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5冷轧辊调质处理工艺研究

时间:2022-09-04 04:21:01

MC5冷轧辊调质处理工艺研究

摘 要 为探究冷轧辊最佳的调质工艺,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参数对冷轧辊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能够获得效果更好的组织和性能。

关键词 冷轧辊;调质;组织

中图分类号:TG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38-02

冷轧辊是轧制冷轧钢材的直接工具,其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轧钢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冷轧辊作为钢铁企业轧辊冷轧钢材的主要消耗部件,在轧钢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研究调质处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目前,MC5冷轧辊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冷轧辊,需求量很大,对于制造能适合各个轧制生产线,不同规格、合理匹配调质处理工艺参数、获得良好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冷轧辊至关重要,为热处理工艺研究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本文对MC5冷轧辊不同参数调质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既能获得淬火前良好组织,又能满足辊颈硬度要求的调质处理工艺方法。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材料为5根的φ400 mm*1500 mmMC5冷轧辊,原始坯料为φ420 mm*1500 mm,其化学成分见表1,热处理设备为台车式高温电阻炉、台车式中低温电阻炉、喷淬机。

表1 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2)试验方法。

调质目的:①辊颈硬度:40~50HSD;②为感应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将5根冷轧辊分别编号为1#、2#、3#、4#、5#。5根冷轧辊的调质加热工艺如图1所示。

图1 调质处理加热工艺曲线

喷淬工艺:1#冷轧辊采取流量:90~100 m3/h,压力为

0.4~0.5 mpa,转数为12 r/min。5分钟后关闭挡水板挡住辊颈,10分钟后流量降至50~60 m3/h。

2#、3#采取水流量:50~60 m3/h,压力为0.4~0.5 Mpa,转数为12 r/min。喷淬工艺时间为5分钟,后流量降至30~40 m3/h,压力为0.2 Mpa,转数为12 r/min,喷淬时间为20分钟。

4#、5#采取水流量:55~65 m3/h,压力为0.2-0.3 Mpa,转数为10 r/min。喷淬工艺时间为20 min。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1)调质处理对硬度的影响。

图2 调质处理后1#、2#、3#冷轧辊表面硬度

图3 调质处理后4#、5#冷轧辊表面硬度

通过对1#、2#、3#、4#、5#冷轧辊硬度的检测可以看出,采取600℃回火的3根冷轧辊的硬度明显低于580℃回火的2根冷轧辊。喷淬后,轧辊表面温度急速降低,碳化物析出快速扩散,固溶在铁素体内,原子排列紧密,奥氏体开始转变成马氏体。硬度很高,同时产生很大的组织应力。回火时,温度升高,碳原子活跃并且开始析出,硬度逐渐降低,应力也随之消减。回火温度越高碳原子越活跃,析出越容易,硬度越低。600℃回火更为合适。

2)调质处理对组织的影响。

图4 调质处理后1#、2#、3#冷轧辊辊颈100倍显微镜下组织

图5 调质处理后1#、2#、3#冷轧辊辊身100倍显微镜下组织

由1#、2#、3#的金相可以看出:

100倍观察辊颈时,如图4所示,3根冷轧辊的组织均匀分布,无明显缺陷1#冷轧辊相对于2#、3#冷轧辊组织略细小。调质处理后1#、2#、3#冷轧400倍观察辊颈时,3根冷轧辊的组织均匀分布,无明显缺陷。1#、2#、3#冷轧辊差别不大。

100倍观察辊身时,如图5所示,3根冷轧辊的组织均匀分布,无明显缺陷1#冷轧辊相对于2#、3#冷轧辊组织更细小。调质处理后1#、2#、3#冷轧400倍观察辊颈时,1#冷轧辊组织均匀细小,均匀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回火索氏体分布均匀,无明显缺陷。2#冷轧辊组织内有部分较大颗粒的碳化物,并且出现一些保持马氏体和贝氏体针状形貌的索氏体组织,片状珠光体较长,组织略粗大。3#冷轧辊组织中保持马氏体和贝氏体针状形貌的索氏体组织明显粗大,并且分布不均匀。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当冷却水流量较大,冷轧辊直径较小时,淬火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分布均匀,晶粒细小。当冷却水流量相对较小,冷轧辊直径较大时,淬火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分布不均匀,晶粒粗大,而且会出现一些保持马氏体和贝氏体针状形貌的索氏体组织,以及一些大颗粒的碳化物。

3 结论

对于MC5冷轧辊,通过改变调质参数从而提升冷轧辊产品质量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于相同直径下的轧辊冷却水的流量大的组织更加均匀,晶粒更细小,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无马氏体和贝氏体针状形貌遗留。可根据轧辊使用条件调整喷淬参数,得到需要的组织;调整回火温度来控制轧辊辊颈硬度。

参考文献

[1]李春光,刘大乐,周利,刘光明.5Cr冷轧辊多次调质处理研究[J].材料热处理技术,2009,38(18):138-140.

[2]韩跃春,于瑞芝.新型冷轧辊用钢MC6的试制[J].科技纵横,2010(4).

作者简介

高君健(1989-),男,辽宁鞍山人,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冷轧辊生产。

上一篇: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下一篇:一种立式装配小型电机外壳的专用装置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