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碳标签的“蝴蝶效应”

时间:2022-09-04 01:21:36

法国碳标签的“蝴蝶效应”

备受关注的第112届广交会在争议中落下帷幕。有人用“冷清”、“门前冷落车马稀”来形容本届广交会,也有人在本届广交会中成绩骄人,找到了新的客户和商机。我们发现,在外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传统商品订单出现减少。与此同时,低碳大潮来势凶猛,以低碳认证为主的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新趋势。

一名来自法国的采购商告诉我们,法国于2011年7月1日试运行《新环保法案》,在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将被强制要求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这其中包括要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一直到回收的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即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产品标签上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因此,法国采购商在采购中国产品时,就特别关注碳标签的实施情况。

低碳之风越来越具象化为一个产业标准,一方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对各行业进行洗牌。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对产品碳足迹理解得越深,就能更有目的地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减少碳排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低碳风暴来袭

针对法国碳标签的实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减少碳足迹排放。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开始对产品碳足迹做出限制,很多国际知名的零售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减排计划。

作为全球领先的零售企业,特易购公司计划在2020年以前将自己的碳足迹减少30%。该公司在一年前成立了一个供应链协作中心,帝亚吉欧和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已经加入其中;在美国,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减少产品包装的碳足迹,并希望能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在2015年底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2000万吨。

事实上,消费者的选择同样激励着制造商及时调整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计划,并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开发出对环境友好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品向低碳转换。

与发达国家更成熟的减排技术发展相比,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商品的加工与生产方法往往具有较高的碳排放,若企业希望出口产品避免今后或因碳排放过高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必须在生产中采用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节能改进工艺。如此一来,生产成本一般要高出20%~30%。一般的国内外贸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低碳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如何将企业的产品总碳值降低已经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也已经酝酿在低碳领域内开展行动。据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酝酿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暂行)》和相关技术支撑文件已完成各部委意见征集,将于近期。我国将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比重。

据悉,本次制定的《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囊括4种用能产品和2种非用能产品。其中4种用能产品包括:家用电冰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根据初步设计,我国将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比重。近期,广东、重庆两地发改部门还将启动低碳产品认证推广项目,制定管理办法的地方实施细则,各自从生产端(供应商)、消费端(购买者)进行鼓励。

要重视原料选用和产品设计

为了减少碳排放量,企业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究竟在哪里消耗了多少数量的碳。对于企业来说,碳足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组织的碳足迹,包括各种活动的排放,例如厂房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企业车辆的尾气排放等;二是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包括产品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以及后续的废品回收处理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原材料的含碳量是产品碳足迹的最重要考量因素,因此,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就构成了产品碳足迹排放数量的关键。”在广交会上,一位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士说。

以家具行业为例,一般来说,橱柜会采用标准化设计,以及相同的材料制造。因此,不同品牌之间的橱柜产品碳足迹的差异不大。但是,对于其他家具来说,由于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材料在制造,所以产品之间的碳足迹差异就会非常明显。

“例如,一般采用金属底盘和网眼织物靠背的办公椅的碳足迹就明显高于一般的塑料椅,尽管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这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人士这样说。

这意味着,对于家具产品而言,只有重视产品设计,通过设计减少用材量,或者选择可循环使用、可降价或可回收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碳足迹,降低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绿化”供应链减少碳排放

事实上,决定产品碳足迹多少的因素远远不止于原材料的选用,而会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中所包括的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以及产品的回收报废处理过程,这些都是影响碳足迹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比如,在物流环节,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人员告诉我们。

正如这位第三方人士所言,在企业考虑环境问题的时候,企业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效率,比如设备的高效利用、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快速的包装运输方式等,这些内容往往被看做是精益生产、能源评估、环境管理体系和物流管理的一部分。实践中,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虽然与原材料的制造过程相比,物流对于产品碳足迹大小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也不应该忽视它们的作用。”上述第三方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必须理解,依赖外部的储碳并不能减少产品的碳足迹,因为这种方法仅仅只是将供应链内的碳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企业应该用全球化的目光来看待减碳消耗,要知道,将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全面考虑和优化了产品的原材料选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以后,企业应该考虑“绿化”整条供应链。其关键就是要和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并借助于专业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帮助来优化整条供应链。

“例如,出口企业应该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应该和供应商及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合作,从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低碳化。”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这样建议。

上一篇:广西印发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关工作指导意... 下一篇:人社要闻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