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冰清月千古采石矶

时间:2022-05-19 02:11:17

马鞍山有个采石矶,景区不很大却别具风味,皆因那里和千古“诗仙”李白有关,得以声名远播。

说起来,“诗仙”李白和安徽有着不一样的情缘,他的叔父李阳冰曾任当涂县令,当涂原隶属安徽芜湖,现归属马鞍山市。我读高中的芜湖十二中内祭祀孔子的大成殿侧,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李阳冰书写的一块“县学记”碑刻。芜湖天门山,李白曾写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宣城敬亭山,李白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不远的泾县桃花潭,李白写下著名的《赠汪伦》。至于采石矶,传说李白就是在采石矶头醉酒捞月,坠江而死。

采石矶,就是江边的一座特大的矶石山。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它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采石矶离我们这里40来公里,我在读书时曾经常和同伴们骑着自行车去游玩。这里现在叫采石矶公园,所有去游玩的游客,都是带着对李白的向往去的。

过公园正门前的锁溪桥,就直面翠螺山。整座山满目葱茏,青翠欲滴,如织的游人彩色的衣装尤似点缀其间的花朵。进门往左前行不远,一座古朴的楼阁傲然矗立,这就是采石矶的灵魂所在――太白楼。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倚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层楼阁檐下分别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采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从小就读李白的诗,而此刻,千古诗仙李白就“卧”在面前,那鲜活的神态,有些微妙的自得,仿佛正在享受着高力士为其脱靴。他那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性情,恣意地显露在我们的面前。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的珍贵文物。

循广济寺往西,攀爬迤逦的山径,一道上花香四溢,沁人心脾。不远便看见了蛾眉亭,此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书法或遒劲或清秀,令我这个喜欢书法的人驻足很久。

蛾眉亭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这里是联璧台。这块大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在我想来,那该是一个明月高悬的清秋之夜,诗仙独斟,备感寂寞,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是个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的人,那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有寂寞的嫦娥曼起广袖,我想,李仙人不是想捞那个水中的虚幻,他是想和嫦娥、吴刚饮酒作赋,聊遣寂寞,醉意朦胧间,一缕仙魂得以飘飘而入九霄。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那么巨大的足印仿佛天成,游人纷纷把他们的脚踏入这只脚印里,无奈我们是凡夫俗子,怎可有这样踩得乾坤的巨足?

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此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洞里拍击的回声仿佛咚咚的战鼓持久擂响,当年的烽火硝烟在这里发出怀旧的吟唱。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洞不是很大,却是玲珑奇致。

曲径通幽,走至翠螺山的半山腰,就可见李白的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李白的灵魂,就躺在这葱茏的山腰间,但他不再孤独,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喜爱和景仰他的朝圣者走近他,和他对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可以淘尽英雄,却淘不尽李白的千古绝唱。

上一篇:国奥输球球迷再也不用为难了 下一篇:恩师,请受学生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