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吧,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时间:2022-09-04 02:50:22

国庆节前,女儿漫不经心地对我们说她要结婚了,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婚礼,黄金周去港澳旅游。对女儿的婚事我们做父母的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她今年快满28岁了,恋爱谈了三年,结婚是早晚的事儿。毛脚女婿是四川人,京城没有亲戚,节假日没少来蹭吃蹭喝的,我们早把他当作家庭的一个成员了。

我们这一代人把婚姻看得很神圣,这可是一生的大事,谁还打算去结第二次婚啊!可女儿对此看得很淡,每当我们跟她唠叨,要她慎之又慎时,她总是来那么一句:“白头偕老是你们那代人的观念,谁能保证一辈子感情不变,过不到一起去,把红本本换成蓝本本不就得了吗!”这真是两代人的差距啊!

28岁,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十足的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她妈妈这一年纪已做了三年的母亲。我那口子比我还着急,老催着女儿把婚事办了,但女儿一直说:“还没玩儿够呢,再等等吧!”有一天,她还拿来一本杂志,其中有篇文章中有一组调查数据说:如今大城市的年轻人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在上海男性为33岁,女性为29岁;在北京,男性为34岁,女性为30岁。女儿说:“你看,我才28岁,如果按这一数据,我可算是早婚呢!”

这些日子都在盘算着女儿的婚事,也让我们闪回到我们的过去年代,对比女儿的今天,我们真是感慨万千: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啊!

我是湖北人,人大毕业后分配在北京。除在单位拥有集体宿舍的一张床位之外,在京城无立锥之地。我的那位是北京人,父亲是在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住在单位的大院里,有两间单元房,虽然只有58平米,但在当时可算是阔气的了。在那个年代,解决结婚房子的途径有二,一是挤进家庭的居住空间,二是等待单位分配。按常规,女儿是要嫁出去的,不可能让我们挤到她家里,何况她还有个已满20岁的弟弟。好在我的单位也是国家机关,不过要熬年头。

24岁起我就打报告结婚,但房子一直没有着落,三年了也没戏。我那位和我同龄,这也许帮了大忙,领导终于发了慈悲,没有空出来的旧房,就破例地将四楼集体宿舍的储藏室清理出来作为我们的新房。当我们手里拿到钥匙时真乐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这间房只有14平米,环境差一点,对门就是厕所,到了夏天不得不紧闭房门,但就是这样我们也心满意足了。

房子有了,还得有家具吧,那时结婚讲究的是28条“腿”――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四把椅子,一共是7件,加起来就是28条“腿”。我们不在意这些,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加上老丈人不苛求,也就一切不讲究了。总务科很热心地给我弄来了一张五十年代的旧大床和一个关不上门的柜子,又找来四把即将淘汰的椅子,就差一张桌子,于是又给了我一张购买桌子的票。

开始我以为有了票,到家具店买了就成,但没想到总是缺货。结婚前,我们俩是连着跑了三个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城里所有的家具店。我们准备买一张可以收放的塑料台面的桌子,这是那时最流行的款式,但遗憾的是挑来挑去总是不满意,有的是桌子面不光滑,坑坑洼洼的;有的是四条腿长短不齐;有的桌面花纹又太难看,就这样挑来挑去,最终在西四家具店才买到。真没想到,为了这一张四条腿的桌子可跑断了我们俩的四条腿。

经过岁月的洗礼,这张桌子的塑料面早已翘起,周边严重剥蚀。虽然每搬一次家都会更新一些家具,但这张桌子却保留了下来,一直作为“文物”存放在阳台上,因为这记载着历史,见证着过去,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如此走过来的。

从我们结婚到今天女儿结婚,历经了28个年头,这期间我先后搬了三次家。1986年从集体宿舍楼那件储藏室搬到劲松的小两居,这是别人腾出来的旧房,但这里是单元房。对于住惯了筒子楼的我们,一旦住进带有自己厨房、厕所的屋子里,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1994年单位建了房,我有幸地搬进了西坝河的新居,两室一厅,有16平米的大厅,那种幸福感难以言表。没想到2001年我又搬进了现在的三居,就在三环边上,这是房改房,三十年前,当我们准备结婚时,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拥有自己的产权房。每搬一次家就提升了一个层次,真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其实,不只是我们一家是幸运儿,我的左邻右舍都一样。前些天看到一则资料说,在1978年北京城市里人均住房面积为4.0平方米,而到了去年已经提高到了21.8平方米,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房和家是两位一体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住房是成家的第一要素,只有居有住所才算家庭,安居才能乐业。这些年来四面八方都在评选幸福城市,虽然标准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把“宜居”放在第一位,可见住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今天,甚至连那些尚未成家的小青年们也都盼着一旦结婚能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我们的女儿就是这样想的。

我只有一个女儿,当然希望她结婚后住在家里,毕竟房子很宽敞。但女儿有自己的打算,她压根就没考虑婚后住在家里,就在上月,他们已看好北五环的一套住房,面积52平米,俩人瞒着我们办妥了手续交了首付款,没伸手跟我们要一分钱,这真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我们能理解,两代人的所思所想差距太大了。两位不满30岁的年轻人刚结婚就拥有自己的住房,这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

女儿结婚,做父母的总想做点贡献,因此当她提出要我们出资买辆车作为礼物时,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女儿说:“嫁出去的女儿总得常回家看看吧,这车就算是交通费。”如今,人民富裕了,生活改善了,生活方式也有新的变化,拥有一辆车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上班一族的必需品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普通的百姓大众实实在在享受着它带来的丰硕成果,这才是最真切的,我们两代人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见证。每当女儿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发发牢骚,我总是告诫她:“你满足吧,这一切来之不易,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上一篇:“京剧进课堂”: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途径 下一篇:三叩头让观众落泪 嫁人就嫁张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