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赢利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9-03 09:44:48

关于提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赢利能力的思考

摘要:笔者通过对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盈利状况的调查研究,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除了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创新之外,地方政府应在支农政策措施上对农村信用社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赢利能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4-0070-03

目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普遍处在中等偏下的状态,全省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偏低和盈利空间狭窄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状况在全省农村信用社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类比性,故笔者以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2000年至2005年近6年的盈利状况作为分析视角,深刻剖析当前制约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盈利的瓶颈因素和金融障碍,并就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因素和金融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赢利能力的分析

自2000年以来,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收缩农村金融业务的历史机遇,以存款立社和效益兴社为农村金融工作中心,在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地壮大自我。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不断地加大信贷市场的营销力度,大力支持当地“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地拓宽业务发展空间,努力寻找利润增长点。撤并效益差的基层机构网点,全面加强成本控制,使农村信用社的亏损额度逐年下降。与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相比,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连续6年呈现减亏的良好态势,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赢利能力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1.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赢利能力逐年增强,据统计,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自2000年以来,经过6年的滚动发展,其经营实力在不断增强,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股本金在逐年扩大,资本金实力逐步增强,资产盈利能力逐年提高,资产利润率由2000年的-5.13%上升到2005年的-1.00%,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总资产收益状况优良。

2.收息措施得力到位,百元贷款实收利息额逐年提高。据统计,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自2000年以来,全面强化收贷收息措施,把贷款收息责任落实到各个基层社,落实到岗到人。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实收利息额逐年上升。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2000年至2005年的6年中,百元贷款实收利息额均大于5元,这充分说明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生息资产的生息状况优良,各项贷款收息率较高,收息状况良好。

3.全面强化成本控制,加强费用开支管理,工资性支出较为合理,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数据,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自2000年以来,全面强化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坚决杜绝各项不合理支出,成本支出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主要由利息支出、各项管理费用支出、职工工资性支出和营业税金及附加支出等四个项目构成。

4.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自2000年以来,全面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坚决杜绝新增不良贷款,严把贷款质量关,把信贷管理责任和风险监控责任分解到各个基层社和信贷管理部门,层层抓落实,使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在剔除历史包袱的前提之下,基本上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比例之内。其不良贷款率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二、制约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赢利能力的因素

1.负债成本因素。在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近6年的负债总额中,高成本负债比重偏大,低成本负债比重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由于当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在金融服务方面尚难以同国有商业银行在吸储方面展开竞争,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吸收到相对稳定的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低成本资金。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高成本的居民储蓄。这显然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节约经营成本开支,降低利息支出,其负债成本自然会增大,进而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

2.中间业务因素和税负因素。当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公共金融产品空缺,中间业务规模小、收益低、品种少、服务面太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支付结算业务和业务手续费收入,制约了进一步拓宽农村信用社的利润空间。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尚无条件与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开展中间业务竞争,尚无条件开办品种丰富和功能齐全的公共金融产品。而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能够凭借其覆盖城乡的庞大电脑网络功能、先进的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中国银联共享平台以及结算技术的先进快捷方便等技术优势来促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作对公共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此外,2000年至2005年的6年间,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也在逐年攀升,税负较重,抵减盈利,这又从另一角度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见表1)。

3.资金运用效率因素。当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赖传统的贷款利息收入。我们知道,信贷资金所产生的收益(利息收入)与资金运用期限直接成正比例关系,资金运用期限越短则其收益率越低,资金运用期限越长则其收益率越高。在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运用中,短期资金运用比例偏大,信贷资金运用短期化凸显。自然降低了信贷资金的运用效率和收益率,这对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显然不利。此外,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领域主要在农村地区,资金投放途径相对狭窄,资金运用方向主要投向“三农”。而农业是弱质产业,投资分散,规模小,风险大,收益低。农业贷款季节性强,管理成本大,资金收益率低。因此,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所发放的支农贷款基本上都属于低效资金运用,资金收益率相对低下,因而也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另外,当前五指山市农信社的资金来源期限结构与资金运用期限结构匹配不尽合理,长款短用现象比较突出,长短款期限结构搭配比例失衡。直接导致高能资金低能化。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效能和收益,从而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

