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回眸

时间:2022-09-03 11:20:32

历经15年艰苦谈判,中国终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改变全球经贸格局的一件大事。在国内有人欢呼雀跃,也有人忧心忡忡,各有各的原因和感受。欢呼者以为人世便进了保险箱,不再有贸易争端的困扰,忧心忡忡者认为强大的跨国公司将横扫整个中国产业,民族工业将遭灭顶之灾。两种倾向都有偏颇,机遇与挑战并存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情况。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世界永远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行的,不管走到哪一步,首先自己要站稳脚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加入世贸组织的深刻意义在于为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创造了参与全球经济自由竞争的平等权利,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

既是改变全球经贸格局的大事,必然牵涉世界各国之间利益的调整,而调整又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世界才能继续前行。中国从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天起便开始了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体系的历程,开始冲破禁锢中国经济发展的百年贸易歧视,寻求一个更加和谐、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力争实现世贸组织的宏伟目标;提高生活水准,保障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步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如此宏伟的目标仅是空洞的口号,还是力所能及的现实目标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的业绩实际上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但需要奋斗,需要睿智,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功到自然成。

十年成就可见一斑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走过整十年,期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发生了巨变,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融人世界经济对中国自身、对世界经济以及对世界和中国未来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自身的影响首先要看它是否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是否深化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了国内外两个市场、国内外两种资源来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解放我国生产力,催生一个全民涌动的经济增长活力。

十年发展现实明显地助推了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就是我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加速了整个经济和外贸体制与全球经济体系的接轨,对WTO的承诺锁定了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措施。适逢世界经济全球化大环境,这些措施使我国牢牢抓住了这一轮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了国内外两个市场和国内外两种资源,推动了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得到飞跃式的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地位的提升本身就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实力的信赖,是难得的无形财富。加入世贸组织说到底就是创造了一个互利共赢的良好国际环境。

中国承诺融人世界经济体系,忠实履行世贸组织的规则,世贸成员承诺取消一切不符WTO规则的对华贸易限制措施,实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通过立法终止了实行了半个世纪的对华贸易歧视,改按世贸组织规则给予中国长期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为中美经贸关系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加入世贸十年创造了奇迹,为世界创造一个即将超越三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这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中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加入给多边贸易体系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中国成为抵御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最大的制成品供应来源地以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

对中国自身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业绩更是意想不到的奇迹。当时的谈判人员承受着国内产业部门的巨大压力,他们抱怨市场准入减让幅度过大,认为跨国公司会蜂拥而入,国内产业将遭灭顶之灾。谈判人员不信会有灭顶之灾,但毕竟未来充满变数,只好告诫自己勿蹈李鸿章的覆辙。历史最终验证了加入世贸利多弊少的判断。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十年正是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十年,年均GDP增长均在9%以上。国内产业不仅未遭灭顶之灾,反而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力全面上扬。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同步高速增长,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5197.5亿美元跃升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增长了将近6倍,年均增长在20%以上。虽然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来袭,导致中国2009年进出口总值骤减13.9%,但由于国内救市措施得当,2010年很快恢复到34.7%的增长率,2011年1-6月进出口总值已达17036.7亿美元,全年超3万亿美元已无悬念,足见中国经济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的能力是经得住考验的。在主要经济强国陷入低迷的时刻,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正在采取降温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外汇储备高达三万多亿美元,国民生活水准有了大幅度提高,有4亿多人口脱离了贫困。彻底改变了稀缺经济的面貌,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供货能力丰厚,目前最需要的是国际市场准入。

珍惜过去,展望未来

过去十年的伟大成就已无可争辩,但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收入分配和地区差距扩大,过分倚重出口、内需不足,环境恶化,资源快速枯竭以及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保制度,面临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必须及时制定适当的战略,导人更多资源,迅速解决这类结构性难题,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如果不正视这些结构性难题,任其蔓延累积,可能终有一天令整个经济全面崩溃。但结构调整是个综合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必须诊断正确,保持与总体改革开放战略的连贯性,尊重历史,尊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必须牢记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的潜力待开发。在产业链上刚刚步入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处位置,目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出口加工业是我国进军国际市场的开端,近三十年的发展有声有色,可说领尽,在引领改革开放潮流、资本积累和外汇储备中功不可没,它快速地提高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声誉,引进了先进的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提高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效率,促进了出口高速增长。累积了三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出口加工和自主创新对立起来是不明智的。中国加工业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丧失,当前发生的加工业外迁或倒闭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和中国主动退出政策造成的,对国内就业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是明显的。

