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山:把三轮车带进非洲,把“黑精灵”请到中国

时间:2022-09-04 07:37:54

【前言】李松山:把三轮车带进非洲,把“黑精灵”请到中国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当时上海自行车厂发货给坦方一批自行车,货柜即将到港时,厂方才发现不能及时拿到货款。厂方急忙寻找援兵,当他们得知李松山在当地人脉广泛,就恳求他设法收下这批货物。经过努力,李松山打起精神一番运作,货款终于得以按时发回国内,他也意外地赚了1.8万美元的差价...

李松山:把三轮车带进非洲,把“黑精灵”请到中国

松山祖籍山东,1941 年出生于长春市,青年时期就读机械制造专业,后来响应国家号召,转学非洲语言斯瓦西里语。1965 年李松山毕业了,同样是非洲斯瓦西里语言学者的韩蓉与他成了夫妻。 两人看似顺理成章的寻常婚姻,却孕育着二十多年后一个非凡的梦想。

心中有梦的人大都有股疯劲儿

毕业后,李松山一直从事翻译工作,多次被中国政府派往坦桑尼亚,参加经济援外专家组,医疗队和中国驻外文化机构的工作。非洲古老的文化艺术以及有着“黑精灵”之称的坦桑尼亚马孔德木雕,让李松山倾倒不已,他多次与韩蓉商议,将来一定要把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引进国内。

心中有梦的人大都有股疯劲儿,1990 年,年近五十的李松山与妻子双双辞去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的职务,揣着8000 美元的家底,去往坦桑尼亚创业。

因为以前没做过生意,不知道水深水浅,李松山夫妇出师不利。到坦桑尼亚三个月后,8000 美元就剩下80 多美元了。此时他们不仅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疲惫不堪的李松山又被疟疾击倒,高烧不退,眼看就得无功而返。或许上天不忍心看着他们梦想破灭,就在将要弹尽粮绝之际,机会却悄然而至。

当时上海自行车厂发货给坦方一批自行车,货柜即将到港时,厂方才发现不能及时拿到货款。厂方急忙寻找援兵,当他们得知李松山在当地人脉广泛,就恳求他设法收下这批货物。经过努力,李松山打起精神一番运作,货款终于得以按时发回国内,他也意外地赚了1.8万美元的差价。

歪打正着,无意之间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李松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们将蝴蝶牌缝纫机、金钟牌电池、钻石牌自行车轮胎等中国名牌产品陆续引进坦桑尼亚市场。当时的中国刚刚对外开放,大量产品寻求出口,而这些产品又恰恰符合坦桑尼亚的市场。夫妇两人又特别注重诚信,因而积累了良好的声誉,生意越做越大。行情最好时,能一年从中国订100 多个货柜的商品,两个根本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靠着胆识、人脉和机遇,他们开始进军实业,十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包括林业、木业、渔业等多个行业实体的出口企业,李松山也很快成了坦桑尼亚华商圈里的领军人物。

疯狂的艺术淘金之旅

有了经济基础就有了底气,这对疯狂喜爱马孔德雕刻艺术的夫妇,开始着手经营他们的文化艺术淘金之旅。

在坦桑尼亚东南部,居住着一个叫马孔德的部落,那里世代相传的雕刻技艺,造就出闻名于世的马孔德雕刻艺术,马孔德人的家乡在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交界处。或许是个巧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孔德人也开始追求富裕的梦想。他们从南方迁徙到达累斯萨拉姆,在城市周围建立起木雕作坊,开始为欧洲游客和商人制作木雕,其后一段时期,那里出现了大批的马孔德雕刻工匠,市场的兴旺催生了一批著名的马孔德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马孔德雕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乌佳马(UJAMAA),是“兄弟精神”或“家族精神”之意。这种类型的雕刻利用一棵完整大树的树干,雕刻出层层叠叠的人像,表现出非洲人注重家族、家庭观念、注重手足之情的特点,相信他们家族和他们的信念都会世代传承,延绵不绝,企盼他们的家族象大树一样生生不息。这种类型的雕刻在市场里被很多人称为家族树,形象地体现出非洲人注重集体、崇尚团结的精神。

二、西太尼(SHETANI),西太尼在斯瓦希理语中是神灵或魔鬼的意思。

这种雕刻题材多是精灵鬼怪,折射出马孔德人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大多比较抽象。艺术家运用变形、夸张、错位、省略等技法,在雕刻形式上求新求异。作品形体怪诞、貌相丑陋,反映出爱憎、正直、邪恶等情感,这些作品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

三、玛温古(MAWINGU),玛温古是斯瓦希理语的 “云”。俗称云形,是马孔德流派的最新发展。这种形式不着意于刻画特定的事物,而是更专注于形式感,根据木料的脉络和颜色巧施技艺、形成天然情趣。艺术家观察天空变化多端的云彩,从云景的图像上得到启示、产生创作灵感,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因而手法更为自由、随意,作品也比较抽象,带有强烈的装饰感。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非洲艺术是世界艺术的瑰宝。非洲艺术真诚、稚拙、独特的原始创造力,也是当代艺术中价值缺失和需要补充的。非洲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和想象力、张扬着的生命力、跃动着的激情,一直是现代和当代艺术吸收的能量。毕加索、马蒂斯、勃朗克等欧洲艺术家都从非洲黑人艺术那里找到灵感,创立了新的艺术流派,成为一代宗师,影响了整个艺术界。

李松山夫妇怀着对于非洲艺术的热爱和对于促进中非文化交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了收集、研究马孔德木雕,他们走访了很多个村落,足迹几乎踏遍了坦桑尼亚。

