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4 03:17:20

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2011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普罗帕酮组与ATP组,对普罗帕酮组患者实施普罗帕酮药物治疗,对ATP组患者实施三磷酸腺苷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律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较短的转律时间,但AT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患者,P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TP,普罗帕酮,急诊治疗

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选取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其性相应方法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治疗

选取40例2011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普罗帕酮组与ATP组,其中普罗帕酮组患者中,11名男性,9名女性,年龄为29~59岁,平均年龄为(45.0±10.0)岁,10例为首次疾病发作,10例为多次疾病发作;ATP组患者中,12名男性,8名女性,年龄为27~58岁,平均年龄为(44.5±9.5)岁,12例为首次疾病发作,8例为多次疾病发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ATP患者实施三磷酸腺苷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对患者外周静脉快速注射ATP药物,并于注射后进行10ml 生理盐水的快速注射。对普罗帕酮患者实施普罗帕酮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在20ml生理盐水中注入35mg普罗帕酮,稀释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治疗[1]。

如果两组患者在实施药物治疗后没有转律成功,需要对患者实施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在对两组患者实施转律准备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实施持续吸氧处理与心电监护,并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主动和患者交流与沟通。在对所有患者治疗中,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轻则胸闷、颜面潮红、头痛、咳嗽、呕吐,重则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休克、持续心动过缓等[2]。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

2.结果

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律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较短的转律时间,但AT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患者,P

3.讨论

临床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3]。由于近些年国内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导管射频消融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也随着获得很大进步,所以在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也有更好治疗效果。但是,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通常会采用普罗帕酮或者ATP药物治疗[4]。且本研究结果显示,普罗帕酮组患者转律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较短的转律时间,但AT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患者,P

人体代谢过程中,ATP利用去磷酸化作用促使药物转化为尿酸,对患者心脏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ATP作用时间比较短,能够反复用药。但作为一种光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能够有效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然而,也很容易引发其它不良反应的出现[5]。

综上所述,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该依照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ATP药物治疗所引发不良反应率较低,而普罗帕酮药物治疗转律时间较短,且具有较高的转律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霍秋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105-106.

[2] 王少波,梁锦军,黄从新.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12(1):2-3.

[3] 周铭,张雨,俞维,等.三磷酸腺苷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 例[J].中国实用医刊, 2013,40(14): 126.

[4] 宿文军. ATP 治疗心脏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7): 969-970.

[5] 田雨.三磷酸腺苷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8):1769-1770.

上一篇:生脉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充血性心力... 下一篇:结肠癌病症误诊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