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限售股解禁洪峰来袭

时间:2022-09-04 05:11:43

2009年,A股市场将静候“大小非”洪峰的来袭。联合证券近期的《2009年非流通股解禁情况展望》显示:2009年全年总计有约6852亿股各类限售股份解禁,这是股改以来解禁规模最大的一年、是2008年的两倍。早已疲弱不堪的A股市场如何抵挡解禁股的“洪水猛兽”?

2009年限售股解禁概况

2009年,全年总计有约6852亿股各类限售股份解禁,是股改以来解禁规模最大的一年。

在这些限售股份中主要都是股权分置限售股份以及首发原股东的限售股份,此外还有少量的机构配售股份和其它类型的限售股份,具体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按解禁的时间序列分析,2009年的7月和10月是全年限售股解禁的高峰,解禁规模分别为6711亿元和15263亿元,其它月份的解禁压力要明显小于这两个月份。

从集中度来分析,2009年解禁股的集中度非常之高,我们这里列出了按照解禁数量排序得到的前10名的上市公司名单(如表2)。

简单的计算后可以得到,以上列出的前10位上市公司合计的解禁股数量达到了5176亿股,市值规模约为21934亿元,分别占到总解禁数量和总规模的76%和66%。

此外,从这10家公司的名单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全部都是国有大蓝筹公司。而且限售股形成的原因也多不是股改,而是2006年新股上市时形成的巨额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基本上可以认为全部都是由国资委控制下的国有限售股份。这一部分解禁股份真正到二级市场减持的可能性极小,我们认为这部分股份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中小板抛压大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说,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或价值高估,毫无疑问,持股比例偏低、无话语权的“小非”套现的可能性极大。

“限售股解禁的压力多已经提前显现,估值优势已经有所体现。”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经过2008年12月“大小非”解禁压力的冲击,市场对解禁股的压力已经在股价上提前反应。目前,市场进入业绩区间,股票的估值已经普遍偏低。上市公司业绩的盈亏是决定限售股股东是否减持的主要因素。

2009年,将共有52家于2008年首发上市的公司解禁股出笼。由于解禁股的持有者多是非控股股东,这些股票的抛压显得更为沉重。其中,位列2009年解禁扩容比例第4位的紫金矿业将于2009年4月27日流通上市,49.25亿股被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陈发树、上杭县金山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小非”持有,届时抛压将最为明显。

另外,由于除紫金矿业和上海电气外,其他50家首发限售解禁公司均来自于中小板,可见,2009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也面临着相当的解禁股抛售造成的上行压力。

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汤小生说:“2500点以下‘大小非’都不会是核心问题,年末机构低价接盘的意愿已经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公告减持数据中,真正由第一大股东完成减持的只有96笔交易,总减持量为45401.9万股,仅占全年公告减持总量的14.3%。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第一大股东的减持积极性并不高。

反观2009年,虽然有超过6800亿股即将上市流通,但比较2009年解禁数额最大的前10大上市公司,发现包括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国航在内的解禁股份数最多的7家上市公司当期解禁股的持有人均为第一大股东,或是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故限售股解禁后真正实施减持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仅这7家公司的总解禁量就高达5620.04亿股,占到2009年全年解禁总股份数的8成以上,如此看来。看似凶猛的2009年解禁潮,实际抛压并不像直观数字那般“凶猛”。

中投证券的研报也显示,2009年真正具有较高抛售压力的“小非”持有限售股比例并不高,“小非”解禁量仅占全年股改限售股份解禁总量的3.09%;由第一大股东持有的解禁股总量则多达1836.97亿股,占到全年股改限售股解禁总股份数的89%。逐月来看。仅2月份的股改小非持有限售股解禁比例超过了10%,其他月份比例均在10%以下。

减持与否视趋势而定

2008年12月25日,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再次发出号召:“央企大股东要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恐慌。

莫尼塔(北京)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策略行业研究主管张志洲表示,从过去的历史数据看,“大小非”的减持决策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势性特征,他们出货的时间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差不多。

张志洲和他的团队测算,截至2008年9月份,累计“小非”的股数为753.67万亿股,其中累计解禁421.14万亿股。而在解禁的“小非”中,累计减持股数为187.26万亿股,占解禁总数量的44.66%。在2008年股指下行过程中,这些“小非”可以看做典型的趋势投资者,而对股市的整体判断影响着“大小非”持有者的决策。2008年6月份以来,“大小非”在指数下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跟随趋势的特征,而这与市场预期的未来宏观经济下行以及股指下行的趋势是一致的。

在目前情况下,市场对未来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仍然是向下的,也就是说“大小非”仍然不看好股指目前的运行趋势。但是如果有一定的向上的趋势迹象,减持的压力就会减轻。当然不排除一些个股由于自身资金紧张的问题会减持救急。

宏源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程文卫称:“对于‘大小非’而言,由于历史成本低廉,这始终都会成为制约股指向上的重要力量。”

中信建投一位人士表示,大小非不会独立地创造一个趋势,只会加剧一个趋势,流动性和业绩是更为基本的要素,它们确定了震荡的大趋势之后,大小非只能使得波动区间加大,而不太可能改变这个趋势。

事实上,对于大小非走势持上述态度的人居多,如果说2008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大小非”,2009年压力则更多来自基本面。

上一篇:中小企业集合债能否破题 下一篇:以租代售:小产权房变了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