李松山说:“咱们中国人现在走出来的人很多,经商不谈文化,我看这个做不好,也做不大,你必须要谈文化,在商不言商。”

1994 年,他们收购了坦桑尼亚政府南方最大的木材厂, 获得森林砍伐证,做起了木材出口生意,同时,李松山夫妇获取了用来做雕刻的各种木材资源。这样就有了雕刻原料的保证,有了创作基地。李松山夫妇马上开始着手招揽当地雕刻艺术家,组织他们就地取材进行创作。各种各样的木料给了这些艺术家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有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马孔德雕刻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

1995 年下半年,坦国一位木雕收藏家去世后,他一生收藏的精品全部拍卖。他拥有一批品相上等的珍贵老木雕,李松山、韩蓉闻讯到场全部收入囊中。

1996 年底,李松山夫妇出资发起成立了《坦桑尼亚国家马孔德艺术协会》,他们建立了创作基地,聚集了几十位当地的雕塑大家。协会主动帮助艺术家谋求生存之道、高价收购他们的作品,解决后顾之忧,使得艺术家可以心无旁骛、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马孔德木雕艺术因而得以继承和发扬。

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李松山夫妇收集整理了近50 年来非洲马孔德民族艺术家的上万件艺术作品,撰写了多篇论文。由于他们的特殊贡献和成就,李松山夫妇被坦桑尼亚艺术委员会授予“文化艺术博士”的称号。

“GUTA”已经成为斯瓦西里语的一个专有名词

李松山夫妇在中坦交往的功劳还不止于此,他还是第一个非洲的三轮车“板儿爷”。他是中国的人力三轮车引进到非洲的始作俑者,还因此曾经受到坦桑尼亚时任总统姆维尼的褒奖。

“GUTA”是李松山当时创建的三轮车公司名称的缩写, 现在非洲人拿这个缩写来称呼三轮车。“GUTA”已经成为斯瓦西里语的一个专有名词。二十年前李松山带领同事在那里建立了三轮车制造厂,当时他们竖起的十几米高的三轮车广告牌,至今仍然屹立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去往机场的大道上。

2006 年8 月,时任国家统战部副部长的胡德平,率团访问坦桑尼亚时,于8 月23 日会见了李松山,并题词留念,做了重要指示。

胡德平说:“我们也说中非商会要走出来,不管会员怎么想,但是中非商会的会员一定要走出来,要文化先行,要有我们的理念,要有中国的经商的一种伦理。企业家一起谈谈,怎么一个对待国家,怎么一个以文化先行,怎么用文化指引我们走向世界。我们怎样做买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组织,这样走出去的何止百万。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层次的提高,没有一个组织的联系,这让我们大家和一般的人混同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弄个中非商会呢,为什么还要吴仪同志亲自批呢,所以呢,把这几个想到的方案一定要做好。另外中非商会坦桑尼亚分会你们成立起来。”

胡德平临行前转录了康熙题郑成功迁墓的楹联,作为对李松山夫妇的勉励: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把珍贵的艺术品贡献给社会

经过20 多年的苦苦追寻,李松山夫妇渐渐地接近他们初始的梦想,他们陆续收藏了一万多件马孔德艺术雕刻的精品。他们不是以一个寻常收藏家的习惯,把这些艺术珍品藏在深宫大院,供自己欣赏把玩。也不是以一个艺术品投资人的策略先囤积起来,等市场行情上扬时马上出仓牟利,而是把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贡献给社会,让喜爱文化、醉心艺术的人们都有机会享受文化艺术的盛宴。

2003 年,李松山夫妇向家乡吉林省长春市捐赠了547 件非洲马孔德木雕精品。

2005 年,他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马孔德木雕展,并把157 件珍贵木雕无偿捐给中国美术馆。在捐赠仪式上冯远馆长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毕加索的老师来了。”

2006 年,配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他们在国家博物馆与中国文化部共同举办“从非洲走来”大型美术展。

2011 年,他们又在长春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孔德艺术为主的非洲艺术专题博物馆——松山韩蓉非洲艺术博物馆。

李松山夫妇还先后给国内的美术高等院校捐赠了上千件马孔德雕刻作品。

2009 年,李松山、韩蓉夫妇开始在北京宋庄筹建一个高档文化艺术会所,用来作为中非文化的交流平台,暂定名为“非洲部落”,著名画家黄永玉欣然为它题词。这个建筑群2011 年开始动工兴建,占地面积14 亩(合1 万平方米左右),包含非洲艺术体验展厅、学术交流报告厅、非洲艺术家工坊、国内艺术家工作室、非洲艺术讲堂、传统非洲产品展示厅、非洲工艺品商店,以及一个“非洲马孔德艺术研究所”,同北京高校合作的非洲艺术研究中心也将落户到这里。

目前非洲马孔德艺术研究所已经建成,并且接待了非洲的第一批客人——坦桑尼亚文化部副部长马卡拉和非洲驻华使团的8 位大使夫人。这些非洲朋友非常喜欢这里,他们说:在“非洲部落”他们找到了在家的感觉。

近年来李松山虽然身患癌症,要定时到医院做化疗和检查,但他一直没有放慢宋庄“非洲部落”的建设节奏。他说,老天再给他几年时间,他就能把夫妻两人多年前谋划的蓝图化为现实,实现多年酝酿在心中的梦想。

“非洲部落”留给后人的将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建筑群,一个研究、展示非洲文化艺术的场所,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它留给后人的还有一个无形的能量气场,一个爱国侨商的文化人强国之梦。

上一篇:那一天,我与阴霾相遇 下一篇:国际合作如何跨越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