4.资金价格因素。由于五指山市地处海南省贫困山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利率水平长期疲软走低。为了能够较好地与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相接轨,适应当地农村金融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当地广大农民兄弟对贷款利率定价水平的实际承受能力,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把贷款利率定价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资金价格长期偏低。这已成为制约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屏障性因素。如果这道金融屏障不能跨越和突破,资金价格水平继续低行。那么农村信用社将难以进一步提升其盈利

水平。根据《五指山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目前五指山市农村信用社所执行的信贷资金最高定价水平为同期基准利率上浮50%,最低定价水平为同期基准利率上浮10%,信贷资金利率定价水平基本上都在年利率8%的水平上下波动,显然资金价格水平长期疲软偏低。直接导致农村信用社每年的利息收入长期偏低。直接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收益水平,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赢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1.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负债成本控制,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一是要加强负债成本管理,努力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大力吸收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性存款,进一步扩大社员人股资金和企业入股资金,不断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实力。二是要加强财务费用管理,科学编制年度成本支出计划,对联社机关和基层社网点实行费用指标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成本费用支出的考核管理工作。三是加大对应收未收利息的清收力度,不断提高贷款利息回收率和资产收益率。

2.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一是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当前海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全面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横向联合,大力推进各种中间业务创新,如开办工资、代办电信、代收税费、代缴款项、保险、资金清算、银行卡和邮政绿卡等业务,既可以有效地拓宽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量和服务面,又可以拓宽农村信用社的收入来源。二是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进一步放宽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准入限制,为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创新创造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推动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扩大业务受理面,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形成合理的业务收入来源结构,不断地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利润空间,三是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来科学设计个人理财投资策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努力为农村信用社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挖掘收人来源。

3.科学合理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努力提升信贷资金的收益水平。一是农村信用社应强化资金效益观念,科学优化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期限结构匹配关系,运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科学提升信贷资金的使用效能和资金运用效率,努力提高信贷资金的收益水平,二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非生息信贷资产的清理消化和处置变现力度,努力提升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三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管理工作,切实强化各类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大盘活不良资产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资金收益水平。

4.根据市场利率走势合理地对信贷资金的利率水平进行科学定价,提升信贷资源的价格定位,促进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一是农村信用社应根据海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走势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当地农民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地提高信贷资金的利率定价水平,扩大信贷资金的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息收入。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二是农村信用社应紧紧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性契机,加强对农业产业政策、农村经济政策、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要求。以及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需求,合理地调整信贷资源配置,及时制定信贷资源配置的策略定位,根据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调整信贷资源配置的行业结构、产业结构、质量结构、风险结构和客户结构,确定信贷资源的价格定位,不断提升信贷资源的收益水平。

5.地方政府在支农政策措施上应对农村信用社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当前海南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应对农村信用社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在扶持“三农”的政策上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鼓励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一是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上应对农村信用社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农村信用社税负偏重的问题,对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应实行适度的减免政策,减轻农村信用社的税赋负担,有助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二是地方政府应向农村信用社推行农业信贷优惠政策,建立起农业信贷的长效激励机制,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三农”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农业贷款风险实行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对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发放的支农贷款所牺牲的利润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偿,以减少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贷款上的经济损失,并对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获得显著效益的农村信用社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三是地方政府应以地方财政出资或联合龙头企业组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为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提供可靠安全有效的资产担保。降低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风险。四是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增资扩股壮大资本金实力,帮助农村信用社理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种法律关系和经济关系,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上一篇:对投保人合同解除权的反思与立法建议 下一篇:从培育道德文化的视角看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