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迟”怎么办

时间:2022-09-04 01:03:12

幼儿“语迟”怎么办

语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父母对宝宝的语言充满了向往,当宝宝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时,很多家长都激动极了,这确实是宝宝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宝宝之间学习语言的差距是怎么形成的,语言发展的迟缓与今后的性格有什么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宝宝的语言发展,下面将从这几方面作以介绍。

语言发展的迟缓与性格的关系

三岁之前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期,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关注宝宝三岁之前的教育,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三岁时候宝宝的性格特点、学习、记忆力、观察力,已经可以推测到宝宝成人后的生活以及事业状况。这个观点也被我国教育界人士所认可。通过调查,长大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喜欢研究型或数字方面工作的人群,小时候普遍语言发展慢,有的是到三岁才开始会说话。

语言发展迟缓的宝宝,不喜欢表达,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时一般使用暴力:要东西时,上去抢,不给就动手打别人。这种现象我们经常见到,根源是: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别人无法理解自己,自己无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只能向他的手求救。宝宝在1~2岁之间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迷茫期。

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1. 遗传因素。这是关系宝宝的语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小时候说话晚,那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可能也很晚。

2. 性别因素。女孩子普遍会比男孩子说话早,比男孩子语言丰富。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一、在宝宝处于牙牙学语的阶段时,他们还不具备语言能力。然而,这个时候宝宝正在默默地为语言的产生做着充分的准备。这一阶段正是宝宝语言的准备期,也就是前语言期。

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语言的敏感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对宝宝有目的地进行语言训练,会为宝宝今后语言的顺利发展奠定相当大的基础。所以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来发展宝宝语言产生必需的各种能力。

1. 多和宝宝说说话

不要认为宝宝听不懂就不说,这个时期不论谁来照看宝宝,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与宝宝交流的机会,利用不同的情境,多和宝宝说话。在宝宝不会表达时,家长可以自问自答。比如:“宝宝,你看妈妈手中拿的是什么?对,是小兔子,它有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妈妈给你说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坚持和宝宝“唠嗑”,有一天宝宝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2.教宝宝用食指指物体

在教宝宝认识物体的时候,教给大家一个窍门:妈妈可以教宝宝用食指指物,因为据科学家研究,婴儿会用食指指物的时间越早,就越早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开口说话。妈妈可以先自己示范用手指宝宝的身体部位,这是宝宝的鼻子,这是宝宝的嘴巴,边指边说,然后拉宝宝手指,训练多次,宝宝就能学会啦!

二、家长对宝宝的体态语言不要太会意。举个例子: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会飞奔过去,把水杯递到宝宝手中。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宝宝哭泣有诉求的时候,这对家长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力量,速度是何其快。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替宝宝来表达想法,说宝宝是不是渴了,是不是想喝水了,时间长了,宝宝在有需求的时候,就会试着用语言表达。

1.多鼓励宝宝表达

不论宝宝说的是否清楚和正确,家长要在宝宝想表达的时候,多鼓励宝宝和引导宝宝表达。有时候你在教宝宝说一个物体时,宝宝当时并没有表达,那是宝宝自己在悄悄练习呢,下一次宝宝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2.建立宝宝的小词库

细心的家长可以为宝宝建立宝宝的小词库,从宝宝第一次发音,第一次叫爸爸或者妈妈,都为宝宝做记录,看宝宝哪些音发得比较准,哪些音比较绕口,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多练习。这个记录也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见证。

3.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

家长是宝宝的第一学习对象,作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陪宝宝一起学习进步,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以便在婴儿期就能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影响。(本文作者系郑州天才贝贝早期教育机构资深教学顾问早教热线:0371-69107338 )

上一篇:杞人忧天,我的“恐离症”差点逼死丈夫 下一篇:真的爱你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