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题自我检测 提升驾驭知识能力

时间:2022-09-03 09:47:12

学生出题自我检测 提升驾驭知识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自出出题,自我检测,巩固达标。该环节要求学生出一份进行自我检测的巩固测试题。学生出完题后,自由结对,交换答卷,相互批阅,然后改错。再相互传阅,交流,这样一个人就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出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更能提高课堂学习目标达标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1、有的学生不愿意或不会出题,听到出题就慌乱无助。鉴于有的学生比较懒,不愿动脑筋,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自己给自己出题达标测试的意识。要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学会自己给自己出题,这也是会学习的一种方法。怎样才算会学习呢?除了自己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外,自己给自己出题测试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就是会学习的重要表现。

2、老师出题学生做,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前,多数是老师出题,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出题,学生答题,这种现象,老师居高临下,学生有点像“完任务”,这不是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而学生自己出题,尽管也是相互答卷,但性质上与教师出题是有所不同的。学生有种被尊重的感觉,主要出题给同学做,这种感觉是快乐的、满足的、自豪的。

3、出题水平不高,只是泛泛的抄写课本和随堂练上的题。过去,我曾经用过让学生出题检测这种方法,即出一张8开纸的试卷,卷上注明出题人姓名,答案另附纸,老师收起来,然后找时间发下去进行考试,谁答题要注明答题人姓名,考完后把卷交还出题人批阅。其实学生经过出题、做答案、批阅三步已经把该卷的知识完全掌握,后又答了其他同学的试题又有了新的收获,这种方法比较好。学生出题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复习知识的过程,但是,不少同学只是泛泛地抄写课本和随堂练上的练习题,很少有变式创新,基本没有联系实际的题目。这样的出题,虽然能让学生统筹把握课本知识和一些练习题型,但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理论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不大。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根据课本内容,按照要求出题。要求学生出一份10分的巩固测试题,题型据所学内容而定,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识图作答、实验探究、实例分析等,要求学生紧扣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内容。这10分,不能只出一个大题就算了,必须有二至三个题型以上,当然题型越多越好,这样方能成为一份比较好的测试卷。

2、自由结对交换答卷和批阅、改错。学生出完题后,自由结对,交换答卷;答完后,再交换批阅;然后学生针对自己错的题,进行改错。学生要特别对自己错的题,除了认真改错外,还要加深记忆,对自己不懂的地方,由对方同学讲解透彻,直到学会为止。

3、同学之间相互传阅,交流经验。主要在小组内进行传阅,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传阅。相互交流一下,这时的交流主要在于见识别人出的题目,顺便谈一下谁出的题好,好在什么地方。这样,也是对出题好的同学的一种表扬与鼓励。作为初中生,同伴的认可是最能让学生获得尊重、价值、自豪感和自信心满足的动力之源。

4、教师经常评价,引领出题方向。教师要经常对一些出题比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引导学生出更好的变式题、生活题,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结合实际联系生活能力。现在的中考题中有不少是联系现实生活的题型,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实际进行出题练习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三、取得的成效

1、锻炼了学生出题的能力。学生出题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出题,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出成练习题,这里面有一个判断、选择、模仿、创新的思维过程,学生找寻重点内容的判断鉴别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发散思维能力等得以无形的培养。

2、提升了驾驭知识的能力。为了出题,就要对课本知识和课外拓展了如指掌,这迫使学生更快地驾驭全部知识。学生出题时,当然要全面把握课本知识,面向知识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不然的话就会不全面、不完整,会受到答卷同学的不好评价。

3、学生上课更加注意力集中。为了把检测题出好,学生在听讲、练习、阅读时必须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敏捷,精力更加充沛,书写更加认真,才能胜任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出题任务。

4、学生体验到做小先生的感觉。让学生出题,阅卷,学生感觉就像小先生一样,有一种责任感,对同伴进行帮助学习,自己也提高很大。角色的互换提升了同学们的兴趣,使之对出题、答题兴致盎燃。

上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 下一篇:高层钢结构住宅节能技术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