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09-03 09:06:15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由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有机地综合组成的,主要包括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实践操作活动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它保证人们能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一切的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近些年,家长、老师越来越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经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我们也该看到,在强调发展智力的同时,忽视对学生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反而抑制了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整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培养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辩证统一的

1.1 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和补偿作用。任何智力活动都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主要属于智力活动,而学习活动的成功需要有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意志努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不仅能够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取得最后的成功,并能使潜在智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还可以补偿智力方面的某些不足,成语“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是这种作用的很好说明,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经验都证实了这一点。

1.2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难以分割的两翼。一个学生如果热爱学习,并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他的智力就会得到发展;一个学生如果厌弃学习,智力就难以发展。有一个学生怕写作文,一碰到作文就头疼,越怕就越不愿写。有一回,老师见他在劳动中表现特别积极,就要他把参加劳动的经过写出来,结果他写得真实具体,老师将这篇作文公布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这个学生受到了鼓舞,逐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后来越写越好,越写越爱写。由此看出,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激发出学习热情,就能主动地去学,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由此还可以看出,学习情感是可以培养的,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互为作用的。一个学生如果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的观察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如果他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对观察事物发生浓厚兴趣,久而久之,也就能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在阅读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必然会随之提高。由此可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2 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

智力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同时进行,紧密配合。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学习意志,就会在学习上不避困难,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否则,即使是头脑聪明智力超常,也不会有所建树。有这样两个学生成长变化的例子:一个智力超常且在入学考试时获得某市总分第一的学生,由于进入高中后迷上网络小说,无心学习功课,成绩直线下降;另一个智力远不如前者的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很快超过了前者,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上述事例告诉我们,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兼顾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否则,即使智力再好,仍将是一事无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概括了勤奋学习与提高学习成绩的关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的“勤”和“苦”是学习意志的集中体现,只有有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贵有恒”,“业精于勤”,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般来说是一致的,但不是自发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在平时的教育与教学中,既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上一篇:浅析语文课堂上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