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03 11:54:38

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方法采集我院2010年196份新生儿病历。结果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5.4%。结论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采取一定的预防性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病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严重的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我院2011年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如下。

1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分析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例数16例;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例数11例;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例数8例;胆道闭锁:与宫内感染有关,例数3例;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例数0例;药物性黄疸:由于维生素K1 、维生素K4 新霉素等药物引起,例数2例;母乳性的黄疸:由喂养母乳引起,例数171例。可看出:我院2011年1至12月份211例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1%,发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性的黄疸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2母乳性黄疸

2.1定义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根据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早晚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2.2母乳性黄疸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①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由于喂养不足导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多见于初产妇、喂奶次数少早期出院,对早发型认识不足;生后3~4天(7天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达12mg/dl。黄疸高峰时间:生后5~7天。黄疸的程度:黄疸以中度为主,有的可达重度。预后: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重度,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发生例数142例,发生率为83%。②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可能是母乳中未识别因子使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下降较慢,于生后10天左右血清胆红素增加达第二个高峰,浓度达12mg/dl,大约2/3的母乳喂养的婴儿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至第3周,其中半数是临床黄疸。黄疸高峰时间:生后2~3周。黄疸的程度: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预后:一般良好,很少引起胆红素脑病。发生例数29例,发生率17%。从上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占83%。

3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

由于早期奶量摄入不足,而使体内热卡比人工喂养要少,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肠道菌群建立晚,也可使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少,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早期奶量摄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产生不足

①由于有的初产妇没有喂奶的信心,自认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产生不足。②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少,开奶时间晚,影响乳汁的分泌。③新生儿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对母乳需求降低。④母婴分离时未做到按时挤奶,致使母乳产生不足。⑤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母乳产生少。

3.2母亲问题

内陷或扁平;疼痛或皲裂;长;肿胀;母亲认识不足,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母亲信心不足,自认为奶量不够;母亲由于疾病奶量分泌不足。

3.3婴儿问题

婴儿的吸吮、吞咽差,如早产儿、患病的新生儿。拒绝母乳喂养,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新生儿产生错觉。生病或疼痛,新生儿患肺炎、口疮。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使新生儿得不到更多的奶。

3.4医护人员的原因

健康指导不足,使母亲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未及时得到帮助、解决。个别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母乳喂养指导不够。

4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护理措施

4.1母乳喂养的护理

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奶量的摄入。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每天吸吮10次,吸吮时间30分/次。在分娩室、母婴同室区助产士或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一小时内吸吮母亲,促进乳汁的分泌。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按婴儿的需要,不分时间次数。 鼓励母亲,让母亲建立喂奶信心,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无论停止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有可能。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做到合理营养,每日多摄入汤类。让新生儿与妈妈在一起,充分的母婴接触。指导母亲与新生儿同步睡眠,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放松哺乳。鼓励夜间哺乳。教会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养。婴儿拒绝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给婴儿加奶。扁平和内陷,责任护士教会母亲纠正扁平和内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侧5分钟。帮助母亲用不同的喂奶,挤出或吸出喂孩子。痛和皲裂,指导母亲先喂未受累的一侧,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肿胀,指导母亲在两次喂奶之间热敷、轻轻按摩,挤奶。婴儿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饲管喂养。 责任护士加强责任心,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2黄疸的护理措施

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皮肤、巩膜的色泽。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精神状态,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皮测胆红素Q6h,根据皮测胆红素的值评价病情的进展情况,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可行光疗,如果皮测胆红素20mg/dl,未成熟儿皮测胆红素>15mg/dl且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的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必要时可灌肠,促进粪便及胆红素的排出。保暖,合理喂养,在光疗时保证足够的水份和营养的供给。对光疗的患儿注意观察和处理光疗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光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会阴。记录光疗的时间。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责任护士在光疗前、光疗后应了解、评估患儿,估计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5结论

通过对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1%,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3%。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院出版社.

[2]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院出版社.

[3]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材[M].

上一篇:孕产妇健康教育路径临床应用 下一篇: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