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雕七磨 以形赋意

时间:2022-08-16 01:40:21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逐步提高,形成“复古”潮流。根雕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收藏等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从我国根雕艺术的发展历史开始阐述,并对根雕选材、制作过程进行探析,并结合实际创作经验,得出根雕艺术创作的要领。

根雕,顾名思义即对泥土里自然生长的植物的根系雕刻,通常以树根、树身、树瘤等自生形态或畸变形态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根雕艺术本着“三雕七磨”和“意向造型”的原则,三分人工,七分天然。在雕琢方法上,以模仿植物根系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根雕的美,美在自然法道,讲究似像非像,讲究神韵一致,即将人的主观和情感揉融在作品中,以形赋意,寄托情感。

根雕艺术的发展历史

根雕艺术在我国同样也是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辟邪”和角形器代表了战国时期根雕的艺术水平,在唐代诗人韩愈的诗中也有根雕的记载,可见在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已在宫廷和民间发展开来。到了明代,根雕更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根雕创作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大批根雕艺术家涌现,他们秉承着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如今,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精神层面追求的提高,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进入更高的领域。加之近年来“复古”成为一种新潮流,更多的人开始欣赏中国传统古旧风格,向往拥有一个更具传统格调的场所。当然对于根雕的应用恰到好处,才是符合它“自然法道”的特性,因此在根雕的选材构造过程中需要对根“形式”的尊重和领悟,否则定成无内容意义的浮躁根文化。但是,既然是自然之物,华而不实定是违背根的本意,也不易触动人。

获取根雕材料途径

根雕制作之前首先得选材。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艺术取材范围较广,在选择根雕材料时,应尽量选择树杈多,根盘缠绕的树根,有树洞者更加,当然若是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各类自然根形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易让创作者眼花缭乱,面对一个枯木一个根雕艺术家的审美知觉和猎奇心理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根雕艺术家必须得做好材料选择、构思等事前工作,以及部分后续处理。

根才的选择比较广泛,却是极为重要的,多数采用硬质杂树型木质。根雕本是化腐朽为尤物的过程,所以对材料的选取方面需更为慎重。通常,获取根才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山村柴垛

据说,处于太行山地区的民间根雕爱好者通常会去山村农家柴垛里寻根,这是选根雕材料较好的一途径。山村农家下地干活回家总要带回树根,放在院坝里堆着曝干,经年累月,其间的材料应有尽有,各类对比,一览无遗。同时,这一途径性价比较高,山村农家多是善良淳朴之人,对木材的价格定位比较低,更有甚者多为赠送。

2.深山采掘

深山老林里,人迹罕至,树木遭受破坏的痕迹较少,树木自然生长的形态较好,而且在山里树木数量庞大,不乏部分枯木,枯木加之雨打风吹,形态更是百异。若是有意去寻,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去寻根才,需带上你的敏锐视觉和洞察力,自身的安全定是要保障的。

3.荒地寻根

荒地开掘时,往往有树根埋在土下。而农民通常会将其抛在地埂。这时可征求主人意见从中寻找有价值的树根。往往地下埋藏已久的树根在成色和状态上会更为合适做造型。当然在挑选的过程中,根艺要保障弯曲有致,盘根错节,表面有臃肿或根瘤者更有利于创作者灵感的激发。盘根错节往往有利于提升视觉欣赏。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本着“不厌其弯,但嫌其直”的原则。

4.河中冲木

夏季暴雨之后,河床上涨,常有木根被带去河滩上。这时根艺作者切不可错过这个信手拣木的好机会。

根雕的创作过程

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1.去皮清污

在去皮的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刀具切削以及浸泡。在刀具切削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树根的纹理,甚至如果是质地松软的树根会被损坏。相比浸泡方式,虽然不会造成纹理损伤,但会使木质变软,所以两种方式视实际情况来定。

2.构思造型

不要急于求成。面对一树根需得观察上一段时间,而后根据生活经验,塑其造型,另外根雕艺术者需得想象力丰富。

3.雕刻成形

构思好后,即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浇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4.打磨上色

打磨需得用上粗纱布,将根料打磨光滑,将伤口痕迹磨平,而后用细砂布抛光,使其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打磨时需得注意用力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而上色的颜料多为清漆,反复在根才上涂三遍即可。近来流行上色的方法也有两种:本色和古铜色。所谓本色即指直接上蜡还其原色。这样的颜色清新淡雅,且不会遮盖根的天然纹路,淳朴自然,更符合根的自然美。古铜色则近于红木的颜色。这是一种仿古色,更能突出根艺古朴的特点。

根雕创作的要领

对于根雕的创作,笔者认为需得做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神形兼备。而根雕创作的要领如下:

1.自然

根雕主要反映的是根原生的夜曲,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常常有意无意的就能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魅力。当然,如若去判断一件根雕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美。笔者认为当代的根雕作者也应当像罗丹那般,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而矫揉造作、哗众取宠者多数不能抵心,所以根雕作者更应注意保持本真、率性。如果在根雕创作中,不能更多地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那么根雕也就没有他独特的生命和艺术魅力了。美在自然就是要崇尚自然,以自然之色还自然之身,借自然之形,抒自然之情。

2.神韵

神韵是一切艺术的生命。要正确认识神、形关系。对根雕品的欣赏,主要是“神”,而不是“形”。“形”者主要是根雕形象的外壳,而“神”才是根雕形象的灵魂所在。根雕作品重在神似,而不是真正的相似。根雕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之似才是真似。古语说,“写得真来便不真,不如约略写风神”。形神既是统一的,没有无形之神,也没有无神之形,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现,形生神现,形谢神灭。所以应以注重神似为最高境界,以形似为基础,求得神形兼备。在根雕创作中,应顺其自然,因根写形,以形显神。

3.发现

所谓根雕其实并不是真正要靠人工雕刻去塑造形象,而主要依据自然造就的自然形态的根材,加之创作者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洞悉事物的能力去发现它的美,它的情感流露,从中塑造美得自然,给人美的享受。发现美的过程,其实就是靠慧眼、用灵脑反应现实、认真思考的过程。慧眼识良根,灵脑可通神,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而发现根材,不是碰运气,而是靠根雕艺术者个人的艺术素质和创作才能。当然这里说的发现并不是一般的寻找,而是一种艰苦的审美活动,其实质就是作者主观上对美的追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自然契合

4.巧用

根雕,要靠巧于利用根的特性和自然形态,以表达所要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人情感。对于作品的技巧加工处理,应注意依势造型,因材施艺,顺其自然,去其多余,留下所需,使其更鲜明、简洁、突出、生动、精巧。要善于充分利用根形、根枝、根须、根瘤、根疤、根节、根色、根纹、根质等根材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以保持野趣,使作品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把嶙峋突兀的树根化为富有审美的古朴典雅。

结语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准日渐提升,众人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日渐上升。根雕作为艺术品的一种,已逐渐融入日常居家生活中。根雕作品的艺术价值品类也是多样化的,本文主要针对根雕的选材和创作入手,针对根雕的选材途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要领化腐朽为精品。让一块根雕原材料发挥它极致的自然之美,让本来的无情物变成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艺术品。

(作者单位:福建省居之宝古典家居装饰有限公司)

上一篇:中国雾凇冰雪画《冰凌花》“画冰晶”技法 下一篇:品味千年金丝楠