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2例

时间:2022-09-04 01:54:17

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2例

不安腿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临床运用针刺治疗该病,效果颇佳,同时在临诊过程中也发现目前此病尚未被广泛认知,医者多以缺钙处置,导致该病不能尽早诊断,病程迁延,故总结出来与同道共同探讨。

1 一般资料

32例全部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龄最小57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该病主要以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为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双下肢难以忍受的非疼痛性不适,常因酸胀、麻木、瘙痒、虫蚁爬行样感觉及不自主抽动而不能安卧,自我按摩或起床活动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严重者可出现双腿的拘挛疼痛,甚则一夜数发致夜不能寐,个别患者在白天也可出现下肢无力、酸重疼痛,行走受限。患者多伴有导致动脉硬化的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 治疗方法

主穴:复溜、昆仑。肾俞、百会、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配穴:肝。肾阴虚配肝俞;脾肾阳虚配脾俞。

操作:毫针针刺,复溜。肾俞直刺25mm,肝俞、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25mm,用提插捻转补法,即各穴行均匀小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再将针捻入约5mm;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夜能安卧,计29例,占90.6%;有效为诸症明显减轻,夜间偶有不适,基本不影响睡眠或诸症消失但又复发,计3例,占9.4%。全部病人均能达到诸症消失,安然过夜。其中3例患者因劳累或感冒而症状复发,但比以前症状轻,继续用本法治疗仍可获效。

4 典型病例

鹿某,女,80岁,退休工人,2005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抽搐20余年。病史:初起时夜里感觉双下肢酸楚不适,时常发生抽动,自我按摩可缓解。20年来症状渐进加重,曾多处就诊均予补钙治疗。近2年每夜均发生2~3次下肢酸困难忍、拘挛抽搐,每次需下床行走1小时左右方可缓解,睡眠严重被扰。舌暗红有瘀斑,脉弦细。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肾阴亏,虚火内扰,筋脉失养。宗上法治疗6次后症状开始缓解,1个疗程后已无明显抽搐但仍觉酸困,2个疗程后诸症消失安然人眠。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不安腿综合征中医尚无对应病名,临床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多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中老年人大多。肾精不足,而肝肾同源,脾。肾先后天互养,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即筋脉有赖于肝血的濡润,肌肉有赖于脾所运化之水谷精微的供养,故本病病变累及肝脾。肾三脏。治疗当以滋补肝肾或健脾益肾为主。根据补母泻子原则,“虚则补其母”,肾属水,复溜为肾之金穴,金生水,所以复溜为肾之母穴,当补之母穴以滋养肾精;水克火,。肾水不足克火无力,虚火扰动神明而夜不能寐,取相表里经之火穴昆仑,因非实证不宜大泻,故用平补平泻法抑其虚火,同时防其反侮其母。因为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脏腑病变尤其是五脏病当治其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故取肝脾肾之俞补其不足,此亦为《难经》“阴病治阳”之法。百会镇静安神,阳陵泉为筋会,用之舒筋养筋,其他穴均为下肢局部用穴,诸穴合用以疏通经脉,濡养筋肉。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因动脉硬化而出现血管内腔变窄,致肌肉血液供应量减少和代谢废物堆积而引发此病。此病何以多发生在夜间及下肢?是因为睡眠时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心率变慢,血流迟缓,而且下肢又远离心脏,致使下肢血运减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导致诸症。按摩或起床活动后血运得到改善,则症状暂时缓解。因此要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还须控制动脉硬化,如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增长,降低血脂水平。

上一篇:针药结合治疗无脉症15例 下一篇:针刺委中治疗急性肾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