中国奇迹也招致世界舆论的热议,有善意建言,也有恶意中伤的,有故意唱衰,也有真正迷惑不解的。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认为高达9%以上的增长率连续20年经久不衰是不可思议的,是不符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一次又一次地预测中国经济的崩溃,但都没有应验。中国经济依然健康成长,西方人始终不得其解,所以总是想从中国政治制度中来找答案。认为中国只有实行西方式的政治制度才算是市场经济。不过对中国来说听到不同的声音并非坏事,可以警醒我们, 高速发展的路上充满风险,持续增长要放眼实际。

实际上中国早已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其经济活力正是来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这场改革激发了13亿人民蕴藏日久的生产积极性。由于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的起点低,成本优势潜力巨大。加入世贸组织后完全取消了贸易经营权的限制,使所有企业都有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众多企业自由竞争,全面提高了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实行高度开放的外国投资政策,众多跨国公司通过来华投资,抢占中国市场和利用中国低成本优势从事加工业,把他们的中间产品投入中国市场,把成品通过他们的销售渠道带进国际市场。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的进出口中所占比例都超过50%以上。这本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健康发展形势,外国投资者得大利,中国得小利,因为中国高附加值投入还很小,需要时间和资本投入来逐渐升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成本优势还会延续较长时间,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对这一产业链全球化带来的新现象,当前单纯的货物贸易统计制度无法揭示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西方人利用贸易统计的不完善,借贸易不平衡对中国施压,以此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是很不明智的。如果中国按西方的要求都转向内需,那不会给西方创造更多的机会,因为西方国家的企业不可能退回低成本生产时代来和中国进行低成本竞争。相信当前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压力是对经济危机暂时的不理智反应。危机过后还会回归常态,企业是不会无视中国这个大市场的。中国也没有必要仓促把加工业都转移海外,放弃已经进入了的销售渠道。可以在现有价值链的基础上依循市场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升级。在较长的时间内,制造业还是我国每年一千多万新增待业人口的主要就业途经。为了保持目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态势,中国可能需要向世界展示如何继续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增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持续高速增长路在何方?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高速增长三十年,对中国来说当然希望经济持续增长下去,因为我们的起点低,与工业发达国家仍有巨大差距。对世界经济强国来说,则是巨大挑战,有些西方政客或学者视中国经济崛起为威胁。一方面担心被中国超越,另一方面担心中国会成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吸引众多国家效仿,这会形成对西方不利的政治效应。

实事求是地讲,他们多虑了。中国经济是在现行国际规范下的高速发展,工业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中国的利益无处不在。中国的高速增长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总有一天中国也会成为成熟的经济。中国所追求的就是互利共赢。但要达到成熟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下还要追求持续较高速度的增长才能解决充分就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放眼世界,认清大势。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充满动荡不安和瞬息万变的年代。中国已高度融人世界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然会传导到全球经济,对其稳定均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有全球视野才可游刃有余。中国奇迹得益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自身的改革开放,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初步确立了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国家经济决策和企业的经营方针都须具有全球视野才可能游刃有余,持续发展。

积极进取,扩大海外投资,谋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过去中国是个资本奇缺的国家,现在已有所改观。已有相当高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应该开始采取积极进取的方针,投资海外,共同发展,谋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但海外投资的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到发达国家投资需要克服重重的障碍。这显然是一个亟待探索互利共赢的领域。

继续积极引进外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中国经济继续崛起的环境对外国资本仍有极高的吸引力,中国仍是最理想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之一。外资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换代起促进作用。中国应继续引进外资,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借外资把高端制造业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

开拓新的增长点,解决发展瓶颈。长期忽视服务业,使其发展滞后,成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也是亟待开发的新增长点。生产型服务和消费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可以效仿制造业扩大开放,促进其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制造业效益。如果在未来十年,服务业占GDP比例提高到60%,那就可以在不需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开发低碳经济及新能源。鉴于世界化石能源走向枯竭而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膨胀,低炭经济和新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需求的前沿科技,也是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中国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筹划城市化新战略。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未来一二十年将有数亿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相当于在世界上建设数个新的国家,涉及庞大的住房、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等领域的建设。筹划成市化新战略为中外经济合作提供了无比宽广的空间。

仅从以上几个领域就足以展示中国未来二十年仍将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继续为全球经济稳定平衡的增长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不会企图取代美国,也不会不自量力地声称能够领导世界经济,但绝对是全球经济一个举足轻重的积极因素。

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参与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系。中国已在许多场合声明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这符合中国的利益,有助于维护稳定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但多边贸易制度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需要进行改革。中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力争早日终止对华歧视条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的外贸体制改革承诺已全部完成,中国实际上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议定书中的一些过渡性安排如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条款已经不适时宜,构成对华贸易歧视,防碍中国和相关国家贸易发展。应该及时废止。

总体而言,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创造了奇迹,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未来十年发展前景充满乐观。

上一篇:WTO再次调低多哈谈判年内的目标 下一篇:怎样吃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