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老头[假草根]老李的杂货生活

时间:2022-09-04 02:45:39

万能老头[假草根]老李的杂货生活

扒着门边儿往里看,屋子简直让细碎东西给堆满了:香烟、啤酒、油盐酱醋、日用蜡烛……更多的却是一些生了锈的瓶瓶罐罐,和装满了工具的旧木抽屉。本不宽敞的小屋只容得下一个“非胖子”经过,无论是谁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一眼,都得对这间屋子的琳琅满目啧啧咋舌。店主老李好像从没闲着,无论何时经过,他都在门口坐着,修着,补着,敲打着,或是跟人聊着。

它不是日本文艺小说《多田便利屋》的翻版,它是营业二十年的金刚杂货店。从路口看进去,满目都是植物的森绿色,金刚杂货店的门口,通常只有一人一桌一椅子,还有一堆破杂货。

手中名片,正面印的是夫妻二人之名:李刚吾、傅金珠。背面是老李手写的中介信息,大气有力的钢笔字:“南京西路1025弄xx号后门底楼有花园浴室。”

70岁的老李退休前在工厂搞计量,现在自称给老婆看店做小工,也为邻居修修补补,“店子是她的,我退休了帮她看看店呀。”这一看,就反客为主了。

20年来,南京西路一直喧嚣,而散发着沉香的静安别墅,则是这里唯一一条通往威海路的老弄堂,假如你路过静安别墅,走过金刚杂货铺,建议你去买瓶水,若真有胆量,就坐下来跟老李聊聊天,不论你是机械系学子,还是法律学硕士,甚至是哲学导师,都有可能掉进他的博学陷阱里,“我很坏的,大学生来找我聊天,我都要出题考考他们,答不出,就是没学好。”

不过我得告诉你,老李就是普通人,虽然他聊起自己的时候口气经常有些夸张,但细数而来,他实在是没有做过什么震惊中外的大事。奇怪的是,跟他聊过的人都对他“耿耿于怀”。

跟老李聊过天的人很多,据他说有大学生,还有“假学者”——那些在其位,却无真学识的人,他们常常被老李那些诡谲的问题困住,比如:什么是大社会、小政府?什么是量刑、定性?又冷不丁问你一句,一纳米是多少米,或是拿出几个看似精密零件的东西考考你。而当你稍有迟疑,老李的脸上就会浮起一种既狡猾又得意的笑容。

一些他口中的“假学者”面子上过不去,从此便不爱与他聊天,不过老李也收到过那些大学生的明信片:“与您交谈,实在受益匪浅。”更有些人特别较真,跟老李聊过天后仍觉得余热未消,被心里一股劲儿憋得难受,回家后又提起纸笔,非要再与他辩论出个一二三来,可收到信的老李,此时早已忘了这人是谁了。

前两年,有个德国人要在中国工作一年,便选了静安别墅这闹中取静的地方居住,又被金刚杂货门前那堆茂盛的植株吸引,就经常与老李聊花草,闲话家常,常来买点烟酒杂货,家里的东西坏掉,也拜托万能的老李全权搞定。某天,老李问他,德国都有什么花?德国人便记下了,在工作期满回国后,竟邮寄了一些德国的花草种子给远在中国的老李夫妇,“德国人还写了信,不过一个字也看不懂!”傅阿姨笑着说。

您不懂德文?不懂!那怎么交流?老李嘿嘿一笑,从杂货堆里抽出一个地球仪,“说不清哪个国家的,就用这个!语言不通就打手势呀。”

现在的老李看起来还是个草根,但他却是个不动声色,坐拥几套不动产的假草根。“我一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但现在我已经不愁生活了,基本生活需要一,我就有十。”老李年轻时在工厂,他不止想用技术讨生活,也想用技术挣脸面,但是技术再好也挣不来一套分配房。用他的话来说,不争不抢就没房子,但是他不想争。所以直到现在,70岁的老李也没住上单位分的房子。

曾经生活清贫的时候,傅阿姨就开了这间金刚杂货店,别看小店现在貌不惊人,在95年刚开业时,它的日营业额却经常在一、两千元左右。有没有哪天生意特别好?“有!应该是……应该是在96年的一天,那时候还没有超市、便利店,生意就好一些”老李仰起脸开始回忆,“那天的日营业额有3000多!很忙的,不过只有那一天,我和你傅阿姨都记得。”如果你知道在96年,3000元对于一个清贫家庭的意义,那你就一定能够理解,老李为何久久沉浸在那段回忆。

加上平时非常节省,他们竟慢慢攒下了小康家底,但现在老李仍然每天待在小店里修修补补,有人想租他的店,他便摇摇头。不是想再靠小店赚上一笔,而是觉得自己没了这间店就无所事事了,“而且没有这个店,你也不会认识我。”这可是大实话。

现在,物质给老李的生活带来了安全感,他有一点自豪,但仍旧攥紧了钱口袋,“节省惯了,需要什么都尽量自己做,现在种花的土竟然也要七块钱一小袋。”

老李跟我抗议,曾有媒体一厢情愿地将他变成了一位讨厌新事物的“反发展斗士”,但老李其实和静安别墅里新开张的各种店铺都相处得不错,隔壁美甲店养不活的花,送到老李这儿浇浇水晒晒太阳,就这样穷养着,准能再活一次。有人跟他聊得不错,就约他去静安别墅特有情调的咖啡店,但老李的确也有自己的坚持,他去,但是不喝咖啡,只要一杯清茶。

Q:杂货店主要卖什么?卖得最多的是什么?

A:你想要什么,我这都有。(我提出要把美发剪刀,老李微微一笑,精准地从小抽屉里翻出了一把生了锈的专业发型剪刀。)

卖得最多的,还是居民最常用的东西,香烟啤酒之类的。

Q:您年轻时做什么工作?喜欢那份工作么?

A:年轻时候在工厂里搞计量,写了很多技术小文章发表,也经常去给人讲课。我对工作是很热爱的,有时候半夜醒来,突然想到工作方法,就起床写下来。

Q:杂货铺现在的日营业额大概多少?

A:两百块左右,我修东西也是赚些小钱,做中介收入多一些。

Q:你这屋子里,有没有宝贝?就是给钱也不卖的东西?

A: 有,97年有个香港人来买这间房子上拆下来的一块老砖,给1000块,我没卖给他,现在还在屋子里放着呢。

Q:哪天你不开店了,女儿愿意接手么?

A:她可能会接手,不过不会开这个店,也许装修一下卖别的东西,说实话,我开这个店也是为她留条路,也许她现在不需要。

采访的时候,我一直没问老李,屋子里为何堆着那么多杂货?聊天中,随着老李一再提起他很厉害的计量技术,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着他这样存储旧物的习惯,例如我父亲。

他们都有一间不太明亮的小屋子,塞满了一些让爱整洁的妻子咬牙切齿的小零件、旧东西。他们拿着这些旧物件用破抹布擦上一擦,吹吹灰,就能顺口告诉你一个老故事,比如当年工厂遇到技术难题,后来自己就是用这个零件轻松解决了。或许,杂货让70岁的老李有了精神上的安全感,也是他一辈子自身价值的证明,他的生命轨迹。

上一篇:非洲之巅 乞力马扎罗山 下一篇:网友不只看娱乐,也生产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