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青年成长 投身社会实践

时间:2022-09-03 06:50:41

鼓励青年成长 投身社会实践

[摘要]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相结合,这当然是需要系统的、严密的组织支持,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否鼓舞他们的斗志,能否克服工科大学生的畏难情绪,这就需要做好工科大学生的动员工作,为此我们就有必要对动员的现实意义、动员的形式和动员的外部环境加以研究。本文以温州大学“三叶草”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为例,探讨如何动员工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建设,通过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实践性活动,探讨校地双方能够就此合作的契合之处,同时达到服务于学校教育和地方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动员

青年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努力学习,“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善于学习,敏于求知,是奠定青年进步的根基。二是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有志青年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锻造力量的火热熔炉,建功立业的现实基础。比较而言,高校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有利于青年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

工科即“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则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究其性格特点而言,工科大学生表现出谦虚、克己、忍耐、处事认真、严肃、审慎、很少追求刺激等的人格特征,因此工科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群体特征,对于动员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必要。工科大学生群体专注于技术的学习,偏重于科技的应用,因而他们在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地方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地方文化繁荣昌盛、促进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工科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体现于推动地方发展的能力上,体现在促进地方进步的成效上。

因此,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其特殊性,他们也是特别需要加以动员的青年群体。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动员,涉及学生群体、党团组织、指导老师、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纷繁多样的参与主体,因而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于地方发展,需要着重考虑活动开展的预见性、可行性、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协调性。

一、动员的现实意义

“动员”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动员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意在通过调动的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并在该项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群体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及社会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动员应当坚持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动员涉及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利用和优化配置,因此需要适度的配套支持;动员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动员有助于激励人们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进而实现主观的能动性:改造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促使主体(青年大学生)改进其自身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动员的重点在于鼓舞性,动员的时间跨度截止于大学生将要投身社会实践之时。

做好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动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人员配备充足、物质条件优良、经费支撑给力、计划周密详细、应急管理有效,沟通协调顺畅,有利于消除活动中的各种阻碍因素,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信心,使活动持续、有序地进行。如果动员工作不力,可能会导致参与学生稀少,指导教师畏难,党团组织配合无力,活动经费不足,团队无法建立,组织结构涣散等消极后果。二是提升大学生服务地方的成效,人、财、物等资源的匮乏,沟通与协调的不畅,计划工作的不周密,应急管理的疏忽等因素对于动员工作是不利的,这会降低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质量,影响活动效率和预期效益,最终无益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扩大大学生服务地方的社会影响,工科大学生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必然会与政府、企业、媒体、社区等各类参与主体进行充分的互动,产生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当活动项目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得大量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密集报道时,就会进一步强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行动感召力。

工科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坚定信仰、树立信心,高举理想与奉献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用全部的智慧和满腔的热情,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服务地方的本领;要在实践中磨砺意志、砥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谱写青春乐章。

二、动员的形式结构

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动员,应当坚持以指导老师为主导,以工科学生为主体,以校院党团组织为臂膀的原则,充分展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主动性,挖掘创造性。工科大学生作为服务于地方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有效开发自身潜能,把专业优势同地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并辅之以卓有成效的组织活动,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地方的发展。

动员要坚持适应性和灵活性,即动员既要鼓舞斗志又要具有现实的实践适应性,在动员安排方面,既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时间安排又要重视实体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在时间顺序上,我们要做好:前期的宣传――面上培训――重点培训――方案设计――项目立项――队员招募――队伍整合――出征安排。从动员的实体内容而言要通过优化系统环境支持、优化活动内容主题、优化时间地点统筹和优化人员组成安排来达到结构优化。

在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有组织地把地方有关人士请进来,如地方干部或企业家,这可以为动员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并可以加强地方、企业与工科学生之间的联系。在了解地方需求的基础上,地方和企业可以为工科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一定的平台支持,为学生实践的动员提供良好条件。其次,动员应融入到工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学生对之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工科大学生对服务地方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激情。

在学校方面,第一,我们可以宣传一些学校的特色与品牌的实践活动,既能彰显校园文化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动员做了很好的铺垫。再者,动员应该与具体的活动紧密相结合,比如联系一些地方让学生作实地考察,激发工科大学生投身实践活动的灵感,鼓励他们记录活动过程,并把丰富的内容和成果以视频或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可以对动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动员的形式还应强调与内容的协调。第三,通过老师和前辈的指导,引导工科学生能够认识和分析自我,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动员学生精诚团结,认识到个体的互补作用是团队协作的基础。最后,组织专业的培训和适当的交流,将一些问题具体化,使方案可落地、可实施化,这也是动员工科学生尤为有效的方式。

由上,动员结构的优化是动员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三、动员的环境要求

在社会实践的动员方面,首先,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上做大胆的创新,来激发工科大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其次,学校和地方的一贯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能够做好动员工作的现实基础。如地方的接洽安排,学校的联络协调、管理考核等都为动员作了很好的现实保障。再者,要完善管理制度和增强激励体制相结合,确保实践的顺利完成。最后,发挥个体作用和加强团队建设相结合,强有力的团队是动员工科大学生的有力支柱。

为了动员工科大学生积极参与并真正投身于服务地方的潮流中去,校院领导、指导老师、党团组织、工科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个体参与的动机和需要。“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院校应当尊重工科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拟定符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并深刻阐发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加入服务地方的项目中,这是开展动员工作的出发点;二是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例如团队口号、团队之歌。指导老师的正面激励和团队的自我激励也必不可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活动的前期筹划、中期展开、后期总结等一系列进程都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信心百倍地朝一致的奋斗目标前进,团队成员的智慧为活动展开提供智力支持,团体归属感、团队责任心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三是强化团队领导与管理的力度。“狮子领导下的一群绵羊”与“绵羊领导下的一群狮子”有着天壤之别。团队带头人需要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强烈的个人魅力,需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保障服务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方法有助于消除团队成员的工作倦怠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降低活动成本,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质量。四是争取团体所需要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如政府、企业、民众、传媒等行为主体;再如场地、设备、资金、信息等必备客体;以及权威、名望、荣誉、地位等无形资产。如果不挖掘相应的社会资源,工科大学生服务地方的路子就不通畅,动员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通过分析“三叶草”环保志愿队的动员情况,可以看出以上四大要素的具体内容(参见表1)。

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的脚步已经来到,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工科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外,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只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而实践活动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现在许多大学建立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体系,越来越成为在校学生学习和受教育过程的重要育人平台。

上一篇:家庭暴力案件适用公诉程序问题研究 下一篇:不同年级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