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服的故事

时间:2022-09-04 03:20:41

宇航服的故事

实现幻想

科学幻想常常启发人类的重大发明创造。1865年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描述了引人入胜的宇宙航行情节。在那时,凡尔纳就想到了太空旅行要穿特殊的服装。而实际上,直到30年代进行高空飞行时,人类才确实需要特殊的飞行服装。随着飞机越飞越高,高空的低气压迫使飞行员需要加压的服装,或者加压的座舱,以改善飞行员的呼吸。

减压病

最初试制加压的飞行服装时,深海潜水服激发了人们的灵感。深海潜水服盔甲内充有压力,其气压控制问题已经解决。30年初期,潜水员已经穿着盔甲 潜水服探测大洋了。1934年潜水员贾拉特穿着这种潜水服探查了著名的沉船“卢西塔尼亚”号,该船为英国班轮,排水量32000吨,1915年被德国潜艇击沉,死亡1198人,其中128个美国人。这个事件间接促使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潜水员入水下30多米深处时,承受着很高的水压。当他上升返回时,水压逐渐降低。体内组织中所溶解的氮释出形成气泡,导致四肢疼痛、视觉模糊、头晕、恶心等身体反应,严重时会丧失意识,这种症状称作气栓,也就是常说的减压病。

人在地面时承受着大气压力,当飞行到高空时,气压降低,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大气压力在海平面为每平方厘米1千克,在30千米高度降到0.07千克,在80千米高度降到0.00007千克,在500千米高度降为零。人的身体上升到5000米高度就会发生高空缺氧反应,登山者经常体验这种反应。登山时,由于减压反应,体力和智力都逐渐下降,达到一定高度后,症状迅速加重,到8000米就会发生与潜水员相同的减压病。如果高度达到16000米,气压过低,空气不能进入肺脏, 人就无法呼吸。高度在18000米以上,人体的血管和内脏就会膨胀爆裂。所以高空飞行必须要有保护装置。

加压服

为了避免减压病,高空飞行员要穿充有气压的飞行服。30年代中期,人们受到汽车轮胎的启发,将制造加压飞行服的任务交给一家美国轮胎公司。初期的加压服外层是橡胶外壳,内层是制成人形状的内胎。这种加压服穿起来很麻烦,内部充气加压后笨得僵硬,四肢关节很不灵活。飞行之后脱加压服更是困难,有时甚至不得不剪开加压服,才能从里边解脱出来!

50年代,人类制造出神奇的纤维――尼龙,把尼龙网嵌到橡胶中作为飞行服的加强层,飞行加压服变得柔软轻便了。1961年美国第一位航天员谢泼德就穿着这样的加压服飞入太空。当时的加压服表面已有特殊的镀铝层,阻挡辐射热和紫外线。

宇航服

如今,美国航天飞机已有了加压的机舱,舱内的航天员不必穿笨重的加压服,只需穿被戏称为“休闲服”的普通飞行服装。如果要进行舱外活动,如太空行走或月球着陆,航天员就换上“舱外活动装备”,即特种宇航服。该宇航服的生产厂美国Hamilton Sundstrand公司工程主任希金斯说:“太空是真空,但决不是空无一物,航天员可能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在浩瀚的宇宙中决不允许发生故障。”

这种宇航服共有2000多个零部件,具有完全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看成世界上最小的宇宙飞船。它有内部加压,并保持良好的微气候。它能屏蔽太阳光和宇宙辐射,并使航天员能耐受太空-157℃到121℃的温度变化,还能阻挡宇宙微尘颗粒的伤害。

宇航服由10层薄薄的高科技材料制成。最里层是特殊的恒温内衣,内衣有夹层,夹层中有柔软的通气管和循环水管,控制宇航服内的温度。循环水管的 总长有100多米。第2层含有压力气泡,控制宇航服内的压力。第3层为涤纶网状加强层,协助维持压力。第4层为内衬层。再向外为5层镀铝聚酯薄膜隔热层。

最外层用Ortho纤维织成,它是GoreTex,Teflon,Nomex以及Kevlar四种纤维的复合织物。GoreTe纤维是制造降落伞的原料,用于宇航服是为了增加柔软性。Kevlar纤维增加物理强度,防止异物穿透,防弹背心就是用这种纤维制成的。Nomex是高熔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锦纶是其中一种,它能增加耐磨性能,并能耐受高温和火焰。Teflon是聚四氟乙烯,能增强化学防腐性,降低表面的摩擦,使航天员能灵活地在狭窄的飞船舱内活动,并能顺利地出入飞船舱口。

1965年3月,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乘“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中首次走出飞船,进行了24分钟太空行走。当他返回时飞船时,发现宇航服太僵硬了,不能弯下腰去关闭密封舱口。情急之中,只好手动操作,把宇航服内的压力降到危险的程度,才弯体关闭舱口,重返飞船内安全的环境。从那以后,对宇航服的要求更高了。从原料的选用到功能设计,都要求宇航服具有更高的灵活度,操纵控制更加方便。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员在空间站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舱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必然要求宇航服更加经久耐用。现在的宇航服可以保证25次太空行走,每件价值120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贵的工作服。

上一篇:长征三号甲 下一篇:画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