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婆那么坏,我才不演她呢!”

时间:2022-09-04 02:40:53

[摘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曾说过: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成一种外在于人的工具,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语言的历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历史……学习语言,同时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表现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语言,对具体的个别的心灵的同化。

[关键词]演绎 想象 文本 感悟 体验

一、体验是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之一。体验类词语,除“体验”本身之外,最多出现的词组是“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体验情感”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抛弃“理性分析”,树立“情感体验”的阅读教育观。语文教科书中很多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主要是表现反映人类情感活动的。而人的丰富情感主要是通过可以被视觉,听觉等所接收的种种表现,如言语,动作,神志等表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基本前提是直观可感,而“体验”的前提和要求也是这种以感情活动作基础的感受、感知。因此,在阅读欣赏中,体验是最基本的前提活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涵泳”“吟诵”“品味”“妙语”等,都包含了“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 我的实践与思考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西门豹》教学片段。

上课开始,直入正题: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到了当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他跟老大爷说,下回河泊娶媳妇,他也要去送新娘。这个消息被当地老百姓知道了,便七嘴八舌议论开:“不知这位西门大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噢,这位西门大人同以前的那些官绅没什么区别。”……他们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学下面的课文。

这样开篇,犹如拉开一台戏的序幕。接着,自然地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抓住“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这一过程中的主要情节,想象当时人物的具体表现,自由结合排练课本剧。任务明确后,学生们读书、讨论、尝试表演,教室里热闹异常。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呈现――接受”的教学方式,屏弃了烦琐的内容分析,舍掉了不必要的提问,挤出了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演绎故事。

“刚才同学们非常投入地读课文,排练课本剧,愿意把自己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同大家交流一下吗?”

学生们踊跃举手,嚷着“我来,我们来!”前排的学生把手伸到了我的鼻子底下。

第一组表演以后,很多学生马上举手要求发言。这时不指名交流,而让学生打开课本,读课文,看插图,想好以后再发表意见。几分钟过后,点评开始了:

生:他们合理地创造了“新娘”的母亲这个角色,演得很好!

生:课文讲西门豹的卫士先把巫婆投进漳河,再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漳河,共投了两次,他们一组演的时候多投了一次。

生:文中写“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一点他们没表演出来。

我追问:你认为这个地方该怎么演?

生:西门豹应拱着手,恭恭敬敬的站着 ,他的诚意没有回应,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河伯,他看着漳河思绪万千,还可以把他的心理想的自言自语说出来。

我微笑地听他说完,并赞许地点点头:“真不错!”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后,还要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呢,他们没有表演出来。

……

师(又请一组上台表演):这一回呀,是全班同学一块儿表演了,他们一组为主要演员,其他人呢,充当群众演员,把自己当成当地的老百姓,在漳河边上看热闹。表演完以后,老师还想采访一下大家!

第二组学生表演时,刚才提到的几点不足已有改进,并且在开头采用敲锣打鼓加吆喝的方式,把河伯娶媳妇那天的热闹场面渲染出来,创造性地表演了巫婆等人迎接西门大人等情景,演得较为逼真。

这时,我充当了记者,看似随机实则有意识地采访了几位“老百姓”:

师:这位大嫂,本来你的女儿今天就要成为河伯的又一个“新娘”,到漳河里去送死,现在,西门大人救了她,你有什么心理话要说?

生(作感激状):感谢西门大人救了我女儿,为了好好感谢我女儿的救命恩人,我把自家的两条咸鱼送给他。

我和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笑者鼓掌。

师:这位大娘,听说您当初也相信河伯娶媳妇的事,今天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一定很有感触吧?

生(学老大娘的说话状):是啊,是啊,原先我真以为漳河里有神,只有满足他的要求,才能保证我们风调雨顺,原来这些都是假的。

师(指着一位学生,介绍):这位就是当初西门豹大人找来了解情况的老大爷。(面向这位同学)这位大爷,不知道你看了这一幕有什么想法?

生:西门豹大人真是个清官哪,今天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真是大快人心呀!西门大人,请授我一拜!(又是遗片笑声和掌声)

我又转向另一个学生,问到:这位小兄弟,你觉得西门大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怎么样?

生:真是太妙了!对于这些骗财害命的巫婆,官绅头子,只有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解恨!

师(转向饰演西门豹的学生):西门豹大人,你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破除了迷信,还想对老百姓说些什么?

西门豹:乡亲们,今天这一幕大家都看到了,以前是巫婆和官绅在愚弄,欺骗大家,其实漳河里根本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任何关系!要过上好日子,不能再迷信,要靠科学,要靠我们的双手。我看,咱们得好好治理一下漳河,明天起,我们集中劳力开凿水渠。

我紧接着叙述:打这以后,漳河再也没发过大水,庄稼得到漳河水的浇灌,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当地的老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连逃到外地避难的都陆陆续续搬回来了。那个地方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下面请同学们把老百姓看了西门豹巧妙地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反应写下来,可以抓住典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写。

此时,学生成竹在胸,当堂就洋洋洒洒地写起来。

三、我的解读

有人曾形象地指出:“与日常生活相脱离的学校如同一个不可思议的子宫,‘一到放学时间与学年结束之时,便将学生排泄而出,直至最终将他们逐入社会’。”确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仅限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将知识与生活剥离,断了与生活联系的筋脉,知识将显得枯燥乏味,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自然生发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性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地位由“学习者”降格为“受教育者,其单向被动承受之意便凸现出来。这样,课堂便失去了那份生活中的自然,学生恭恭敬敬地坐听,小心翼翼地答问,如何焕发生命的活力?再者,如果课堂教学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不关心人日常生活,不关心真实的生活问题,这样的学问又有几份真实,几份真诚呢?我们努力将学习贯通其生活领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生动的内容,并真正受动。另一方面,阅读教学的又一个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进而能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本课教学中,学生读文后进行课本剧表演,就必须在读的基础上调动多种感官,并运用自己已有的思维能力,语文能力(如表演,想象)以及生活经验,去感知课文中的有关语言文字,并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就在本节上,有小组在分配角色时,一个女学生因不愿意演巫婆而哭了,问他原因,她直率地说:“巫婆那么坏,我才不演她呢!”原来她早已联系课文,联系旧知识,了解了巫婆这一角色,并且真切地产生了憎恨她的情感,这种源自生活的体验远非教师的反复演讲,灌输所能替代。

提昌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特别注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特别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纵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目标的认定,阅读方法的选择和阅读效果的达成。本堂课的教学,没有将现成知识或“标准答案”填塞给学生,而是通过课本剧表演,把全体学生带入“有我之境”,把课文学习与“自我”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潜心”进入课文情境,进入各类角色,再从中走出来,让学生演演、评评,再议,在这过程中学生还灵活转换视角(如文中原型人物,评价者等),进行移情体验,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获取真切感受,做到“我心入我书,书入我心”这样的主体内化,主体自语,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导论.

[2]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中的人文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

上一篇:Be A Good Observer In The Classroom 下一篇:小议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