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妻子的“贤内助”

时间:2022-09-03 10:46:31

时下,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家庭内的传统分工即“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模式受到冲击。一些妻子在市场经济中赢得了成功,由“主内”变成“主外”;而有的丈夫却因身体、学识、社会、家庭需要等条件因素,从社会走回家庭。由“主外”变成“主内”,甚或接受妻子的供养。

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悠久的国度里,人们习惯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分工。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相夫教子,使夫妻双方都感到心安理得,由此夫唱妻和其乐融融。可是,一旦改变成“男主内女主外”,情况就不一样了,丈夫往往不愿当“贤内助”支持妻子。还不时给妻子制造“麻烦”,造成“后院起火”,使因“主外”而感到自豪的妻子不仅无法安心还会自悯自怜起来。同时,被妻子“供养”的丈夫常常因缺乏妻子的体谅,失去“夫唱妻和”,致使原本自傲的心理又蒙上了自卑的阴影。结果,家庭的平静被打破,在夫妻的交往里充塞着尴尬,双方皆憋着怨气感到别扭,品尝着丝丝缕缕的苦涩。

心理学认为,这一态势并不是“分工”不合理造成的,而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即主要由两对矛盾心理所导致的夫妻心理失衡。

第一对矛盾心理是“主内”丈夫的自我心理对抗,即传统意识里的男人自傲心理与现实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冲撞。在男人的潜意识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根深蒂固和生理条件及社会倾向共同构成了男人的优越感,形成了男人偏执的自傲心理。可是,客观事实并非因男人的自傲而改变。当男人走回家庭不得不由“主外”变成“主内”接受妻子供养后,原本的自傲心理受到抑制,自觉在家低妻子一头,在外“丢人现眼”,感到无比自卑。这种矛盾心理往往在“主外”妻子自豪心理的冲击下呈激化状态,表现为自傲与自尊的同时受挫和共同强化,形成自我心理对抗,促使“主内”却向往“主外”;既对自我不满又对妻子产生逆反。相反,不能很好“主内”又引发了“主外”妻子的不满。这种心理上的内外夹击促使其不断在家找碴儿、发脾气等,导致夫妻的不和睦及家庭不和。

第二对矛盾心理是“主外”妻子的自我心理对抗,即“主外”成功带来的自豪感与女人软弱一面的自悯自怜心理的冲撞。“主外”妻子一方面因跳出传统的“主内”束缚及事业有成而产生了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受传统“主内”观念和女人软弱一面的影响,为自己在外经受风雨、历经艰辛而自悯自怜。由此,人虽“主外”心却向往“主内”,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心理和行为。“主外”妻子的这种自我对抗心理常常在“主内”丈夫的漠视和偏执的自傲和自卑心理刺激下激化。由此,应有的自豪感被削弱,自悯自怜心理加剧。心理上的这种内外夹击使其把不良情绪发泄在丈夫身上,导致夫妻感情淡漠、心理距离拉大、家庭关系紧张。

显而易见,随着社会的前进,多种夫妻分工模式不可避免。夫妻双方要适应这一分工改变,首先必须心理适应,即以“心理重组”适应夫妻的“分工重组”。“心理重组”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自我重组,二是共同协调。

作为“主内”的丈夫,一要从自傲的心态中退出一步。退出这一步即表现为不盲目自傲,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主内”事实。二要转化自卑,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使自卑成为“主内”的动力,甘当妻子“贤内助”,以协调变化了的夫妻分工带来的新型夫妻关系。三要以“重组心理”缓和、淡化夫妻的对抗,竭力以自我的支持促发妻子的自豪和自信,以情感关爱作为妻子的感情依附,消除其自悯自怜的消极心态。

作为“主外”的妻子,一要从自豪的心态中退出一步,以防止过度自豪产生自我估价失偏,即在成功中保持清醒头脑,合理评价自己。二要升华自怜,把对自我的怜悯升华为自珍自爱。保持谦虚的态度,和丈夫平等相处。三要以自我的心理重组淡化、缓和、消除对“主内”丈夫的心理冲击,从自豪中退出一步防止自豪变自大,导致对丈夫的“压抑”,避免对丈夫自尊的伤害和激化他的自卑感。通过对自怜的升华把珍爱和珍惜扩大到对丈夫的敬重、关心和呵护上。要充分认识到丈夫在妻子面前是需要“娇惯”的“大孩子”这样的心理事实,虽不能在生活上全面呵护,但要在精神、情感上予以足够的抚慰,以保持丈夫的自尊,消除他的自卑感。

上一篇:我为外孙调治贫血 下一篇:人为改变女性特征 绝经手术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