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暗中寻找一点光

时间:2022-09-04 01:56:31

从黑暗中寻找一点光

电影之所以神圣,说来话长,但是不外乎是电影人自己往自己头上套光环。加上各种各样的奖项,形形的偶像和明星,让电影在巨大的名利堆积下变成庞然_人物,所有的人必须怀着畏惧和仰望的心情。由此立志成为电影人的不在少数,因为名和利的巨大诱惑,因为渴望不朽的诱惑多多少少会让你觉得干电影这一行比其他许多工作来的伟大。

所以你会发现有那么多好电影,有比好电影多得多的垃圾电影。不过我们说的恰恰是前者,比如李扬。

《盲山》是李扬的新作,同那部让“许三多”王宝强崭露头角的《盲山》比起来, 《盲山》更现实,因为电影里的故事真真实实地发生过。一个刚刚毕业苦于找工作的女大学生被人贩子蒙骗到大山里的乡村,人贩子携款走人,蒙在鼓里的女大学生被付了钱的一家人拦住,任凭姑娘怎么解释,这一家人死了心地认为她就是自家买来的媳妇。女大学生自然抵死不从,不过在憨直顽固的农村人面前,道理是没得讲的。最后,在老爹老娘的亲手帮助下,这家的丑陋儿子终于得手,用老爹的话说“连个女的都弄不了!”被的女大学生寻死未成,终日被软禁在农家。不过这个地方的许多媳妇都是买来的。时间长了也不得不认命。女大学生三番五次逃跑,三番五次被抓回来。最后在一个孩子的帮助下终于被警察解救出来,不过她和那个老农的孩子只能留在了大山里面。

曾经在《读库》上看过关于李扬留学德国的介绍,他的同班同学中竟然有一个《再见列宁》的编剧。在国外生活的李扬似乎丝毫没有受到西洋奶油的熏陶。他筹资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盲山》便以真实的纪实风格赢得了观众。这次的《盲山》据说是他把全家人的钱都贴进去拍的一部电影。同《盲井》还有的小说味道比起来,《盲山》的纪录风格如同山里的罡风一样坚硬和理性。它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和无情。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李扬的作品选题都是取自贫苦的底层生活,是公众视角中的阴暗部分。但是李扬恰恰没有因为生活的阴暗而闭起眼睛视而不见。他的作品恰如冰心所说的小桔灯,在黑暗中帮助我们去寻找一线光明。不由得想起了顾城的那首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用它来寻找光明。”李扬恰恰就是顾城所说的那一代人。

又说到拍电影,如果说王小峰的“人人都敢拍电影”在如今的Dv时代最好换成“人人都能拍电影”。让我们在大制作、大演员、大场面之外,多看到李扬等的电影。让我们把电影的神圣抛在脑后,生活本身就挺简单的,电影应该走下神坛。

上一篇: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下一篇:我的工作利器松下AG-HVX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