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石刻 9期

时间:2022-09-03 05:48:46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艺术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汉画像石已不再陌生。但对汉画像石的研究还不科学,笔者提出从空间研究的方法。

确定平面空间中画像认读顺序

在认读一般较大画面的汉画像石时(这样的画面有时会分层、分格),应遵循“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顺序,有时甚至是“连环画式”(也可称为“过程式”)的认读顺序;同时又必须认识到整个画像石的画面内容是连续不断的、有机的整体,不宜人为的、生硬的将其割裂为零碎的各个局部,而是表现了统一、盛大场面的完整画面。

“由下而上”,我们古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事物生长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即自地而天。上为天,覆盖一切;下为地,吐生万物。弥为“天覆地载”。远古时代的《易经》,其卦符的阴阳叠加,六十四卦全部都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和顺序,表达了我国古人的天地观。考古出土的汉代(所有我国古代)地图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南为天,北为地,这同样体现了“由下而上”、“由地而天”的认识顺序。笔者认为此种顺序和方法,同样用于汉画像石墓室的内壁画像。

以往对于多层分格的汉画像石,多认为是单个的互不相干的分层(格)画面;偶而模糊地认识到有些层(格)似乎有关系。也不过是认为某几层(格)表现的是同样内容,整体仍然很不完整。实质是:多个貌似零碎的单个画面,有机的组成了较为完整的整块画面;又由多个这样能够表达一定思想内的整块画面,共同烘托了全部墓葬的主题思想。因此只有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才能够正确的理解整块画面连续完整地传达的思想过程,反之,变成了“由天国到人间”,就“下凡”。

而“自右而左”。 我国传统习惯一向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自左而右”,其实际顺序即相当于现代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自右而左”。早在《周礼考工记》中,论述百代王城规划的思想时,表现的最为明显;其明确记载,以王宫居中,“左祖右社”。左是祖庙,位东侧;右是社稷,位西侧。东主生,西主死;东主出,西主入。……总是自左而右的顺序。有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书写顺序与天文顺逆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推想,不论是书写还是绘画,汉时代人们都会遵守这样的顺序。由此,我们在观察汉画像石时,一般应该遵循“自右而左”的原则。

关注平面空间中画像与图像之间的联系

在上一小节已经提及到,在认读一般较大画面的汉画像石时,应遵循“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顺序,有时甚至是“连环画式的认读顺序;同时又必须认识到整个画像石的画面内容是连续不断的、有机的整体,不宜人为的、生硬的将其割裂为零碎的各个局部,而是表现了统一、盛大场面的完整画面。在以往的汉化像认读时,总是割裂了图像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此处特指一幅画像中的图像),有的画像场面很大,但没分隔,就被学者们有意无意的分份来叙述,而且不加以联系或者说联想,使一幅生动的连环画,被活生生的割裂为若干个不等的图像。这种方式往往由于做研究的学者,对一幅图像间的联系缺乏想象,因为没有推测,就更没法论证,其解释就显得支离破碎。所以,笔者应该关注平面空间中画像与图像之间的联系。

思考平面画像中蕴含的三维空间

众所周知,汉化像石中的画像,是在二维的平面表现三维立体空间,是静止的画面表现运动的时空内容,所以表现的汉代建筑,必然是实际存在的建筑院落空间的抽象图示。由此,我们在考察汉画像石时,应该思考平面画像中蕴含的三维空间。

考虑单个画像在墓室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研究发现,大量的墓室画像配置呈现一种规律性,所以反向思维一下,就是说汉画像石的画像与墓室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在了解墓室空间的性质后,在空间中审视画像时要结合此画像在墓室中的位置,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诠释画像内容。

建立墓室空间中画像与画像之间的联系

仅仅单个的对画像评头论足,割裂了墓室空间中画像与画像的联系,这样对画像的研究必然是片面性的,要联系的看待画像演绎的空间“连环画”。

肯定画像作为墓室空间的一部分

汉画像石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它在其载体的空间位置是什么?因为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所以它的载体是墓室、祠堂四壁。汉画像石的空间位置在不同形制的墓室和祠堂中画面内容有所不同。既然我们如此肯定回答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为什么多数学者们没有将汉画像石放在墓室或者祠堂的空间中去研究呢?考古者严谨的定义汉画像!科学的记录何时,何地发现了哪块汉画像石。文学工作者努力的解释汉画像为什么存在?它的功能?怎样发挥其功能?而艺术研究者的眼光只盯着一块画像石或一个地区的画像石,仅仅论述汉画像石的创作技法,雕刻方式、构图特征和艺术的风格。可谁将汉画像石放回出土的墓室空间或祠堂空间内,从汉画像石所存在的空间来审视它。而为什么如此布局?在空间中的汉画像的装饰功能是如何诠释的?在空间中汉画像的象征意义是如何体现的?因为多数学者没有将汉画像石放在其墓室空间中去研究,所以便更少有学者研究以上问题。

为什么要从空间中研究汉画石刻艺术?因为对汉画石刻艺术的研究,应该用“质的研究”方法。所谓“质的研究”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方法而言的,质的研究强调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其环境而被理解,理解涉及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部分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对整体的把握。所以,肯定画像作为墓室空间的一部分,其研究要从空间进行。

(作者单位:徐州技师学院)

上一篇:新旧时期洛可可女装样式比较研究 下一篇:智慧民间工艺之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