔬菜前期投入和人工管理费本来就很高,进驻超市很难挣回成本。所以一些有机蔬菜经营者不再选择进驻超市,而是在市区开设专卖店。另一方面,有机蔬菜的成本比普通蔬菜高,售价也高出普通蔬菜数倍,普通市民不太能接受,所以有机蔬菜的顾客还是以高端客户为主。有机蔬菜的销售实行“会员制”,直供给客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有机菜的受众群体。这样看来,虽然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不少人也十分看好有机蔬菜的市场,但有机蔬菜的实际生产和运营,仍然困难重重。

上一篇:洗鼻刷 空气污染中爆发的朝阳产业 下一篇:替老板背黑锅,“职业丑人”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